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_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022-07-26 06:07:19文/发展与应用技术大学
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的联系方式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
二战结束后,各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许多国家普及了基础教育,并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应用技术大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
二战后,社会等级感很深的英国科技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1966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发布了关于理工学院和其他学院计划的***。通过挖掘高等教育存量潜力和结构调整,合并理工学院和独立学院,在全国建立了30所理工学院,形成了理工学院、城市大学和牛津、剑桥等著名古典大学并存的高等教育体系。
四川省卫校是大专吗
提倡理性的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在双重制教育的基础上建立特别学院和大学。1976年,德国联邦议会颁布了《高等教育总纲要法》,正式确认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法律地位,推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1990年12月18日,德国科学委员会指出,必须尽快扩大和进一步发展应用科技大学。联邦教育和研究部也一再强调,应优先考虑扩大应用科技大学,以扩大其招生能力。目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已从早期的工程和技术专业扩展到社会工作和商业等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学校数量从1993年的125所增加到247所,报名学生703000人,约占德国大学学生总数的33%。
经济最具竞争力的瑞士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地方高等职业学院。1993年,瑞士开始高等教育改革。1995年,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应用科技大学法》,将工程、设计、经济、管理、艺术等50多所专业院校合并为7所州立应用科技大学,成为一所实践导向突出的新型大学。目前,瑞士有7所公立和2所私立应用科技大学。
繁荣开放的荷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了应用科技大学。由于中等教育法的限制,类型多样,但水平较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大规模合并了应用科技大学,并于1986年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法》。职业技术教育已从中等教育范围中分离出来,进入高等教育体系。此后,学校数量从1983年的375所调整到2012年的41所。虽然学校数量大幅减少,但学校的综合性显著增强,学生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学生人数首次超过普通大学。2011年,学生人数为41.7万人,占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60%以上。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作为最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走了与其他工业化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法国独特的教育体系和高等技术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1959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确立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和地位,1971年颁布的《技术教育指导法》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包括综合性大学,高校高级技师班(在技术高中实施)、大学科技学院、大学职业学院等高等教育体系。最后三种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产的。他们培养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其社会地位甚至超过了综合性大学。
日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明星,在二战前有许多特别学校。战后,它被改组为一所新的大学,并废除了特别学校制度。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2年,教育、文化、体育、科学和技术部通过了《3+2专科特别教育机构设立纲要》,并修订了《学校教育法》。为适应重化工战略转移的需要,国家出资在各地区重建与工业有关的高等专科学校。1967年,通过修订《学校教育法》扩大了专业设置领域;1991年,再次修订了《学校教育法》,以进一步扩大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领域,毕业生被授予“副学士学位”,允许在高等职业学校设立专业科目(四年制本科班)。此外,日本还设立了专门的职业研究生院,使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到高水平。
台湾五、六十年代的产业结构以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职业教育以中等教育为主。1968年,高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调整为5:5。20世纪70年代,产业结构以重工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发展贸易和出口经济,技术和职业教育水平开始提高,积极发展专科学校和建立技术学院,1974年诞生了第一所技术学院。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人力资本短缺的情况。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从专科学校发展到理工科院校。截至2007年,台湾共有37所科技大学、41所技术学院、15所专科学校和157所职业高中。截至2013年2月,共有53所科技大学、25所技术学院和15所大专院校。
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推动了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应用技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一方面,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使各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转变发展模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各国提升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不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普遍规律。因此,发展应用型科技大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学科交叉越来越普遍。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生产自动化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降低了对生产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企业生产模式由分工理论指导下的流水线作业转变为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下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由科层组织转变为扁平化,集团化运作和团队合作成为企业组织的新形式;信息技术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使企业内部的分工社会化。许多业务可以外包。企业、岗位和员工已经成为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他们必须对产业变化做出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科学技术和生产组织的一系列变革要求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较高创新判断能力的人才。无论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基础的传统职业教育,还是以传播知识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人才都难以适应这些变化,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劳动者***不断提高受教育水平和竞争力,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及职业置换和内涵变化的加速也迫使劳动者不断接受教育以适应职业变化。工人需要学习更多面向生产的实用应用知识和技术技能。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从精英教育时期的科学探索和学术成果转变为大众化时期的学习应用知识和了解实用技术。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校从象牙塔走向大众,从人才短缺时代的神圣学术殿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从培养学术精英到在生产实践中培养精英人才,从探索规律、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到应用知识、转化知识,从独立封闭办学到开放合作办学,从单一的培养目标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社会生产中不断分工和产业、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过程。多元化已成为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标准。多元化既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大众化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过程,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规律。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高等教育分类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借鉴国外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经验是一条有效途径。(作者单位:孟庆国曹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机器人培训行业
泸州医学院电话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