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云南农业大学概况—成人大专云南农业大学

2022-05-09 18:01:46文/

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北临龙泉山,东临盘龙河。它毗邻著名景点昆明黑龙潭公园。它是云南省的一所省级重点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于1938年,原名国立云南大学农业学院,位于昆明市呈贡县。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独立成立,迁至昆明北郊黑龙潭。1962年,滇南大学和滇西大学合并为昆明农林学院,1969年迁至大理州宾川县,1970年迁至原曲靖州寻甸县,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1980年迁回黑龙潭,昆明北郊。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3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成立博士后研究流动站。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被评为优秀。2009年、2013年和2014年,省委、省政府依托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分别成立了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和云南食品安全管理学院。2013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西安职业交通学校

云南农业大学大门


云南农业大学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农民坚持“开学养廉、全心全意耕耘学习”的精神,爱农爱农、种地、勤政、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学生22536人,成人教育学生8412人。学校设有总部、五华校区、普洱校区和西双版纳校区,占地面积3803亩,建筑面积6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786.01万元。校本图书馆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云南省教育厅农业文献信息中心;拥有纸质图书162.66万册,纸质期刊662种,电子期刊3.05万余种,电子图书258.6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1个。学校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致力于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学校现有20所学院,涵盖种植、养殖、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和部分人文社会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现有在职教师1848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3人,国*院津贴21人,云南省优秀贡献人才17人,省政府津贴22人,国家名师1人,省级名师20人,8名省级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计划高校名师、55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1名国家级优秀教师、5人入选云南省“云岭学者”人才培养项目。拥有国家科技创新团队1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8支、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教育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人。


成都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上技校学什么技术有前途

航空专业课程


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


初中毕业学习什么比较好

初中毕业生学什么专业好就业

云南农业大学现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有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研究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有六个专业学位类别:农业硕士、兽医学硕士、工程硕士、翻译硕士、体育硕士和风景园林硕士。员工有权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并有权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全国共有五个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包括省部级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和农村大数据中心云南分院、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49个部级和省级科研平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学校还拥有24个校级研究机构(中心)、校内实验农场和实习工厂,以及22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云南农业大学始终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健康立校,以教育为中心,因材施教,渴望培养边疆民族人才。在办学初期,以农业教育家唐惠孙、农学家张海秋、育种家朱宝初、植物病理学家段永佳、烟草科学家徐天流、生物统计学家闵维廉、园艺学家蔡克华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圣人开创了边疆农业大学办学的基础业务。我们祖先的风格启发了一代又一代学生践行“贤明、理性、崇尚农业”的校训。70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科学情怀、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专业人才。其中,归国华侨水稻育种家、国家先进工作者邓有成,在彝族地区献身50年,培育出“楚粳”系列水稻品种,占云南省中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烟草育种专家、“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李永平于2007年培育出“云烟85”和“云烟87”,占全国烟草种植面积的56.7%;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边疆苗岭庄乡的崔秀明,成为打造“三七之乡”支柱产业的科技领军人物;畜牧专家马崇文扎根基层一线,成为“推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发展的功臣”;由“全国优秀女企业家”李海燕独立创办的昆明华西牧业集团已成为全国扶贫龙头企业;省市级龙头企业昆明星海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宏,产值连续五年超过1亿元;昆明宣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福创办了一家集生产、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企业,不到两年就完成销售额1亿元。云南省80%以上的高级农业技术人员、80%以上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所)所长、80%以上的县乡农业主管领导都是我校毕业生,30%以上的少数民族毕业生熟悉少数民族文化,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扎根边疆民族地区,艰苦奋斗,努力增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等职业学校与职业能力培养

云南农业大学夜景


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按照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注重内涵发展的要求,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农业科学优势,农业、工程、经济、管理、科学、文学、法律、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框架;两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形成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共批准52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立了课程开发体系、自主学习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基地和教学管理五大教学平台;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32项;拥有国家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5年至2015年,连续11年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体验大学”和“2022年创新创业50所典型体验大学”。被国*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云南农业大学先后承担了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产业专项科研项目、国*院综合改革办公室、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3100多个各级项目。,拥有11.7亿元的科研基金,并获得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杰出科学奖(CGIAR)、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有370多个国际、国家,贺良和理科技进步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别奖等省部级奖项。点萨猪交配系、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甘蔗、蔬菜、花卉、药用植物和牧草等15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系)已获得批准和报名。同时,学校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三农”发展需要,致力于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论创新、关键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学、研、政、企、商相结合,创新农科教一体化社会服务体系机制,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其中,朱友永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已建立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和无公害马铃薯冬季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累计推广应用2亿多亩;李正友教授等率先实现了我国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1108.55公斤的世界纪录;曾扬智教授等致力于西双版纳小型猪近交系研究35年,育成28代,近交系数99.96%,居国际领先水平;盛军教授团队围绕云南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生物多酚代谢与免疫调节技术、普洱茶和辣木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为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云南农业大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农之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大力推进高校、城市、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以服务“三农”为主体,以多项社会服务为支撑点的“一体多点”科技服务新格局,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昆明、普洱、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多个地(市)签订合作协议,与670多家企业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广泛的合作关系;多年来,开展了“三三”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支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自2015年以来,我们在姚安县前场镇木树村和南华县沙桥镇新华村开展了“挂袋转访”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云南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以高校为依托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农业、科学和教育相结合,教育、科学和推广相结合。学校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年度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十一五扶贫开发先进集体”、“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先进集体”、“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初中毕业去什么学校


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斯洛文尼亚和泰国等23个国家的75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2012年7月,经外交部、教育部批准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我校挂牌成立。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机构。与荷兰劳伦斯坦应用技术大学开展“2-2”模式联合培训项目;与英国胡佛汉普顿大学开展多项科研合作项目,共同培养双学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经教育部批准,与该校合作举办了首届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土木与环境工程”,并与新西兰林肯大学签订了中外合作办学协议;与越南河内国立大学开展本科生培训项目。与泰国大学联合培养泰语专业本科生。与日本京都县大学和鹿儿岛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长期承担科技部、农业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亚洲专项基金等部委或国际组织委托的外援农业科技国际培训。主持了全球环境基金、欧盟和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20多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全年聘请外国专家、教师10余人,每年有30余名国内外学术造诣较高的院士、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担任客座教授。


云南农业大学牢固树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教学教育、管理教育和服务教育,大力弘扬“诚信立校”的大学精神。涌现出全国优秀共*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大“三农”人物、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云南人才、云南十大优秀青年、省部级劳动模范等100余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一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一人。培养民族大学生道德英雄模范;刘燕华,中国大学生自强百星;胡颖,中国百名优秀大学生;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马拉松冠军韩桂明;刘亚平,首届全国城市电视业余主持人大赛最佳主持人;全国新丝绸之路杯模特大赛云南赛区冠军徐静等优秀大学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6年受到共青团中央表彰,高校男子篮球队连续多年获得云南省高校篮球比赛冠军。学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昆明市文明单位。


70年来,云南农业大学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承前启后,学校将继续坚持“开诚布公、诚信修学”的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校,坚持道德建设、育人育人、德育第一,积极探索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在国内同类高校建设一所具有国际声誉和鲜明特色的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