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大众创业创新已成为校园风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2022-07-23 02:27:45文/邻水县2021年招生简章
达州华南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招生如何报名
穿着由仿生分级孔压阻材料制成的“智能衣服”,南京女孩鲍丽可以在00后检测对方的“健康数据”,如血压和心率。鲍丽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检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3月,她参与的仿生梯度孔压阻材料开发项目获得江苏省第17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大赛特等奖。
2022年9月,刚进大学的鲍丽在导师徐蕾的带领下,将仿生梯度孔压阻材料作为研究方向。在就读了大量相关材料后,她意识到了这种材料的魔力。“这种灵活的智能纺织品也可以用于虚拟现实。太神奇了。”
徐,40岁,从事相关研究15年。以前,该材料的制造方法不敏感和耐用,无法准确收集用户的身体健康。为了生产美观耐用的“智能服装”,他们决定采用新技术。
因为原料的比例不明确。通过大量的实验,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采用“愚蠢的方法”和“试错法”。经过900多次实验,她终于成功了。该材料可以准确地记录蚊子在材料上的轨迹。
今年7月,宝丽与波司登集团合作开发了一款智能服装样品,这让她充满信心。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智能服装能够批量生产,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健康和科技的魅力。
如今,大学生参与大众创业创新活动已成为校园风尚。秦,一个20岁的上海女孩,是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去年的一次班会上,她发现她的同学的祖父是一名50岁的党员和一名退休士兵。爷爷在农忙时耕种,在农闲时看书。“耕耘读书传家,诗书传世”已成为一种不断传承的红族风格。
学院团委书记陈曼曼告诉她,找到一种红色的家庭作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革命精神,这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他们成立了一个练习队。去年寒假,他们走访了全省五个区、市,采访了100名老党员、老战士,录制了100个红色家庭故事。
今年暑假,秦又联系了100名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活动,寻找红族习俗。最后,团队还获得了第17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大赛江苏省“红色专项”选拔赛特等奖。
在本次试点中,学校获得了3项特别奖、5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和6项三等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卓越杯”,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这些成就归功于学校近年来对学生成长和成功的重视。学校每年都推出“春笋”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创业创新教育实践的实施,激发大学生勇于创新的活力。
2016年,该校金融专业学生胡正达发现,“刷脸支付”等技术出现了增长。他被这一新兴领域所吸引,在学校浓厚的创业和创新氛围的影响下开始创业。三年后,他创办的网络技术公司可以为国内主要公司提供“脸付款”相关设备,并为一些中小企业定制“脸付款”平台。目前,公司年利润已达1000万元。去年11月,胡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职教轨道创业组金牌。
学校里有不少像胡这样的“创业之神”。近三年来,学生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3项,省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8项。共有2156个团队项目和8761人参加省级以上比赛,校园“双创”如火如荼。
学校党委书记苏表示,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大比赛,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更多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