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专职业学校升学条件敲响红色警钟
2022-07-27 12:37:35文/最新发布的《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报告显示,由于投入不足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升学条件普遍不达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成都汽车维修学校哪个好
成都卫校招生条件
成都高护学校有哪些
成都铁路运输学校好不好
成都卫校在什么地方
记者翟凡 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国家级项目“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已进入总结摘要阶段。该项目主要由上海市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承担,历时三年半,围绕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提出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金龟模型”理论框架和社会转型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U型曲线”理论假设等创新理论。同时,课题组还不断创新方法,设计了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警示信息树”,敲响了职业教育升学条件的警钟。课题组认为,建立促进均衡发展的预警机制应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重要选择。 资金:国家普遍不足,中部地区萧条 “应该说,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有效地带动了地方财政和各方面资金的投入,提高和加强了职业学校的基本能力。然而,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还很差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仍然不足,各地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存在很大差异。”研究组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马告诉记者。 据研究组统计,中等职业教育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比例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下降,直到2006年才开始逐步上升。2009年的比例与2006年相比有所上升,但仍比1998年低近5个百分点。即使与2002年相比,当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处于低潮时,2009年的差距仍为0.7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是一种需要高投资保障的教育。教学过程需要大量先进、完整和模拟的设备和设施,以及配套的实习和培训场所。即使办学规模相当,也需要比相应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 这是一种常见的国际经验和做法。在发达国家,以法国巴黎学区为例,职业高中的平均学生成本约为普通高中的三倍;在发展中国家,以马来西亚为例,职业学校学生的单位成本是普通学校学生的四倍。 然而,与普通高中相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2008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基金收入1602.2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基金收入1049.2亿元。普通高中经费总额比中等职业教育高52.7%。从规模上看,2008年普通高中学生数量为2476.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量为2087.1万人,普通高中学生数量仅比中等职业教育高18.6%。 中等职业教育的平均学生支出也明显低于普通高中。2008年,普通高中学生平均教育支出为6470.30元,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平均教育支出为5027.30元,差异超过1400元。 课题组比较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发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结果表明,前三名省市的平均值与后三名省市的平均值之比为4.1。其中,北京市学生人均预算业务成本最高为11127.10元,湖北省最低为1778.80元,相差9348.30元。 从平均水平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平均预算投入的业务费用平均数分别为5677.50元、3478.50元和4041.70元,中部地区最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98.30元。在投资最低的五个省份中,有四个是中部省份,即湖北、安徽、河南和江西,这些省份的投资都在3000元以下。 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平均预算中的公共资金来看,前三名与后三名的比例为12.8。其中,北京学生平均预算中的公共资金最高为5155.50元,湖北省最低为204.60元,相差4950.90元。 从平均水平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平均预算中的平均公共资金分别为1751.90元、658.80元和1081.10元。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最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1.40元。在最低的五个省中,有三个是中部省份,即湖北、安徽和湖南,它们都在500元以下。 基于此,课题组建议各地区加快财政职业教育资金分配方式的改革,缩小资金投入的地区差异,逐步按照职业学校数量的平均成本分配资金,形成与培训成本相匹配的资金保障机制。 学校条件:国家橙色警报、中西部红色警报 马告诉记者,课题组构建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实现了两个基本功能:一是监测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发展指标的实现情况,并在总体成绩不好时进行预警;二是反映各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否均衡。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升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课题组选取了规模、师资、设备设施三个方面的六个具体指标,对200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测算。 研究组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条件普遍较差。中国没有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全部六项监测指标,甚至没有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全部五项指标。只有三个省市有四项监测指标达标,即上海、广东和浙江,均集中在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江苏、辽宁、山东、西藏、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3项指标达到总体标准,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五」;此外,有15个省、自治区和城市达到两项指标,5个省和地区达到一项指标,1个省未达到所有指标,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区。 从具体监测指标的符合性来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学校建筑面积未达到20平方米,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比例未达到30%,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师生比例指数未达到20:1,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平均仪器设备价值指数未达到2500元,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百名学生计算机数未达到15台。相对较好的成绩是衡量在校学生规模的指标。全国只有八个省、自治区和城市普遍达不到每所学校1200名学生的标准,其中四个在中学,四个在西部。 “针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两大现实问题,即升学条件总体达标率不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基于升学条件评估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因此以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马说。 据了解,预警机制是在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设计的“预警消息树”。其最终表达式是一个定量指标——预警系数,用W表示,它反映了全国监测指标的“不合规比例”。当各项监测指标总体达标时,w=0;当所有监测指标整体不达标时,w=1,即0≤ w≤ 1,值范围内的系数越大,风险越大。 为了更直观地显示,预警机制根据预警系数的取值范围设置了四级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00.67时,将提示一个红色警告信号,指示最高风险水平,表明风险已达到特别严重的水平。 经计算,200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预警系数为w=0.63,总体处于较为严重的风险水平,呈现“橙色预警信号”。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东部地区出现“黄警”,中西部地区出现“红警”,表明基础升学条件存在“特别严重的风险”。 课题组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升学条件总体不达标,地区差异较大,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投资不足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是该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的美好愿景 根据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地区、学校、地区不平衡的现状,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供政府选择的策略。 资源倾斜策略。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实施综合改善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加快缩小区域不平衡。 建议实施符合职业学校升学条件的建设项目,建立均衡发展预警机制;设立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实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倍增规划》和《中部地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规划》,加强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基本能力建设;开展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项行动,探索有针对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培训体系,实施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校长海外培训计划,提高职业学校管理能力。 质量改进策略。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提高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水平,确保区域职业学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 分类指导策略。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职业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提高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 首先,要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针对东部地区初中毕业生减少的趋势,我们可以开辟新的途径,扩大生源。虽然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未能留在这里。随着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有必要采取激励措施留住毕业生。 第二,分地区、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加快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第二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的转移,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从过去帮助学生脱贫致富转向服务于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 第三,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要在现有基础上精细化、特色化,加快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职业学校;中部地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内涵建设,通过政策和资本倾斜发展自身实力,缩小区域差异;西部内陆省区应重点发展面向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和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有效解决当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合作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也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支持薄弱地区的职业教育。实施合作发展战略可以促进不同地区职业教育在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率上的逐步平衡。 建议建立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促进东西部职业学校广泛合作;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推动市、县、镇重点职业学校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集体化、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深入开展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调动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的积极性,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和办学模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200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状况总体处于较为严重的风险水平,呈现“橙色预警信号”。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东部地区出现“黄警”,中西部地区出现“红警”,表明基础升学条件存在“特别严重的风险”。 《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2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