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乡村振兴——宜宾学院:“三个融入”助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4-02-21 13:04:17文/宜宾学院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着力在“三个融入”上下功夫,切实找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校2020录取线
在产业上深度融入,构建技能服务“助推器”。聚焦产业发展,与宜宾市政府、浙江农林大学三方合作成立“竹学院”,在翠屏区建立“竹工艺大师工作室”,创建宜宾本土文化与竹材料相结合的文创产品研发基地,走好产教研深度融合助推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新路。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先后与翠屏区、南溪区、屏山县、江安县等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针对县(区)经济发展难点、堵点,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常态化开展项目合作,目前已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文旅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等开展项目合作、提供技术支持60余项。
在育人上深度融入,筑牢人才资源“压舱石”。学院党委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对口帮扶的筠连县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红茶、绿茶技术支撑,开展茶叶采摘、加工技术培训,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组织开展乡村振兴“6+3”产业“茶业”、“酿酒专用粮”专题培训班,培训茶业发展政策解读、茶叶营销与品牌推广、“美丽乡村”主题交流、智慧农业现状与前景等专业知识。选派105名学生支教团赴甘洛县助力教育扶贫,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基地,学校“同心专家服务团”与宜宾机电一体化研究所共建“同心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项目合作,为企业成果转化、人才交流、政策配套等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并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目前初步建成服务地方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推企业实现产值增长。
四川盐业学校特色专业
在科研上深度融入,打造创新创业“发动机”。建立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为宜宾市茶叶深加工、白酒生产和品牌塑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以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团队+项目+产业”创新模式组建特种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创新团队,近年来承担了“聚苯硫醚”“晶硅光伏材”等15项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的科研项目,部分项目已形成可供转化的成果,正在当地推进转移转化。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依托固态发酵资源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组建了以党员教师为带头人和骨干的科研创新团队,研发与推广优质水果和农作物栽培技术、酿酒专用粮栽培技术、酒糟发酵饲料生产技术等,为宜宾及周边地区6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下一步,宜宾学院将从建立健全校级层面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出发,以智力优势和创新能力助推乡村振兴,构建高质量服务宜宾城乡融合发展的校地合作新模式,为宜宾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助力宜宾市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中职学校幼师专业
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考教师资格证的区别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宿舍条件
凝心聚力,共育未来
2020连云港体育中考
安徽阜阳技师学院2023年招生计划人数
最新文章
宜宾学院乡村振兴——宜宾学院:“三个融入”助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支团队在首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中获佳绩(达州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方案》的通知
四川民族学院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四川民族学院2021学位授予名单)
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函
成都工业学院访企拓岗——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千企走访服务”创新举措 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匹配区域产业发展
长春市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的函
近百余专家汇聚电子科技大学探讨混合式外语教学——数百名专家齐聚一堂

热门文章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48号建议的答复——《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834号建议的答复》
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 在校生2.91亿人 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部: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2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26%
2022年6月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2020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085号建议的答复(《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452号建议的答复》)
西南科技大学开展“直播带货”培训,用科技优质助农——大学生直播带货助农意义
西华大学博士点建设——院士领衔,西华大学新成立一中心一基地
成都市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都航空产业教育园项目推介会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