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之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公平的机会

2022-07-28 13:33:19文/

 

 

    教育公平,特别是农民子女上大学的问题,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自从高考扩招以来,农民子女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机会增加了吗?在本研究中,“农家子弟”分为“农家子弟”(上大学之前的户籍是农业户口)、“农村子弟”(上大学之前住在农村地区)和“农民子弟”(父母中至少有一人从事农业劳动)。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中农民子女比例过半,农村子女比例接近一半,农民子女比例较小,为四分之一;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三类农村儿童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三类农村儿童多次参加高考的比例略高于整体平均水平,而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低于平均水平;近年来,三类农村儿童新的受教育机会主要集中在本科(大专)教育水平,优势教育资源仍存在劣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村儿童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中国知名高校农村学生比例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自2010年以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中心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开展了“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跟踪调查”。调查问卷中,学生的户籍信息、户籍、父母职业、高考、陪护、,详细询问了独立登记和正负入院治疗。这使我们能够深入分析农村儿童的教育机会。本报告综合了2010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并根据抽样过程进行加权处理,最终选取68406个代表性样本。

 

    本研究认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子女进城,农民子女内部出现分化。农业户籍儿童、农村儿童和父母务农儿童的教育条件和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关于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的讨论和制定有助于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的有效政策需要首先界定“农村儿童”的概念。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首先提出了定义“农场儿童”的标准:第一,我是否是农业户口;第二,家庭是否生活在农村;第三,父母是否从事农业。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这三类农村儿童称为“农村儿童”(上大学之前的户籍是农业户口)、“农村儿童”(上大学之前住在农村地区)和“农民儿童”(父母中至少有一人从事农业劳动)。本报告围绕这三类“农家子弟”的受教育机会,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描述农家子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趋势和学校级别差异,以回答农家子弟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其次,分析了农民子女参加高考的次数和最终效果;第三,调查农村儿童获得陪护和自主招生机会的情况,尤其是“985”和“211”高校陪护和自主招生机会的比例;第四,分析加分和减分录取在农村儿童受教育机会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1、 农村儿童在大学生中的比例是多少?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以农民子女为主,占63.3%。农村儿童的比例也接近一半,高达48%。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子女的比例很小,为25.8%。从时间趋势来看,三类农村儿童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利用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这三类农村儿童的出生率低于这三类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其中,农民子女的出生率最低,为0.87,而农村子女的比例较高,为0.95,接近全国人口比例。

 

    从时间趋势来看,三类农村儿童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6年,农民子女入学率分别为52.9%、38.8%和14.8%。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增至68.8%、50%和30.4%。

 

    农村儿童在“好学校”中的比例是多少?通过对农村儿童在各级高校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儿童在优越的教育资源方面确实存在劣势。在“985”高校中,三类农民子女所占比例较小,农业户籍子女占49.8%,农村子女占39.4%,农民子女仅占24.3%。在“211”高校中,三类农民工子女的比例非常大,农民工子女的比例甚至高于非农户籍子女,达到52%。

 

    近年来,这三类农村儿童的新教育机会主要集中在本科(大学)一级。2006年农民子女、农村子女和农民子女在本科(专科)入学比例分别为47.2%、32.4%和11.5%。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增至68.5%、50.5%和32.7%。同一时期,“985”和“211”高校中,农民子女和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减少。“985”高校的比例分别从54.7%下降到45.7%,从43%下降到34.6%。

 

    2、 农民的孩子们是如何参加高考的?

 

    研究发现,三类农村儿童多次参加高考的比例略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在参加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高考的三类农村儿童中,很大比例的学生最终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在农村儿童眼中,考上一所好大学仍然是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重要手段之一。

 

内江师范电子信息工程怎么样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8.6%的人参加过高考。在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中,72.3%的学生只参加过一次高考,参加过两次、三次及以上高考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6.4%和1.3%。三类农村儿童参加高考的比例略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其中,农民子女参加高考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子女,为99.2%。农民子女和农村子女参加高考的比例分别为98.9%和99.1%。

 

    农村儿童参加多项高考的比例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在参加高考的三类农民子女中,多次参加高考的农民子女比例较大。在参加高考的农民子女中,33.2%的人参加过两次高考,另有2.0%的人参加过三次以上的高考。农村儿童的相应比例分别为32%和1.7%,而农村儿童的相应比例分别为29.7%和1.5%。

 

    在参加过两次或两次以上高考的三类农村儿童中,很大一部分最终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农民儿童、农村儿童和农民儿童的比例分别为55%、55.9%和58.5%,均高于53.5%的总体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子女多次高考后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较高,为11%,高于农民子女的9.6%、农村子女的10%,甚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的10.3%。这表明,许多农民的孩子通过多次高考获得了最好的教育机会。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子女有更强烈的愿望进入最好的大学,他们愿意参加更多的高考,最终进入“985”和“211”大学。由此可见,在农民子女眼中,考上一所好大学仍然是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重要手段之一。

 

    进入“985”和“211”高校两次或两次以上参加高考的三类农村儿童比例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水平(20.1%)。其中,农民子女参加高考的比例最高,为41.20%。其次是农村儿童(39.8%)和农民儿童(37.5%)。从时间趋势来看,需要多次高考才能进入“985”和“211”高校的三类农村儿童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至2010年,农村儿童比例从35.8%下降到35.1%,农村儿童比例从39%下降到38.3%。只有农村儿童稍有特别,这一比例已从37.2%增至38%。

 

    3、 农民子女获得陪护机会的情况如何?

 

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研究发现,在三类农场儿童中,接受护送的农场儿童比例较大,为0.4%,接近整体平均水平。农村学生和农民学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就被护送到“好学校”的机会而言,这三类农场儿童的比例明显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3%的学生申请过押运,最终有0.47%的学生符合押运条件。在这三种类型的农民子女中,被护送的农民子女比例相对较大,为0.4%,接近整体平均水平。然而,农村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分别只有0.21%和0.16%的学生符合押解条件。

 

    从时间趋势来看,虽然三类农民子女的陪护机会有所增加,但农民子女的陪护机会增长明显加快,三类农民子女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2006年至2010年,农民子女获得陪护资格的比例从0.19%上升到0.46%,提高了0.27个百分点。同期,农村儿童和农民儿童分别增长0.1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2006年,农民子女与农民子女的陪护机会差距为0.07个百分点,2010年增至0.32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0.12%的学生有机会进入“985”和“211”大学。在三类农场儿童中,这一比例明显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其中,农民子女比例最高,为0.057%。农村儿童和农民儿童的比例分别为0.034%和0.038%。

 

    从趋势可以看出,随着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推进,保送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有所下降,从2006年的0.128%下降到2010年的0.115%,下降了0.013个百分点。三类农村儿童通过护送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机会也在下降。从2006年到2010年,农民子女有机会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从0.134%下降到0.036%,而同期农村儿童和农民子女也分别下降了0.070个百分点和0.101个百分点。三类农场儿童的减少幅度大于总体平均水平。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王淑云

 

    4、 农民子女获得自主入学机会的情况如何?

 

    研究发现,三类农场儿童获得独立入学的机会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农场儿童获得独立入学的机会更大。从时间趋势来看,三类农村儿童的自主入学机会显著增加,但通过自主入学进入“好学校”的比例仍明显低于整体平均水平。

 

    6%的被调查学生申请了自主招生,最终3.41%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招生名额。然而,这三类农场儿童获得独立入学的机会低于平均水平。在农村儿童中,2.78%的学生获得了独立入学的机会,而农村儿童和农村儿童的比例分别为2.39%和1.76%。这表明,在三类农民子女中,农民子女获得自主入学的机会更大。

 

    从时间趋势来看,三类农场儿童的自主入学机会显著增加。2010年,农民子女获得自主入学机会的比例达到3.15%,接近整体平均水平。从2006年到2010年,农民子女获得自主入学机会的比例从1.27%上升到3.15%,提高了1.88个百分点。虽然农村儿童和农民儿童自主入学的机会也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农民儿童。从2006年到2010年,他们分别只增加了1.3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在获得独立入学机会方面,这三类农场儿童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2006年,农民子女与农民子女自主入学机会之间的差距为0.30个百分点,到2010年已上升到1.28个百分点。

 

    在学校一级,一般来说,0.407%的学生有机会独立进入“985”和“211”大学。三类农场儿童的比例明显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其中,农民子女比例最高。0.174%的农民子女有机会独立进入“985”和“211”高校,农村儿童和农民子女的比例分别为0.146%和0.150%。

 

    从时间趋势可以看出,随着自主招生政策的推进,通过自主招生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06年的0.329%上升到2010年的0.425%,上升了0.096个百分点。然而,这三类农村儿童通过自主招生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机会低于总体平均水平。2006年至2010年,农民子女通过自主招生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从0.208%下降到0.170%,而同期农村儿童保持在0.15%,农民子女从0.06%略有上升到0.07%。

 

    5、 对于高考加分或减分的农民子女,入学待遇如何?

 

    研究发现,这三种类型的农民子女在加分和减分方面与整体几乎没有差异。从趋势来看,这三类农村儿童的入学机会都有所增加,但通过加分或减分入学进入“好学校”的比例正在下降。通过“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干部”、“学科竞赛获奖”等奖励政策加分或减分的三类农村儿童比例接近甚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总的来说,11.56%的学生接受了加分或减分的入学待遇。这三种类型的农场儿童与整体相比差异不大。其中,农民子女比例较高,达到11.06%;其次是农民子女,占10.94%;10.85%的农村儿童接受了加分或减分的入院治疗。

 

    从趋势来看,这三类农场儿童的加减分入学机会有所增加。2010年,11.89%的农民子女接受了正负分的入学待遇,超过了总体平均水平。农民和农村儿童的子女也从2006年的7.58%和7.17%分别增加到11.20%和11.53%,非常接近整体平均水平。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总的来说,1.3%的学生通过加分或减分进入“985”和“211”学院和大学。在三类农民子女中,农民子女的比例最高,为1.03%。农村儿童和农民儿童分别为0.93%和0.92%。结合入学年份,我们发现这三类农场儿童的机会正在减少。农民子女的减少幅度最大,从2006年的2.672%下降到2010年的0.722%,下降了1.950个百分点。农村儿童和农民儿童分别下降1.803个百分点和1.494个百分点。

 

烟草类专科学校

    通过对加分或减分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前三类农村儿童加分或减分比例较高,这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密切相关。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政策对农民子女非常有利:一是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三峡地区和其他特别群体的奖金政策;二是针对优秀的思想政治表现(如英勇、劳动模范等),实行奖励政策,报考农业、林业、地质、采矿等困难或没有欢迎的专业、国防生、定向生。分析表明,通过“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和“奥运会等学科竞赛获奖”等奖励政策获得加分或减分的三类农民子女比例接近甚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农民子女在各项奖金政策中所占比例较高。

 

    随着自主招生政策的推进,农民子女曾经享受的这一照顾政策的作用受到了影响。在获得三项以上奖励政策的农民子女中,奖励政策比例较高的项目有“奥运会等纪律竞赛获奖”、“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突出(英勇事迹、劳动模范)”等,均超过65%,而自主招生的比例为0。一般来说,在获得三项或三项以上奖金政策的学生中,2.1%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招生的奖金政策。因此,可以认为,护送和自主招生政策确实影响了农村儿童进入“985”和“211”高校的受教育机会。随着奖金和扣除政策影响的减弱以及自主招生的扩大,这些原本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奖金政策的作用将越来越弱。

 

    综上所述,结合前文分析护送与自主招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机会确实有所增加,比例、保送、自主招生和加分或加分录取机会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这些教育机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在“985”和“211”高校中,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受到自主招生等政策的影响,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下降。在三类农民子女中,农民子女的状况越来越接近整体平均水平,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尤其值得关注。

 

    6、 父母的教育水平如何影响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机会?

 

    研究发现:相对而言,三类农场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更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村儿童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父母的教育水平组合成一个变量,并选择父母的最高教育水平,我们称之为“家庭教育水平”。对所得数据的分析表明,在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高中或同等学历”的比例最大,为36.89%;第二是“初中”,占24.66%。总的来说,三类农村儿童的教育水平更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总的来说,这一比例为64.94%,而农民儿童的比例高达84.81%,农村儿童和农民儿童的比例分别为79.39%和78.45%。农民子女和农村大学及以上学历儿童的比例分别为5.32%和3.9%,显著高于农民子女(2.97%)。

 

    对父母教育对子女受教育机会影响的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水平越高,子女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越高。总的来说,家庭教育水平为“大专/本科”的儿童进入985所高校的比例为3.35%,进入211所高校的比例为11.99%。这明显高于家庭中教育水平低的儿童。这一趋势在三类农村儿童中也非常明显。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农村儿童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群体内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村儿童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越高。以农村儿童为例,家庭教育水平为高中的农村儿童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分别为1.50%和8.80%,而家庭教育水平为大学或本科的农村儿童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已分别上升到2.22%和10.00%,增幅非常显著。其次,家庭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村儿童的受教育机会高于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的总体平均水平。以农民子女为例,家庭教育水平为成人教育的农民子女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分别为1.60%和8.10%,而总体而言,家庭教育水平为高中或同等学历的学生进入“985”和“211”高校的比例分别为1.39%和6.05%。以上结果表明,提高农村儿童家庭的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儿童家长的低教育水平,有利于消除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将惠及更多的人,特别是农民的孩子。现阶段的重要工作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转型的特别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惠及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使他们能够通过教育提升社会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作者:李、刘显明、王浩、曾地阳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