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感谢岁月,致敬母校!跨越20年,60位毕业生赴约踢一场“告别赛”

2023-09-25 13:31:27文/

“耕哥、胖哥、东哥,还记得我不?” “二娃子,你从哪点儿回来的?好久到的?我们那届还有哪几个来了?” “噢哟,当年的球服都还保存得好好的,但我身材却走样了,有10年没踢了撒。” …… …… 一场热闹的寒暄在7月1日下午2点的球场边开展起来,其中小部分人是当年认识的同学,更多的人之前在群里只闻其名。 他们之间最大的年纪差有20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他们也都是当年各级的足球校队队员。 这是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翠屏新村74号的老校区,办公楼、实训室、教学楼里的设备已经陆续搬迁到南溪新校区。 再过一个多月,这里就将彻底成为2002级到2023级学生回忆中的母校旧址了。 无论毕业多少年 他们和母校一直“双向奔赴” “一晃眼,就是20年了。”学校体育教师刘耕缅怀道。 20年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宜宾第一所高职院校,在那年,刘耕组建了第一届以大专学生为班底的学院足球队。 从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宜宾职院足球校队届届相传,顽强勇猛的赛场作风在宜宾各学校、体育圈受到了认可和赞扬。 在炎热的夏日,刘耕在群里给同学们发出一句感慨:“同学们,母校要搬迁了,你们还想回来踢场球吗?” 2002级的同学年过不惑,2012级的同学也已而立之年,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毕业后再也没有回到宜宾看看,更别说在母校踢球了。 “这应该就是我们在老校区的最后一场球了吧……”有人回应教练“耕哥”。 一呼百应,群里同学纷纷开始追忆当年,也越来越多的足球队加入了“7月再聚”的微信群。 从今年6月21日到月底,短短几天,就有60位足球队的毕业生确定了行程并分好了队、订好了球服样式,定于7月1号下午举行一场“重返母校,见证老校区搬迁”的跨届联谊足球赛。 “雪球”越滚越大,同学们自发组织的活动很快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校友办也借此启动了工作,定下了足球赛主题为“告别老校区 启航新征程——学院足球队二十年队庆暨‘校友杯’友谊赛”。 宜宾职院足球校队教练刘耕(中)和曾经的校队学生合影 之所以是“友谊赛”,是因为自发前来参加此次比赛的球友们跨越了20届,他们大多互不相识,但为了见证母校搬迁,他们有了新的共识。 同时,他们也都知道,这是一场“告别赛”,告别母校老校区,意味着告别曾经深爱的绿茵场,告别曾在这里洒下的青春时光。 毕业后,校足球队的这群学生各奔东西,但和教练“耕哥”的联系一直没断,和宜宾职院足球队的荣誉也始终同在,他们从青年时代起对足球的热爱扎根在了这里。 2003年,学校体育运动队还归基础教育部管理。包括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在内的运动队既有二级学院队伍,也有校队,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因同样的热爱而汇聚于此。 其中,热爱足球的少年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从单打独斗到团结协作,从叛逆冒失到与母校共赴荣誉,他们学会了体育竞技的技巧、丰富了人生阅历、增强了凝聚力,也明白了竞技精神的内核。 队员们在离开学校工作以后,仍然对足球运动保持着关注与热爱,可能有些队员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已经很少踏上球场,但心里的爱从未冷却。比如黄智、梁绍钰、叶勇志等队员一直在从事足球青训和教练工作,把在宜宾职院种下的足球种子传播开去,并开枝散叶。 当年的足球队员和学校是怎么“双向奔赴”的,过了20年,他们依然保持本心,还是那样“双向奔赴”。 宜宾职院足球队校友一边热身,一边聊天 再回母校 再见恩师 一生都是“宜职人” 球赛定在下午3点,但当天上午10点已经有毕业生队员陆续回校,他们几乎选择了同一种路线:从老校区西门进入,在足球场边站定,回忆那些年的场景,再转身来到办公楼202招生就业处张中东的办公室。 当年,“东哥”既是球队助教,也是同学们的球友。通过球队,张中东在这里和同学们实现了有效的交流。 “不止是运动,球队也是非正式的管理途径。二十出头的叛逆小伙,正儿八经去管教有几个听得进去,一边踢球一边指点几句,他们反而听进去了。” 张中东笑着回忆往事,“而且球队还是学校实现民族大团结的舞台,最多的那一届校足球队有七八个彝族、藏族小伙儿,队里相处得好、配合得好,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是有贡献的。” 张中东(前排)担任A队教练,和队员商量策略 和“东哥”因为工作职责所在稍显严肃比起来,教练刘耕因为爱笑则显得更和蔼,一直是队员们的“耕哥”;教练沈洪大腹便便显得十分可爱,被大家称为“胖哥”。 大学在足球队的训练时光,是两位教练以身作则教给了队员们好技术,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尊重球场、尊重同仁、尊重荣誉。 每来一个学生,刘耕打量一眼,就能把他们的名字脱口而出。尽管有的学生毕业多年,但他还是能准确说出学生的年级、专业和名字,还能讲几段当年他和这个学生的小故事。 实际上,“耕哥”“胖哥”都是同学们爱戴并一直感恩的好老师,他们还记得两位老师带领他们去和别的队伍比赛、批评过他们要改改脾气、叮嘱他们抓学习、推荐他们去实习和就业…… 尽管“耕哥”“胖哥”只是教练,但也确是他们在大学中所遇到的恩师的代表和缩影,因足球结缘的师生情带来的是知遇之恩。 足球校队教练沈洪(左一)和队员合影 相见敬礼、以拳相抵,一声“哥”也好,一句“老师”也罢,都是发自肺腑的感激。 2023级铁道机车专业的陶智超是最先到的,他既是年纪最小的球队队员,也是毕业时间最短的一位,但他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为我毕业时间短些,对学校熟些,就负责先来联络和接人。” 陶智超从贵州六盘水赶赴回来,他说自己不是最远的,还有从广东、广西、上海回来的师兄。“很多人,我也不认识,但大家都是校队的,刘教练就是那条串起我们的线,所以我们并不觉得陌生。” 陶智超其实就是宜宾本地人,回老家就会回母校逛逛,可这也是他毕业后第一次正式回校踢球,“在校3年,耕哥受伤了,我也就没机会和他对战过;因为疫情也只出去打过一次比赛,大家合作的机会也不多。今天,算是弥补遗憾,必须得来!” 陶智超(左一)和他曾经的队友合影 人越来越多,办公室开始热闹起来,大家聊起往事,唏嘘不已,不再年轻的脸上挂起了如当年一般青涩的笑容。 这一点,龙荣感受最深。作为2002级管理系的“老大哥”代表,此次赴约更多的是感动。当年毕业后,他中途办理手续回母校匆匆一瞥,至今已有18年不曾踏进宜宾。 “校园没什么变化,我一走进校门,所有的回忆都喷涌而来,我在这儿干了什么、在那儿干了什么……好多场景,都历历在目。”他顿了顿,补充道,“不是刻意回忆,是那些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现在刷刷刷地冲出来而已。” 龙荣是个恋旧的人,尽管脸上已有岁月的痕迹,但他真诚地对老师和校友们说道:“我始终感觉自己才二十来岁,一直是在宜宾职院读书的年纪。真的,这里的岁月太让人难忘,也是我最重要的成长经历,那时的心态也一直刻印在我身上。” 龙荣(左二)和他曾经的队友合影 一场足球赛 几载母校情 祝福烙在绿茵场 下午两点半,比赛还没正式开始,先到的球员们已经开始热身了。与其说这是一场热身,不如说是重演青春。 他们换上了球衣,一橘一白,上面的logo十分引人注目。 左肩印着“感谢岁月,永远年轻”,下面是一排仿宋字体“纪念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搬迁”和日期;胸前正中是“宜宾职院”4个大字,左胸口印着校徽,右胸口印着每个人对应的专业和年级。 球服左肩的纪念logo 球服后背印着每个人的名字和球号——只有刘耕的球服很独特,他的球衣背后是“耕哥”,对此,他无奈又宠溺地笑着:“这也太与众不同了!” 教练刘耕的球衣后背印着队员们对他的昵称“耕哥” 按照AB组分队,每组有近30名校友,轮流上场,每人最多也只有20分钟的比赛时长。张中东担任A队教练、沈洪担任B队教练——阔别多年,跨越了20个年级的60位毕业生,又成了队友和对手。 “够了够了,现在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但能再和大家在母校的绿茵场跑一跑,还是爽的!”有人喊出这一句,随后引来更多附和的笑声。 学校给了这场“告别赛”足够的仪式感,领导致辞、教练祝福、校友代表讲话、球队开场宣誓一项都不少。副院长周黎军、江仁朝都被同学们感恩母校的行动打动,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足球赛开赛仪式 2003级艺术专业学生王一鸣是组织本次比赛的牵头人之一,毕业后,他一直在重庆工作。“到今年,刚好是宜宾职院大专班办学20年,听闻学校要搬新校区了,我很激动,所以牵头组织了一下。” 在开赛仪式中,王一鸣作为球队校友代表讲话。他说:“在宜宾职院的几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年,有着终身难忘的回忆。这一次,用一场球赛把师兄和师弟们链接起来,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我们都将结下深厚的情感。” 这一场球赛包含重聚和告别的双重含义,但王一鸣更愿意解读为“再续和传递”,他相信在缅怀青春之后,大家和母校建立起通联,彼此之间更为熟悉,那以后就能形成更大的合力为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记着自己始终是‘宜职人’。”他指了指校友们、指了指自己,说道:“祝母校越来越好,祝大家越来越好!” 被两位队员“夹击”的王一鸣(中)是此次球赛的牵头组织者之一(图片由学院提供) 这块绿茵场,如刘耕所说,见证了队员们过去的青涩峥嵘,也正在见证好友重逢的欢乐感动。 过去团聚是为了胜利拼搏,现在相聚是为了共叙情谊,母校搬迁的契机,让这块绿茵场把20年光阴浓缩,让60位毕业生的足球青春重叠,这是对母校生动活泼却包含情愫的纪念。 感谢岁月 致敬青春 他们想把故事续写 “对于2023级之前的毕业生来说,学校一搬迁,他们和母校物理上的联系就弱了,我手里也只有球员们的联系方式,但其实,我相信许多毕业生都很想回这里看一看的。”刘耕说道。 他也上场踢球了,几分钟前刚从球场上退下来。 他穿着橘色球衣,看见记者的镜头扫过去,赶紧又把另一队的白色球衣举起来,把“绝不厚此薄彼”的意思演绎得特别生动,引得身旁学生竖起大拇指,心照不宣地夸赞“耕哥”简直是“端水大师”。 你看,即使是场下,气氛也是如此欢乐。“好球!”“哦豁!”的点评声不绝于耳,虽然好多校友是第一次见面,但谁也不见外。 队员们上场前的热身运动 一个小男孩儿问身边刚刚下场、流着汗水的中年男孩:“爸爸,这都是你的同学吗?你们年轻时也是这样比赛的吗?” 男孩回答到:“他们大部分都是我的师弟,我和我那届球友也已经16年没见过了。我们专业也不同,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这就是“同窗”的意义吧,即使陌生,也能很快熟悉。 历届足球队员成员在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陶智超现在工作的同一班组就有一个学校足球校队的师兄,不仅工作上经常指导他,还会带他在闲暇时去踢球,让身在异乡的陶智超倍感亲切。 原来,一个足球、一场比赛就能让距离拉近——这就是体育在强身健体之外,还十分陶冶心性的原因吧。 素质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奇霖介绍,自2023年学校成立了素质教育部以后,足球、篮球、排球三大体育队和体育舞蹈、啦啦操、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队也都有了新的规划和目标。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体育”上,学校从不吝啬资源的投入,专任教师、专业场地、专项赛事的保障让学校这几年成果凸显,不仅在贡嘎杯上收获排球类全省第五名、2023年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类第一名的好成绩,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竞技氛围,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当年的足球“种子”发芽、开花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宜宾职院通过体育活动正在探索着校园文化育人的成果凝聚。 现在学校开展的体育类素质教育工作也已经从锻炼的层面提升到竞技精神的层面,从个人兴趣爱好的层面提升到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层面,从小众荣誉提升到竞技精神传承的层面。 进球精彩瞬间(图片由学院提供) 一声哨响,比赛结束,却响起震天的欢呼声,代替着心中说不出的感动,正如这次球赛召集信所写的那样—— “感谢母校,把我们培养成为敢作敢当的男子汉;感谢恩师,用爱与关心陪伴了我们的青春;感谢岁月,磨砺出我们对时代的感激、对母校的感恩。” 这场告别赛不是“时代的眼泪”,而是“青春的眷恋”。 足球队校友和教练合影留恋 (冯薇)

贵港市白云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南方文学盛典

成都五月花电脑学校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怎么样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