为全方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关于到2022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和加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究体系教授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才能,现就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掌握方向 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1.构建终身教育系统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灵敏开放的终身教育系统,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和谐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相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用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夯实坚实基础,要求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愈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具特色优势,满意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方面发展需要。
南京技校有哪些学校适合男生的
![高中没有考上](https://tu.058ss.cn/2022/04-27/758b8da5c35f113dce7ab2586fe9b34f.jpg)
2.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系统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仍旧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和
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系统,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旧存在脱节、断层或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体系教授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加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要害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进步程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成都龙泉驿职高学校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十25”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固。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
![长沙成人高考大专](https://tu.058ss.cn/2022/04-27/b18ecaca772114e78a650f4e4967aa55.jpg)
高二上技校
4.发显现代产业系统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十25”时期,加快发显现代农业,进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系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系统,体系教授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幼师录取分数](https://tu.058ss.cn/2022/04-27/bb00f6690aebb00ccba89d6637c126db.jpg)
大专幼师专业
成人高考大专的费用
2、和谐发展 夯实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的基础
5.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必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保持学校教育与各种类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必须树立体系教授的理念,保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教授规格、梯次和结构;必须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进步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教授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教授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教授的制度,积极探究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教授制度。
6.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据,保持以服务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施行学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进程与生产进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历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遵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与节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方面发展的才能。
7.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办学程度。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进步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拓展办学思路,整合办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要以进步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升社会服务才能,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
3、施行衔接 体系教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8.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教授目的。环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教授规格,以专业人才教授方案为载体,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才能的教授,注意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教授目的、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晋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职业教育格局。
9.紧贴产业转型晋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渐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教授提供教学基本规范。推动各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建设,优化专业的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
10.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系统和教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意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承学习打好基础。初中后5年制和主要是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要环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教授目的,体系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治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系统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11.强化学生素质教授,改进教育教学进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间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多姿多彩的课程,进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学校文化;强化学生老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才能和创新意识教授,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
12.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加快建设宽带、交融、安全、泛在的下1代信息基础设备,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交融。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治理平台,提升学校治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13.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种类技能型人才需求猜测,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教授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历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1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14.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促进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引导和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络,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形式。实在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交融体。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学校企业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四、加强保障 营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政策环境
15.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统筹规划治理。省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统筹,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和优质资源共享。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遵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掌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和布局,改善办学条件,进步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建设。
16.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加快制定和落实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高等职业学校逐渐实现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当地区一致类型普通本科学院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按编制足额拨付经费。对举办有初中后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其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赞助和免学费政策。进1步进步新增教育经费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基本形成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固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健全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形成有利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政策合力。
17.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承学习制度,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察方式。探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教授形式,研究确定优先发展的区域、学校和专业,规范初中后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制定在实践岗位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直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办法。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职继承学习提供条件。
18.保持以才能为核心,推进评价形式改革。以才能为核心,以职业资历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教授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用衔接。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探究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程度评价的互通互认;接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教授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权衡人才教授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互相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本文由华西医科大学双流校区|成都卫校编辑发布:成都护理3+2学校||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成都卫校网上招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