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荣获2022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_「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网站」

2022-08-04 05:26:12文/

10月15日,四川省2022年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泸州举行,四川省委常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曲木史哈,四川省副省长尧斯丹等省、市(州)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表彰50个“2022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100名“2022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今年首次在脱贫攻坚奖中对单位进行表彰,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荣获2022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学院院长彭方弟教授参加大会并代表学院上台领奖。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是四川省2022年脱贫攻坚表彰名单中唯一获得学校先进集体整体荣誉的高等学校。     

成都五月花高级技工学校电话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师资力量

四川省中医药针灸学校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录取名单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扶贫工作受到四川省委、政府领导肯定,2022年3月2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到学院考察扶贫专班办班情况;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曾在考察学院扶贫专班时指出:“举办者有眼光,学校发展有前途”;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光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李登菊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学院的办学探索5次走出校园,十余所兄弟学院来校交流。中组部主办的共*党员网、四川日报、人民日报网、四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网站,相继对学院脱贫攻坚举措进行了若干报道,社会影响逐步显现。2022年学院曾被四川省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五个候选单位之一。

助力脱贫攻坚,三河职院打头阵。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办学宗旨,在思想、方法、机制、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扶贫措施,实现政策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技能扶贫。

一、思想创新  政策扶贫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举办者王忠平先生出生在农村,在80年代举办中职教育时提出:“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 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少岷职校召开,时任教育部长周济说:“少岷代表下一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同年,王忠平先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2年9月王忠平先生获得中共中央、国*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举办者的办学思想指导学院的办学实践。学院凝练了四个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坚持“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促成优良校风”,坚持“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坚持“爱学生、双核共融(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双向统一(生源和服务面向统一),培养人才”。

——办学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学生政策,坚持在标准下降低收费,减免困难生学费,减免水电费,免费发放教学工具包,特别困难补贴等,减少了贫困生的家庭支出。

——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保证建档立卡学生人人享受国家补助,100%纳入国家助学范畴。出台《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特别困难补助金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贫困学生勤工助学优先安排,建立“一人一卡”,形成了教师、辅导员联系制度,绿色通道制度等。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副校长

四川高铁专科学校的招生条件

二、方法创新  教育扶贫

针对农村学生多、贫困学生多、民族学生多的实际,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践行双核共融。

——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思想,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改革考试方法,倡导课证结合、课赛结合,实施了学分制改革,调动学习积极性;倡导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服务。2022年麦可思报告: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达89%。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学院将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交流、合作,以“我学我讲”活动、班团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创新创业课程等为主渠道培养能力,2022年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个团队为学院制作教具,节省开支近百万元。以参加创新创意设计、创新项目申报、技能大赛、创新课程和科研参与等为主渠道,学生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奖励,四川日报曾以首例报道;以日常沟通、会话、口语大赛、外语社团、课堂教学、外语等级考试等为主渠道,培养“外语应用”能力,2022年学院参加英语口语“教社杯”大赛获奖。2022年学院组织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共获奖20余项。

四川省公办卫生学校

——学院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师课后互动关怀,辅导员关注心理引导,确保学业有人帮、生活有人管,保证了建档立卡贫困生100%学习合格,顺利毕业。

本科图书馆图书数量要求

三、机制创新  就业扶贫

——学院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制度,精准施测,认真开展参军入伍动员、专升本考前辅导、创新创业指导和政策宣传、就业指导。深度校企合作230余家,定向培养、专场招收、大型招收会等形式确保就业机会,强化跟踪服务,近三年就业率97%以上。

——精准就业促进精准脱贫,制定特困生就业帮扶制度,建立台账,落实 “一对一”教师指导帮扶,优先推荐就业单位、优先安排面试录选,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生100%就业。

成都会计专科学校排名

四、模式创新  技能扶贫

成都师范学前教育专业

(一)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技,承办扶贫专班

合江县委、县政府依托学院教育资源,创新开设“扶贫专班”。结合与泸州高新区、临港工业园区等企业用工需求,设置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电子装配工、家政服务、母婴护士护理等专业班。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制、工学一体,让贫困劳动力以“准员工”身份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扶贫专班已培训结业6期,就业率100%,实现“培训一批、脱贫一批”。

(二)政校合作服务“三农”,创办川南第一所乡村振兴学院,服务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

在合江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校融合,创办川南第一所乡村振兴学院—四川荔城乡村振兴学院,学院利用现有专业和资源,立足振兴乡村,培养适用人才。主要开展一是中短期培训、学历提升、学历教育;二是劳动力转移,培养农业工人,技术技能鉴定;三是人才提供,科技咨询、文化建设、规划设计;采取集中学习,送培训,到企业,到车间,到乡村,到田间,灵活设点等多种方式,服务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设置劳务品牌中级电工培训、乡村组织振兴专题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合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训班,现己开班四期,培训共计1295余人。

(三)帮扶深度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实施方案〉的通知》及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贫困县脱贫攻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研究部署会,学习领会上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关于开展对壤塘县南木达镇对口帮扶的实施方案》,组织保障落实。2022年1月23日,学院党委书记带队,前往南木达镇开展对口帮扶调研和慰问,驻村干部被任命为壤塘县人社局副局长,被壤塘县南木达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扶贫工作者。学院先后捐助现金和物物资总计达:13万余元,组织了党员慰问,新时代思想宣传和健康咨询等26名学生参加的假期实践组,助力脱贫。教育帮扶将壤塘籍学生学费全部纳入减免,奖助倾斜、就业培训等政策范围,多口径实施教育帮扶,按计划将壤塘籍学生全面纳入创新创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公招事业单位的培训,实施培训费减免,努力将他们培养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依托学院学前专业和附属幼儿园资源,针对壤塘县南木达镇中心校、三所村幼儿园开展师生支教志愿者活动,通过教学和指导学习方法,讲故事、绘画等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校通过“六·一”儿童节慰问活动,向康旭村、阿甲村幼儿园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课桌椅、儿童游乐玩具等物资设备。根据学院与帮扶村签订的基层党组织共建协议,学院驻村干部与康旭村、阿甲村党支部共同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困难党员”慰问活动等,提升了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产业帮扶助力脱贫增收,为促进帮扶村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提升造血功能。学校通过种植技术指导、签订包销协议等措施,帮助壤塘县南木达镇康旭村、阿甲村因地制宜建立起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种植马铃薯、莴笋等农产品120亩。农产品除种植户自己留存外,学院全部包销并承担运输费用。师生捐赠和专项资金相结合助力脱贫,2022年5月学院发布《关于开展壤塘县南木达镇阿甲村和康旭村爱心捐赠的倡议书》,全院师生积极响应,募集1000余件衣物(价值5万余元),捐赠衣物于6月全部逐件发放至村民手中。学校投入专项资金6万余元对康旭村、阿甲村8户特别困难户的家居环境进行了改善。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坚持以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培养边远贫困山区孩子;与地方政府、企业深度合作,帮扶深度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学院不忘初心,扎根贫困山区,实施多措并举教育扶贫。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按照“特困优先、应助尽助”的原则,建立“一生一册”档案,采取“一生一策”帮扶措施,学院一直坚持“教育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方发展”的理念,注重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着力“三平”教育,助生成才。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