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转型:地方高校将走出“千校一面”_高校转型发展

2022-07-25 12:31:28文/

李总理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此前,国*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下发《关于地方高校转型试点的指导建议》。地方本科院校为什么要转型?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凡。

 

这两种转换的性质完全不同

   记者:这些需要引导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二千它是由高等师范院校改造而来的。这个转换和上一个转换有什么不同?你过去犯过错误吗?

    叶:我们绍兴文理学院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经验。这两种转换具有不同的维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这些年里,纵向转型和升级更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是一个面向应用的转换,可以说是一个水平转换。从今天的大环境和大背景来看,向面向应用的转变可能更为重要,这可能是我们下一步提高水平的前提。因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如果不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学、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就很难争取更多的资源来提高自身水平。

    李:我非常同意叶主席的建议。事实上,这两个转变的内涵是不同的。最后一轮是水平的提升,这一提升是内涵的改变。水平和内涵不是一个概念,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升水平是必要的,这也符合人民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经过今天的发展,我们将在内涵上做一些调整,这不再是对传统办学模式的简单放大,这也符合今天的发展需要和要求。如果必须说这是两个转变,那么就没有矛盾。这实际上是真正发展的需要。

   记者:在国*院文件下发之前,安徽省已经开始探索高校转型。绍兴文理学院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你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李:首先是思想问题。传统的办学模式有着成功的经验。现在我们需要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做到的。作为一所大学,无论是专科还是有一定历史的本科,都有着传统的惯性和教育规律。从理论上很难解决教育、社会、经济三大规律的有机统一。其次,有了这一理念,我们认识到这样的学校应该以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是一句话。如果将高校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那么学术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有其规律。过去,许多高校都是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的。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设计其培养流程,如何建设应用型团队,都将成为问题。

    叶菲凡:从学校层面来说,专业调整很难。为什么这么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在已经引起了专业的充实。特定专业和特定教师群体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时候,很难调整或关闭一个主要的,因为它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我们的改革必须首先突破这种利益关系,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四个转变”不可或缺

    记者:教育部部长袁二千零一十五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地方高校要真正把办学理念转变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这“四个转变”中,你会把谁排在第一位?

成都有没有好的幼师学校

    李:“四个转变”是四位一体的,没有一个是不可或缺的。安徽省二千零八当我在年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我发现地方大学和社会之间并不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学校能否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成果?两者之间有一段距离。当时我们认为,面对整个社会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应该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有新的变化和改进。一是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培养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创业。事实上,袁所说的变革概括了整个变革的具体内涵。

    叶菲凡:如何转变办学理念,其实我们还需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转变的本质,消除一些顾虑。现在有人说是不是从本科转到专科,这完全背离了初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改造和提高不是矛盾的,两者仍然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我们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优化和改善这些学生资源,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其次,转为应用型专业肯定不仅仅意味着工科专业,还有很多文科、理科、艺术等专业可以转为应用型专业。不要谈论转换,它变成了关注工程,而不发展其他学科。其次,要正确认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不主张把它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我认为应该是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两者都应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如果能够澄清这些问题,转换可能会变得更容易。

  记者:现在很多地方高校都在制定规章。办什么样的大学是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如何科学定位地方高校?

    李:安徽大学界有“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化发展、特色办学”四个字。这四句话写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文件中。作为当时、现在和未来高校的发展目标,第一句话就是科学定位。在安徽的地方高校中,有二千大约在升级后,也有一些办学历史五十在周围,他们的情况不同。因此,促进各类学校的合理定位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们通过采纳《高等学校章程》来促进这类事情。我们二千零八当它在年完成时,它不是宪法,而是学校的总体设计。每所大学都应该根据你所在的地方、你的学科基础、你的历史积淀、你在全省高等教育布局中的地位,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设计未来如何办学,包括要办什么学科、要办什么专业、要培养什么人才,以及该省的人才需求。每所大学都应该制定一个总体规划。

    后来,我省的许多政策都是基于这一定位。做好定位后,我们可以解决如何办好一所大学,如何保证教育政策的实现,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顶层设计下,促进其转型,促进现代大学建设。

高校转型升级

    叶:我觉得大学章程最终形成了文本,这只是一个结果。这背后有很多工作。我们要统一思想,明确路径,营造环境,最终真正理解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大学章程对于保证高校的转型至关重要。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为了改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防止以往政府分权的“乱、乱、死”。我们正在为政府权力下放做准备。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治理体系,才能应对未来的政府分权,真正成为一个自律、自主发展、自主办学的实体。

 

三台高中怎么样

强调特色不是回归单一学科类型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好就业吗

  记者:目前,地方高校基本上都是从师专转过来的,学科比较相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育各高校的办学特色?

    叶:办学特色问题要从不同的阶段来看待。过去,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从现有资源出发进行发展的,往往追求完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特别强调办学特色,以限制它。在未来,如果市场真的被视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我认为特征问题可能更容易解决。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刻意限制它,因为市场本身的多样性决定了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认为要形成办学特色,首先要解决市场需求驱动的问题,推动学校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认为学校会朝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向发展。没有特色的学校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成都市有哪些卫校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报名系统

    李:我非常同意叶主席的建议。记者提出的问题内容非常丰富。我们新建的许多本科院校都是从师范院校转制而来的。如果这些学校遵循一种模式,它将成为另一个问题。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学费

    安徽省大部分高校都有师范院校的基础。事实上,升级后,我们在调整学科和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目前我国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能力远远超过全省的需要。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这种情况仍然存在。我们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引导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如果该省支持停止设立专业、停止招收专业等宏观政策,您可以获得奖励;你还可以因增加必修专业而获得奖励。引导学校合理调整学科专业。要说这所学校有特色,首先必须与它的定位相一致。如果定位不合理,我们应该谈什么特点。

    安徽省提倡特色办学,这不是一个具有办学特色的概念。也就是说,能够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包括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我认为这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它有一个适应机制和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空间,这也是一个特点。传统意义上的特征不能简单理解。例如,这所学校的某项体育赛事特别强大,这被称为特色办学。我认为这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叶:我再补充一点。加强和培育特色,首先要全面理解特色的内涵。例如,特色专业与该专业的学生人数没有正相关。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个书法专业,这是中国第一个四年制本科专业,非常有特色。但该专业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招收数百名学生,只能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限制。此外,我们不应该为了特色而特色,这可能会影响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此外,我们的学校强调特色,我们不能完全回到过去的单一学科学院的方式。由于应用型人才往往是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仍应注重多学科的相互支持和支持。

 

资源配置应贴近市场需求

   记者:地方高校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方式也会相应改变。你的具体建议是什么?

    叶:从学校层面来看,各种学科资源的配置可以更贴近市场需求。现在,专业证据令人担忧。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问题就很难实现。首先,我们通过大学的顶层设计重建了大学的所有组织。现在它被称为基层学术组织。最初,一个专业是一个实体,或者两个或三个类似的专业是一个实体。现在我们取消了所有部门,以学科为主体。该校所有课程均按学科分类,不分专业。这样,专业真正回归到课程的组合,学科之间建立了“多对多”的关系——一个学科支持多个专业,一个专业课程来自多个学科。如果一个专业是封闭的,那么一个学科的范围可能会稍微小一些。这样,在实践中教师的利益就不会受到影响,改革也就更容易推进。

    打破专业的实体化,就是要使学科真正化,专业活起来。如果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才不是社会所需要的,那么再高的素质又有什么用呢。因此,首先要解决顶层设计和专业调整的问题,使专业设计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后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进。

    李: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质是把学校领导和教师与经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整合后,学校才能知道这个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如果教师做不到,如何改造我们的教师;如果实验室条件不好,如何改造实验室;如果管理层跟不上,我们如何转变我们的管理。我们和职业教育不一样。我们不能实现无缝连接,但我们应该实现有机连接。

    以安徽省为例,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联盟的建立,促进校地、校际、校企联合。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我国政府提出构建一个平台,其中包括企业和公司,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以及每年的工业园区等项目支持,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学校也可以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和培训点。

高校转型发展

    记者:总而言之,你对做好地方高校的转型有什么建议?

    李:我想说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无论是作为一个政府还是一所大学,在中国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这所大学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转型。

    叶: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用了一句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高校教育资源是国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一切工作包括转型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标准。

 

避免新的“千所学校”

    记者:很多高校对转型非常矛盾,他们也担心其他高校会为项目资金“假转型”,而不是真正进行改革。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李:袁部长讲得很好,这意味着国家教育部不能说每个人都是智者,但他们都是有水平的。当早期识别能力有限时,一些人会浑水摸鱼,这在今天可能很难做到。我也这么认为。只要工艺设计科学,管理到位,我觉得很难看到“吊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关于地方工作,我非常希望在国家一级有一些政策。不是支持这些学校更名,而是支持这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我认为这也是中央政府的责任。转型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非常希望中央政府能有一些政策鼓励,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道路,走什么样的道路。我国支持它。

    叶飞凡:“假转化、真钱”的现象一定存在,但不要把它和转化联系起来。即使它不转换,也一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应从学校自律和政府监督两个方面来考虑。希望政府能够在大学转型过程中从各个方面引入一些政策引导和支持,这不完全是一个资金问题。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加快转型,使转型良好的学校能够尝到这方面的甜头。

   记者:最近有媒体炒作高校更名。如果没有升级和更名,地方高校会不会没有转型的热情?

    叶:我觉得转型应该和升级、更名脱钩。不能说你变身后可以改名,也不能说你不会因为变身而升职。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绍兴文理学院多年来一直希望升级为大学,这也是地方政府支持教育的重要动力。大学更名的门槛不应该越来越高,门也不应该越来越小,否则是不公平的。

    李:转型既不是升级,也不是降级。转变就是转变。当前,地方高校如何办学,是一个客观问题,是否有机会更名或升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学似乎总是比学院好。事实上,你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上做什么。如果教育管理者真的有远见卓识,他们就不能写一篇关于名字的文章,而应该写一篇关于内涵的文章。

   记者:在推动地方高校自上而下转型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个新的“千校”,就像从师范学院转型为学院一样?

    李:只有国家用统一的模式来引导和评价学校,才会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能够实现“一校一策”。安徽省在推进地方高校转型时,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高校结成联盟,而有着短暂办学历史的高校也结成联盟。为了避免同质化,这两个联盟分别设立了一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项目。就像我们今天的大学评估一样,资格评估可以使用标尺。谈到审计和评估,每所学校都应该有不同的规则。

    叶:我的观点是把这个问题推向市场。只要我们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办学,这所学校就不会是“一校通”。既然企业是完全市场化的,为什么没有人担心“千家企业的一面”?这实际上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过程。有一个小问题。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和名称可能不同于精英教育。我认为我们应该适当放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设置。当专业多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太可能出现“千家万户、一边倒”的现象。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