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_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2022-07-27 08:04:23文/江苏省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放在教育事业的突出位置。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以独立的中高职院校为主体,职前职后教育并行,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具有江苏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成都市比较好的幼师学校
1、 坚持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江苏省成立了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省考试院成立了高中和3+2专科高职招生委员会,重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建立资金保障体系。2010年底,确定公立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最低标准为2800元(不含退休人员经费),其中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500元。第三,完善监督检查制度。2010年,江苏省出台了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督导标准和督导计划,充实了省级督导队伍。2011年上半年,对全省县级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抽查。四是创新队伍建设机制,坚持培训与培训、专兼职相结合,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不懈努力,全省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省194所中等职业学校达到三星级(国家重点)以上升学条件,占35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55.4%(132所技工学校未参加星级评定)。
2、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完善普通高校中职毕业生招生制度。积极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校招生制度,不断完善相应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统一考试的中职毕业生入学考试制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统一评分、统一录取。第二,稳步发展3+2专科高职教育。重点加强3+2专科课程体系建设,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的优势。全面开展3+2专科专业建设水平评估。3+2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不少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约定就业率达到85%以上。三是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2011年,民办高职院校和少数公立高职院校开始试点,招生3800人。第四,规范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继续教育制度。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238个继续教育点,扩大中等职业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一些高水平大学也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3、 发挥高职教育的主导作用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首先,职业院校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对口支持。组织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支持苏北中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每年向中等职业院校捐赠资金、设备和书籍,指导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第二,高职院校参与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2010年,成立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指导委员会,邀请部门和行业企业代表,以及六所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专家和领导,指导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第三,高职院校带动中等职业学校的集约发展。以专业为纽带,以高职院校或行业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积极参与,组建了19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
4、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拓展高职学生学习发展空间
四川省平昌县西兴职业中学
一是改革高职生招生考试制度。我们将调整专项转三年级的招生考试时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完整性。我们将对技能优秀的学生实行奖金政策,对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胜的优秀运动员实行免税政策。二是组织高职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在普通高校对报名专科学生进行本科自学考试(是指全日制报名专科学生在完成专科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全日制本科自学考试教育,简称“专科本科”)。三是拓宽高职学生继续教育的渠道。高职院校设立了高水平本科院校的远程、函授和业余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和教学点,为高职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目前,高职院校有近80个学习中心。第四,为高职学生提供出国留学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与国外优质高职院校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培养适应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构和项目已达220多个。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招生人数
5、 积极开展试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创新发展实验区,完善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常州市明确,教育行政部负责各高职院校招生、学籍、教学的全面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管理,职业资格准入和职业资格培训以职业技能为基础,支持有资质的职业学校建立职业资格鉴定机构。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苏州将选择100家企业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实习基地。市政府将表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并给予“减税、税前扣除、专项补贴”等优惠政策。泰兴市正准备组建建筑、化工、机械电子四大职业教育产业集团,研究制定《职业教育产业集团组建办法》、《职业教育产业集团减免税建议》等相应政策。第三,深化考核制度改革。无锡、如皋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以毕业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重点的质量评价标准,探索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四是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句容市等创新发展实验区探索建立“备课、一次性拨款、自主就业、动态管理”的教师管理机制,允许学校自主招收和引进工程技术人才、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以及来自行业和企业范围内的熟练工匠的准备。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建立财政补贴制度。第五,促进中高职教育融合。探索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体制,鼓励省属城市创新发展实验区的市级高职院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收初中毕业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实施3+2或3+3分段培训。
--实施项目指导,增强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适应性。一是加强专业建设和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二是加强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约150个;支持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150个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所有高职院校都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双师型”教师认证和职称评定制度,完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四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校企合作,重点对接专业与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中专部招生简章
--扩大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是深化“学分制”改革。探索职业教育各阶段课程体系的相互联系和学分认定,建立相关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重点加强职教集团创新发展实验区和教学联盟建设,构建区域职教合作联盟,探索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图书借阅、实训共享、学生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探索和发展“双专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探索行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双专业”专业,促进“双专业”与“双证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完善“特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招生目标和时间;改革考试科目和内容;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的学生免试入学;将招生机构从私立本科院校扩大到公立本科院校。第四,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地方产业发展紧缺的本科层次人才,突出高级技术职称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第五,进一步加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依托江苏、无锡、常州、通通四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和部分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江苏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