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引发的“蝴蝶效应”_蝴蝶效应的课件ppt
2022-07-26 03:39:44文/ (实习生白立民本报记者王磊 )“再过10分钟,我们一定能完成所有的安装和调整任务。”比赛现场响起了尾声,与机器“搏斗”了4个小时的选手陈不愿意放弃。过了很长时间,他想起从地上拿起一瓶矿泉水,狠狠地倒了一大口。
考虑到4小时的赛程,组织者专门为参赛者准备了面包和水。然而,在整个比赛中,他们几乎被所有球员忽视了。
6月21日,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首次举办的“机械设备安装与调控技术”活动在安徽芜湖开幕。由于比赛场地位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该校2012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陈觉得“如果在家找不到好位置,他会为学校感到羞耻”。因此,他和他的队友都承受着双重压力。
直到下午比赛结束,他不安的情绪才平静下来。陈和搭档戴大贵通过机械装配、电路连接、PLC程序设计、联调等一系列操作,完成了比赛90%的任务,最终获得团队一等奖。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本贤认为,比赛的意义不仅在于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数量,还在于它在现代装备制造业中所起的引领作用。“最重要的是,高职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如何与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相结合?这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些新事件符合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记者从现场观察中了解到,每组有两名选手。在四个小时内,他们需要完成PLC编程,可以发送脉冲信号,消除机械设备模型的“预设”故障点,最后加工高精度产品。由于比赛的难度和复杂性,46支球队中很少有球队能够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所有内容。
大赛组专家、江苏镇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机电一体化是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竞赛的核心是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的行业要求和建设标准相结合,将机械设备技术和电气自动化两个考核点的考核内容结合为一个设备,可以说是竞赛体系的创新。
“比赛不仅对最终产品进行评估,还对操作过程中的每个节点进行打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比赛中使用的教具整合了各种典型的机械设备传动方式,所考察的关键技能基本满足工厂工作的要求。”
周曾在江苏省一所高职院校任教。在他印象中,过去一些职业技能竞赛主要是教师的命题,命题和评估的方向侧重于教学,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而不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只要线路恢复正常,电工的考核只能反映用电技能。然而,这与工厂机电一体化的真实环境脱节,因为‘机械’和‘电力’总是互补的。”周说。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
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高红也留下了深刻印象:“过去教学中‘机’和‘电’往往是分开的,但现在设备是机电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高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学习时,在当时的汽车结构课程中,不仅“机”和“电”是相互独立的,而且理论和具体操作也完全是“两张皮”。
“从比赛来看,一套机械设备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要组装它,不仅要拧入螺钉,还要考虑位置和顺序。”他认为,以前的测试只是组装,但现在比赛的要求已经改为组装和调整。不仅需要组装设备,还需要进行相关测量,并通过改变参数来调整机械和电力,以将设备调整到最佳性能。“因为在工作中,设备的‘寿命’取决于其性能”。
周也有同感。机械强调过程评估,而电力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这项新活动全面审视了学生对产品和设备“性能”的理解。“就这样,现在的考核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据他说,在这次比赛中,机械和电力的分数是相等的。如果“机械”和“电力”这两种工作不同步协调,最终的结果肯定不理想。
“机械设备装配与调控技术大赛是全国高职竞赛史上首次设立的,它集多种技术应用于一体,涉及机械零部件结构、传动装置、装配工艺、连接控制电路、程序设计等问题。”陈,机械设备调控技术大赛执委会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认为,本次大赛不仅考查了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带来很大帮助,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专业素质应从螺钉的复位开始
“高职教育教学与工业技术发展的要求脱节。”作为国内机械行业的教育专家,陈认为,究其原因,是宏观方面存在结构性需求失衡,毕业生不担心就业,但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短缺,高职院校供给不足,如设备领域的铸造、热处理、轴承和焊接专业,日益呈现出“萎缩”的局面。
他认为,在教育质量方面,以前强调技能培训,但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在招收人才时,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往往排在后面,第一个要求是人的素质和素质。
周把这种“素质”概括为学生的“专业素质”。他认为,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人的升级。如何优化现有设备的性能,需要人们对其进行调整,以提供最好的性能。
“在学校,学生每门课程60分后就可以毕业,但在企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你必须得满分100分,从60分到100分,这是一种升级。”据他介绍,根据本次比赛的要求,学生必须态度认真,基本技能不失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如创新意识、耐力、专注力、合作能力、心理素质等。“因此,从备战之初,我们就必须按照工厂的标准要求自己”。
魏平,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团队指导员。他说,在职业技能比赛的所有项目中,比赛使用的工具和零件最多,有数百个各种尺寸的螺钉。
记者在现场还详细发现,该校代表队队员还配备了一件“神器”,即一对机器皮带。团队成员可以将手头的常用工具插入袋子中,并随时携带。
“我们反复向学生强调,在比赛中必须正确放置工具和零件,使用后必须归还,否则找到一个螺钉会花费很多时间。”魏平说,通过标准化培训,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创造了一个干净的工作环境,这也是比赛评估的内容之一。
此外,本次活动也是对球员合作能力的一次考验。虽然两个团队成员分别负责“机器”和“电力”的操作,但为了协调时间,通常需要第一方帮助另一方。如果一方停止,将导致“工作延迟”。
让魏平感到同样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正常训练期间,他注意到,如果听到其他人的机器先响,一些队员的手会立即颤抖。“特别是在最后半个小时,当所有的故障都被排除,机器仍然无法移动时,情绪最有可能失控,变得易怒。”。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
高三单招好还是高考好
在这方面,态度不好的学生将被警告:“其他人的机器可能不适合掉头。他们可能只是想启动并打扰你的脚。只有当他打扫干净并离开考场时,他才能证明他做到了。在交试卷之前,对方可能无法超过你。”
上海电子信息技术学院中德学院教授罗建华表示,比赛所需的专业素质应该在学生实习期间培养。在与德国同行的交流中,他发现梅赛德斯-奔驰等企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学习能力、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学生在汽车厂实习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前随意点燃发动机,因为“废气排放会污染空气”。
当周对比中外设备技术工人时,他发现中国工人非常勤奋,但在敬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方面与外国工人存在差距。“外国企业通常将设备和产品视为自己的面孔,而中国企业只被用作工具”。
四川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地址
南充潆溪职业学校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的同事在一家外企调试设备,准备工作完成后离开。外企负责人提出一个建议:“能打扫你的工作区吗?”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关注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指导方向。”他说。
竞争促进专业深度融合
和许多高职院校和系的老师一样,魏平感受到了技能竞争给学院和系带来的变化。对于每一所高职院校来说,从校级比赛到省级比赛,再到全国性比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加的学生和教师越来越多,技能比赛的示范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备战“全运会”,魏的学校必须挑选两名教练作为教练。然而,对于这两个地方,学校里的许多老师“不同意任何人”,所以他们不得不进行PK。
首先,学校教务处准备为教师发放一套试卷。后来,考虑到这种评估方法过于片面,PK方法改为“面试”——系主任通过比较每位教师提出的培训计划,选择想法最新颖、方法最有效的两组,从而选择相应的两位教师。最后,魏平和青年教师王亮获胜。
竞争促进了专业的深度融合。记者了解到,虽然许多学校长期开设机电一体化相关专业,但教学教师仍与“机”和“电”分离,电气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的教师对各自专业一无所知。
“如果你想引导参与的学生,你必须理解‘机器’和‘电’。”魏平发现,电气老师又拿起了中学物理中使用的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机械老师开始学习电路。“为了相互学习,两个以前没有共同语言的专业的老师在课后聚在一起。”。
5月初,他开始备战,每天训练超过10小时,并与兄弟大学举行了多次比赛。魏平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生身上,学习了几乎每一个操作细节。为了练习接线,学校买了线圈。魏平和他的同事们先是自己动手做的,然后总结摘要出一个很好的“秘诀”来教学生。“一手抓着这五行,不能一行一行地切。这是浪费时间。学会用一把刀把它们全部切下来。切完后,把它们像洗牌一样散开,像芝麻一样插入界面。”
在每次训练中,魏平都会提醒学生根据比赛任务的难度来调整比赛策略,“题目的难度要注意结果,题目的简单要注意过程,每一分都要赢。”
“高职院校通过技能竞赛,将竞赛内容、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中,在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工作内容和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创新和创业能力。”
姚认为,技能竞赛中的项目设置、设备使用和技能评价代表了行业、岗位需求和先进水平,这将促进高职院校按照竞赛导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