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职业学院适应产业新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2022-07-23 04:07:27文/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扎根泸州、服务四川、辐射川渝”的发展定位,以国家战略为标杆,紧紧跟随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对接泸州“3000亿产业”新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高端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以区域产业为目标,促进专业群体创新发展
四川省遂宁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航空专业培养方向
基于区域产业发展完善体系333专业团队结构。学校依托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对接泸州白酒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兴产业等3000亿级产业集群。学校围绕自贸区等产业园区,以酿造技术、学前教育、大数据技术等三大国内领先核心高水平专业群体为引领,以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技术、电子商务等三大省级一流骨干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在全省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数字运营三大特色高端专业群体的带动下,充分发挥专业群体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通过围绕“产业链”的“专业群体”布局,使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更适应新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完善专业群体动态调整机制,满足行业需求。学校结合传统产业和产业升级转型,对传统专业进行调剂、转移、提质、赋能;与新兴产业和企业对接,探索新的专业和专业群体,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动态分析酿造技术等高层次专业群体的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供需关系谱系,实时诊断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增设食品质量安全、环境监测技术、早期教育等专业,优化专业群体结构布局,确保专业建设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共同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协作的新机制。依托政府,依托园区和行业协会,与四川经纬教育、泸州老窖、吉利汽车等企业共同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搭建校企研讨平台,建立基于价值创造、共建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系统运行机制。在制度保障方面,建立产教结合的专业群体诊断与改革体系,每年委托第三方对专业群体进行诊断与评估,及时对高水平专业群体的发展进行良性迭代升级,优化发展制度环境。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
成都机电工程学校分配工作
宜宾市华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校庆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
开放学校,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产教融合是关键”。为了避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闭门造车”,在探索产教融合之初,学校“铸铁心”,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打破办学主体独特性的理念和模式,着力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真正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园区、银行多元协调的办学理念。学校先后与中国葡萄酒协会共建“中国葡萄酒工业学院”、与国信蓝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建“蓝桥学院”、与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阿里巴巴数字商学院”、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ICT学院”。,与腾讯云合作的“人工智能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吉利汽车工业学院”,与成都洲际酒店合作共建“卓越学院”,与浩能科技合作共建“浩能学院”。这些合作旨在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职业导师”和“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素质。
四川省哪些中专学校有戏剧表演专业的
深化产教融合内涵,共享产教融合新资源。教育课程与经济发展的脱节和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的相对脱节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问题。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素养、服务能力,增强合作吸引力,吸引凤凰筑巢。在对标产业链打造专业团队,解决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后,学校将课堂转移到了经纬诺博幼儿园、龙健酒厂、北京京伦饭店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了构建“工厂中的学校、中学中的工厂”、“企业中的学校、中学中的企业”的教学环境,在每个教学点恢复和分解行业和企业的工作环境、条件和场景,形成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和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专业角色和实践专业岗位,解决人才供需问题。近年来,学校主动与行业领导、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办学,建设了一批生产性实训基地,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完成从学生和学徒到学校未来员工和员工的彻底转变。
***融合、合作办学、产教融合取得新成果。人才培养既是产教融合的初衷,也是产教融合的结果。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学校重点关注在“total”一词上写一篇文章,与行业企业探讨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研究课程教学标准,建设工业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工教结合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分享校企优秀师资队伍,将行业一流大师带入课堂,将先进技术引入课程,让学生进入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确保产教融合的质量。学校筹集各方资金,总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23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区域共享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为川南、渝西地区提供云计算、智能制造、茶艺师等十多种工种的教师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技能竞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班级岗位证书竞赛深度融合,学生毕业即就业。
在我国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谁能更深入、更扎实地做好产教融合工作,谁能率先发展,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目前,学校已与300多家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订单类项目25个,订单教育1200多人,初步实现了“生产为教育,教育促进生产”。在“零距离学习、零距离使用”的办学模式下,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热蛋糕”,学校招生也从以前的“门到门”转变为现在的“学生突破门槛”。
(作者:何),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本文是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基于高端产业链对接的地方高职产教一体化集团建设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