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_金职业学院青年队告诉你什么是“工匠精神”

2022-07-23 17:26:34文/

“很荣幸能与优秀的小伙伴一起,连续三天熬夜完成眼罩生产线和自动衣架的改造。这样的团队在全国高职院校并不多!”五一长假前夕,国家级技术专家、黄金职业学院机电学院教师张绕圈子对演播室团队进行了表彰,立刻引来n多人的赞誉。这群“技术人才”的工匠精神一次又一次打动了大家。

四川工商学院2021招生

张的技艺大师工作室有12名成员,其中大部分是留在学校或毕业后重返学校的工匠。他们有自己的专业知识,组建了一支年轻的团队来解决技术难题。学校老师这几天开学了,但这个团队从3月初开始就满负荷运转,为许多当地企业复工和生产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赢得了“声誉”,所承担的自动化设备项目已安排在今年8月。

汽车维修中专毕业证有用吗

在技术服务中锻炼团队精神

承担的所有企业技术服务项目通常机电在学院数千平方米的实训车间完成给你数十台车床和铣床与生产车间相同与企业不同的是,这家公司有能力团队可以“修复它”机械设计、自动化改造、精密加工和机器人等各种高级技术、图纸、制造零件、改造生产线、调试性能…每个人都以有序和敬业的方式工作。

乍一看,团队成员看起来像大学生。事实上,他们都是学院的培训教师。他们虽然年轻,但都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老机电”。4月初,张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加班加点,帮助浙江博人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将眼罩生产线改造为医用口罩生产线。

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 

改造有时比建造一条新的生产线更麻烦、更困难。口罩生产线的改造涉及到鼻棒、耳带超声波焊接等核心设备的生产,以及压花辊、滚刀等大量零件的生产,其市场价格约为2000元,随后上涨至2万元。为了节省成本且不延误工期,他们设计并制造了实用高效的压花辊和滚刀。

为了确保合格的医用口罩生产线在半个月内交付,“白+黑”团队在培训车间持续努力。每天十五到六个小时是例行公事。仅4月份,我市就对宝仁、郝一店等6家企业进行了自动化设备改造,帮助中小企业渡过技术“难关”和“瓶颈”。

25岁,毕业于学院2022级机械工程创新班。他已经在工作室工作了几年,并开始当学徒。比他小两岁的范去年毕业后就在工作室里,经常找“小师傅”出谋划策。就读于数控专业的叶巧卿今年只有30岁。他已经是这里的“老兵”。李、杨建斌、陈建波等都是专门从事科技产业的技术专家。 

职业技术与匠心精神 

疫情期间,奎、叶巧卿等参加了一家医疗企业口罩生产线的维修,四人两条生产线忙碌了近一个月。由于生产线性不稳定,对口罩的需求量巨大,他们只能在企业中值班。从最初的日常维护到利用专业优势帮助调试和改进机器,“真的就像在打一场战争”。

机电学院院长戴新平说,张的技术大师工作室的成员都很年轻,能够忍受孤独,能够吃苦,学习技术“顽固而狂热”。

师生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亭子职业高级中学

“在学校,你可以通过60分,但在训练车间,99分也是浪费。”这是张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的座右铭。每个成员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并采取奉献、奉献、专业和卓越的行动。

国家级技术专家,浙江省技能大师,浙江省首席技术员。技校毕业后,他开始在企业当学徒。经过刻苦学习和不断学习,他从一名技术工人变成了一名高职教师。2007年进入晋职业学院工作,2013年创办大师工作室,以对学生“严格”著称。“99分也是浪费”是他对工匠精神的简单诠释。

金职院的精神 

遂宁鸿图电子电路职业学校怎么样

万源市黄钟镇地图

四川蚕丝学校和四川服装艺术学校

那些能够留在工作室的人取决于他们的实力。每个人在学习和工作后都获得了许多奖项。除张是国家级技术专家外,团队中还有9名省、市技术专家。“他们大多是我的学生,也是学生的学生。近年来,有30多人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浙江省一等奖。”

除了一毕业就留在工作室继续“深造”外,团队的许多成员还放弃了企业的“高薪”和“回到工作室”,加入工作室,与老师一起实践精细的研究技术。同时,他们也像张一样,作为培训老师,他继承了年轻学生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成都翔飞航空职业学校好吗

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 

为什么工作室能在7年或8年内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工匠?张相信,优秀的毕业生会先在企业工作几年,然后回来,他们的头脑会更成熟,视野会更开阔,他们会带回一些好的技术,这些技术会发展得很快。工作了四年的叶巧卿回到了学校。他说:“企业中的问题相对简单,在大学里,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产品,它们有着更广泛、更全面的联系,你学到的东西更实用、更全面。”

在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影响和带动下,近年来,机电学院先后培养了13名“浙江百万技能带头人”、“浙江技术专家”和“浙***年岗位专家”。校企共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农业机械技术装备工程实验室、液压动力应用研究等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是学院培养工匠的又一平台,每年为企业解决近50个技术难题。

学院依托工作室团队的优秀教师,从2014年开始,为机械专业大二学生打造了“工程创新班”精英教育,四届毕业生约120人。班上每个人都参加了比赛,申请了专利,参加了科研项目。在过去的五年里,他们已经签约了学院30多项全国性比赛中的18项,以及200多项省级比赛中的一半。每人拥有1到2项国家专利。进入社会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首席工程师或技术总监,领导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专业、创意、精致、尊重”的工匠内涵,以卓越的表现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得到了精辟的诠释。  

张说:“是国家和时代给了技术工人机会。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应该把课堂设在车间里,把‘99是失败’的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叶军、方敏供稿)



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