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独生子女统计_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分析报告

2022-07-26 18:19:59文/

 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分析报告会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分析报告会 

咸阳高新学校项目

 

    ■ 郝、王明

    自20世纪7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有1亿多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群体日益壮大,已成为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加强对独生子女受教育群体的研究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

汽修学校选北方汽修学校

    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成的“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课题组,对辽宁、江苏、甘肃、天津、河北等7个省市的334所中小编、85795名学生、9545名教师和12155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湖南、深圳(北京、天津也进行了一些补充专项调查)以及江苏、天津、河北通过对辽宁等四省市80名优秀独生子女学生及其家长的深入访谈,初步了解了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原因。

    研究发现: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学习条件上具有比较优势,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与非独生子女有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是天生的,主要来自后天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群体的认识和评价,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基础。同时,应根据独生子女群体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加强家庭与全社会的合作,为独生子女群体和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社会环境。

    独生子女在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问卷调查表明,在相同环境下,独生子女在“家庭学习条件”、“在教师、教学设施等条件较好的学校学习”、“与家长沟通”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独生子女的家庭学习条件优于非独生子女

成都幼师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相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下,独生子女的父母更关注与子女学习和成长相关的学习条件。独生子女拥有的学习材料和设备通常优于非独生子女拥有的学习材料和设备。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小编、初中和高中的独生子女中,分别有88%、91.3%和92.5%的人在家里有单独的书桌;77%、83.7%和86.7%的独生子女有自己的独立房间;上述比例比非独生子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约30%的中小编生独生子女拥有自己的专用电脑,分别比小编、初中和高中的非独生子女高7、9和14个百分点。大约20%的独生子女拥有特别的互联网接入设备,比非独生子女高10个百分点。

    独生子女在教师、教学设施和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水平和升学条件仍存在较大差异。在小编、中学和高中,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相比,独生子女的父母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在教师、教学设施和其他条件最好的学校学习”。问卷调查显示,小编、初中和高中“在教师、教学设施和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学习”的独生子女比例分别比非独生子女高10.4、9.5和13.6个百分点。(见表1)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有更多机会与父母沟通

    一般来说,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可以尝试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这在小编生的问卷回答中更为明显。对小编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当独生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选择父母作为对话对象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此外,根据家长问卷调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独生子女选择“总是跟父母说话”和“经常跟父母说话”的比例占54.8%,比非独生子女高19.4个百分点。

    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由于独生子女是父母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被成年人包围的世界里,独生子女承载着父母对学习的高期望,享受着父母在生活中的过度保护,健康水平和情绪状态面临着新的挑战。

四川学前教育专业有哪些专科学校

    独生子女对父母寄予很高的期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父母对子女“学业教育”的期望。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上一些就业部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家长普遍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有着较高的学历要求和期望。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约48.3%的独生子女学生填写父母希望他们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表格,这比非独生子女高出近12个百分点;约40.8%的初中生表示父母希望他们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比非独生子女高出近10个百分点。

    父母问卷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教育期望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期望显著高于后者。23.1%的独生子女父母希望子女攻读硕士学位,26.4%的父母希望子女攻读博士学位,而非独生子女父母的相应比例分别为8.9%和23.7%。家长对子女学历的高期望不仅与社会需求相矛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精神负担。

    父母对子女的“未来职业期望”。家长问卷调查显示,他们最希望孩子将来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医生、政府官员、公司经理、科学家、律师、外交官、工程师、教师、士兵和警察。希望孩子选择煤矿工人、清洁工、建筑工人、司机、熟练农民、销售员、理发师、兽医、厨师、护士和其他职业的家长比例不到1%。

    独生子女父母选择的职业通常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包括外交官、节目主持人、法官、音乐家、工程师、律师、医生等,而在教师、熟练工人、警察、护士、飞行员、煤矿工人、熟练农民等职业选择方面,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比例略高。相比之下,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更倾向于让他们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和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地位和收入更高的工作。

    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独生子女独立生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许多关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研究表明,由于生活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度保护”问题更加突出。本调查重点关注“独立”(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两个方面。

    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从“自己铺床、自己看书、自己洗衣服”、“自己洗衣服”、“帮家人洗衣服、打扫卫生”、“帮做饭、洗碗”四个指标可以看出,小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很小;在初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至少低8个百分点;在高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至少低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独生子女承担家务的能力弱于非独生子女。

    我们的学生问卷中有一个问题:“如果家里没有人为你做饭,你会怎么选择?”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自己做饭”,但独生子女选择“自己做饭”的比例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的差异最大。只有44.9%的独生子女学生选择“自己做饭”,而63.7%的非独生子女学生选择“自己做饭”。此外,小编独生子女选择“外出就餐”的比例比非独生子女高12个百分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选择也相似。(见表2)

广安航天旅游职业学院

四川省最好的五年制卫校

    由于一些父母的过度保护,独生子女在工作习惯、自理能力和个人卫生习惯方面通常比非独生子女弱。因此,培养和训练独生子女自己动手、自助和劳动的能力和习惯是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生子女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表现如何?”?根据家长问卷调查,中小编独生子女家长选择“为孩子做好事”的比例超过85%,比非独生子女家长高出40多个百分点。此外,初中和高中独生子女父母的比例甚至超过90%,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根据教师问卷调查,独生子女学生在教师眼中最突出的优势是“聪明、知识渊博”,约占41.9%;据认为,独生子女学生最明显的弱点是“强烈依赖”,约占34.7%。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不强,独生子女问题在这方面更为突出。

    独生子女的身体健康水平相对较弱,情绪处于两极状态

    根据独生子女的身体状况,有研究认为:一是独生子女的体型指标,如身高、体重、胸围等静态指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差异程度已达到显著水平;第二,在力量、速度、耐力和肺活量等体质指标方面,独生子女不如非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 在学生视力方面,各学龄阶段视力正常的独生子女比例低于非独生子女,而近视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小编、初中和高中学生中,独生子女近视的比例相当高,分别占28.9%、47.5%和67.1%。(见表3)

    独生子女的健康状况。 儿童请病假的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们的身体状况。根据家长的问卷调查,超过三分之二的孩子上学期没有请病假,其他孩子或多或少是因病推迟上学。

    在本次调查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具体体现在:72.6%的非独生子女没有请病假,比独生子女的比例高6.8个百分点,0-5天请假的比例也比独生子女低5.9个百分点。一种可能的介绍是,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健康状况差别不大,甚至独生子女的营养状况也优于非独生子女。然而,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如果他们感到轻微不适,他们会请假并在家休息。

泸州职业技术学校2019单招录取分数线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业类

    总的来说,虽然独生子女的形态发育指数不低于非独生子女,其营养状况甚至优于非独生子女,但其身体健康水平普遍低于非独生子女。令人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已引起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注意。根据家长问卷调查,超过1/3的独生子女家长希望孩子在空闲时间做事情的首选是锻炼,这比非独生子女家长高出约12个百分点。

    独生子女的心理状态。 在当前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下,独生子女的整体心理状况如何,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状况分析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平时情绪”的调查和统计表明,经常感到“快乐”、“满意”和“精力充沛”的学生分别占70%、30%-40%和40%-50%。同时,近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或有时感到“疲惫”或“苦恼”,甚至“无聊”,这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尤为突出。约30%的高中生在填表时经常感到“疲惫”,约15.7%的学生在填表时经常感到“苦恼”,甚至约25.2%的学生在填表时经常感到“无聊”。

    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来看,独生子女经常感到“快乐”、“满意”、“精力充沛”、“疲惫”、“苦恼”、“孤独”、“无聊”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一方面,独生子女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经常感到“快乐”、“满意”和“精力充沛”;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的高期望和学习压力,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常感到“累”、“苦恼”、“孤独”,甚至觉得生活“无聊”。这些都反映了独生子女心理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关注。

    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主要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不正视独生子女的比较优势或存在的问题,将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未来。我们应该认识到,独生子女的特点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独生子女可以像非独生子女一样健康成长。

    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的比较优势与挑战并存。没有看到独生子女的比较优势,不仅不利于全面了解和分析独生子女的情况和特点,而且影响我们对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信心,不利于调动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独生子女比较优势和潜力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未能看到或正视独生子女面临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促进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认真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也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未来。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和我们的初步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与人和社会的接触而减小。在3-18岁年龄组中,他们之间的差异一般表现为“年龄越小,两类儿童之间的差异越大”的特点。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独立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并非天生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独生子女出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通过对江苏、天津、河北、辽宁四省市80名优秀高中独生子女的访谈和研究,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在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像非独生子女一样健康成长。这些优秀的独生子女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在家尊敬父母,对同学、老师和学校生活中的社会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同学、老师和集体,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儿童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考验,涌现了一大批勇敢、英勇的少年英雄。经与四川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公安派出所、原英雄(优秀)青少年学校、新成立的英雄(优秀)青少年学校或转移到灾区的英雄(优秀)青少年学校核实,研究小组发现,2008年6月,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表彰的50名英雄(优秀)青少年中,19人是独生子女,占38%。

    上述优秀独生子女的例子充分说明,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独生子女也可以有出色的表现,能够支撑国家的未来。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显然,仅仅依靠一个层次的改革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必须加强合作,形成合力,牢牢把握独生子女的群体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共同为独生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提高包括独生子女在内的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这既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作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研究员郝,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本报告是“十一五”教育学重点项目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摘要。组长:郝克明;副组长:王、李;主要成员:王锐、王建、王)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