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特色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_石油化工行业特色型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明显不足
2022-07-27 14:11:27文/随着《教育改革纲要》的实施,生源迅速减少,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大变革和发展时期。高校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不久前就结束了?第四届全国高水平产业特色大学发展论坛年会?也要关注这一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一个名为?高校培育产业优势的就业分析?基于麦可思数据的一系列研究,分析了行业特定高校和其他高校类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差异,以更好地了解办学定位。
我国的行业特色高校大多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系调时期出现的行业性高校。在本研究中,石化行业的大多数特色高校(以下简称石化特色高校)最初由石油部和化学工业部管理,具有较强的石化行业背景。然而,在后期,许多综合性高校和其他类型的高校也开设了石化相关专业,他们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地用于石化相关行业。
通过比较石化特色高校石化专业(以下简称石化专业)毕业生与其他高校石化专业毕业生的关键就业指标,我们发现石化特色高校毕业生的关键就业指标较好,他们长期积累的石化行业特色学科优势依然存在,也是石化行业培养高级技术职称术人才的主要支撑力量。具体分析如下:
? 石化特色本科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石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
石化特色本科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5%,比其他本科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90.2%)高4.8个百分点。在毕业生就业中,石化特色本科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67%就业于石化行业,其他本科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指数仅为49%。可见,石化特色大学对石化行业的贡献更大,所培养的人才也更为行业认可和需要。
石化特色本科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的薪酬竞争力也较为明显。他们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711元,比其他本科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2295元)高416元。石化专业本科院校半年后石化专业毕业生比例为88%,比其他本科院校该专业毕业生比例(73%)高15个百分点。月收入和专业对应率是衡量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石化特色本科院校在就业质量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
如果就业质量好,工作稳定性就更高。石化特色本科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离职率为19%,低于其他本科院校同类指标(22%)。良好的就业也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和推荐水平。石油化工特色本科院校的石油化工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率为65%,远高于其他本科院校的石油化工专业毕业生(54%)。
? 石化特色高职院校与其他高职院校石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
中石化特色高职院校在石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就业差异不如本科院校显著。石化特色高职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2%,比其他高职院校(89.8%)高2.2个百分点。半年后,石化特色高职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56%,而其他高职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6%。由此可见,石化特色高职院校对石材非常感兴趣化学工业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高职院校。此外,前者对石化专业毕业生的母校推荐率为56%,比其他高职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的推荐率(45%)高11个百分点。
此外,石化特色高职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2084元,比其他高职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1887元)高197元。前者毕业后工学比为71%,略高于其他高职院校石化专业毕业生的工学比(68%)。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发现石化特色高校在石化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依托这一优势,石化特色高校仍应重点发展石化专业等优势主干学科,保持对石化行业的服务对象,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提高对石化行业的贡献。对于其他高校开设石化专业,我们要注意不要盲目跟风,要适度发展。
石化行业是国家振兴产业之一,石化行业高等人才的供给主要依靠石化行业的特色高校。因此,可以利用相关资源帮助和促进这类高校重点学科的发展。例如,政府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这类高校建立紧密的行业联盟,促进高校与石化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