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院长建议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_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举措
2022-07-26 18:51:17文/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关注日益体现在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上。为此,今年夏天,由本报教育部发起,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位院长参加的“5+n”高职教育校长微论坛,辽宁农业技术学院和天津职业大学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普遍较高,这直接表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缺乏。学院领导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和建议。
剑阁中学招生网
绵阳财经学校有哪些专业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高职教育呼唤质量意识
从表面上看,高职院校的竞争是高素质学生、办学资金、社会关注和支持、师资队伍和特色专业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
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中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突出就业导向和学生技能培养,忽视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人为本的素质文化建设不仅没有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办学理念中,而且没有充分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导致高职教育竞争力弱,社会认可度低,魅力不能得到适当体现。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在哪
根据麦可思的调查数据,高职学生的离职率相对高于本科生。存在职业模糊、不能客观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健全、基础知识面不广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些都直接指向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缺失。
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岗位职业素质分析,总结摘要相应专业群体的职业素质标准;专业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建立教育教学一体化的专业素质培养体系;要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最终将取决于学校质量文化的形成。素质文化建设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学校核心价值观;二是提高校长素质文化建设能力;第三,加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第四,使追求质量、改革创新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例如,要不断探索专业培养的独特载体、方式、途径和方法,形成一批贯穿职业导向和素质的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文化的感染力来承载职业教育的人文理想和职业追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洪义:关注企业需求
经过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目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学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但就业质量不是很高,具体体现在专业对口率低,就业后离职率高,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益。第二,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专业技能往往与企业所需的实际能力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企业更加注重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我所知道的所有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都把这些放在首位,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投资。第三,学校人才培养与学生个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变化能力不够强。据麦可思公司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无益的学校活动是课堂教学,课程内容过时。这值得我们反思。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冷静审视和理性思考,真正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和全人教育的理念推进改革。首先,要真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实质性联系。我们不应该对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变化视而不见。我们不应该从观念出发,也不应该被学校和老师的习惯和便利所左右。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我们的思想和方法,使之适用于世界,而不是用新的“两张皮”取代旧的“两张皮”。其次,学校的人才培养要联系学生的关心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紧密适应社会时代的要求,大力推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注重核心专业技能,通过复合专业方向、复合课程设置、复合能力结构、复合资格证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努力实现自身的文化自觉,从实际出发,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先导,坚持开放办学,实现自主多元化发展,不搞形而上学、一刀切,不盲目跟风。
四川省质量监督技术学院
自贡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识字主要来自第一课堂
学校在注重学校规模和硬件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包括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们对企业进行就业问卷调查时,我们发现企业的就业标准往往将企业的忠诚、敬业、勤奋、好学、合作精神排在前列,而专业技能排名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多高,而是专业素质有多高。在我看来,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核心因素。首先是职业归属感,包括对岗位的热爱、敬业、忠诚、敬业、合作精神等,这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第二,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素质主要在第一课堂,其次是第二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认为第一课堂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并将其他专业素质内容提升到第二课堂,这是错误的。第一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明显。我们培养的高职学生是专业岗位的应征者,他们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除了几个订单类,我们必须避免浮躁、浮夸和浮华。第三,专业行为和习惯,如操作前检查机器的运行状况,操作后做好设备使用记录,将所有工具放置到位,也应该在第一课堂中得到最好的解决,不能推到第二课堂。“教育”的教学应该通过言行来进行,“教育”的教育应该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情感。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行为习惯等核心因素入手,全过程、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第一”课堂上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到“第二”课堂上。其次,教师也要加强专业修养,精心教学,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以身作则。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姜:重视过程教学
我认为职业素质大致由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术和职业文化(精神)组成。从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来看,日常行为的培养是基础,可以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教育、规范、引导和管理来实现;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可以通过职业情境、职业场景和职业规范来实现;职业技术的培养是关键,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来实现;职业文化(精神)的培育是灵魂,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来实现;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核心,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来实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搭建了学生日常规范管理的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早操、晚上自学、打扫卫生等,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通过搭建实训基地平台,积极营造生产实训的专业氛围和科研引领实训基地的科研氛围,使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科研实践中养成专业习惯,培养专业意识,形成专业精神;通过搭建企业培训平台,学生可以在企业培训(体验培训、岗位培训、就业实践)过程中培养专业能力,接受企业文化,形成专业能力;通过搭建创业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内外创业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良好形式;专业协会是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是开放的课堂;搭建学院文化平台,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例如,我们把热爱劳动、崇尚实践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文化基调。弘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追求内涵、勇于竞争”的大学精神,通过大学精神和文化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川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哪些要求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崔岩:提高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能力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再向大众化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和谐工程”和“扶贫工程”。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从注重硬指标显性增长向软实力内部提升的历史转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作为我国新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并不十分明确,仍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第二,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的盲目倾向,导致同质化严重;三是受高考末招生政策的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第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规模扩张过快,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重构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明显滞后;第五,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我们需要提高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一是加强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二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导致管理日益边缘化。迫切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引导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定位和错位发展,努力打造特色。第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机制。第四,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章程制定试点为切入点,坚持传统继承与改革创新协调推进,完善相应规章制度,重构科学规范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为高职院校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五,加快高职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