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_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职业学院建设考察

2022-07-25 10:33:42文/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港口、航运和港口物流相关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0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规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2年以来,学院启动国家骨干学校项目建设,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了项目建设任务的全部预期目标,各项建设指标增幅明显。学院坚持“安全、健康、文明、勤奋”的学校管理思想和“德与技”的教育理念,创新“校港融合、多元融合”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构建“港航水陆并重”的特色专业体系,实施“企校互动、工学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建设“德技”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我们致力于培养“遵纪守法、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学校香港一体化、多元化一体化、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推进“校港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主办方青岛港集团高度重视学院发展,成立学院建设发展委员会,下发《港湾学院与公司共建专业管理办法》等6个文件,其中规定,集团所属公司必须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师资培训,并纳入考核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学院与港口的深度融合;集团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港口生产资源应用于学院办学,实现码头作业场地与教学实训基地、港口生产设备与教学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和兼职教师的一体化,为学院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搭建多元化、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在国内外80多个管理单位中,70%以上是香港及航运大企业,5%是海外企业;近三年来,除了青岛港集团拨款6000多万元的港口生产设备外,新加坡萨莫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还向学院捐赠了7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学院积极为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个性化人才培养服务,先后与上汽通用五菱等单位开展订单式合作,与岚桥港务有限公司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校企多元融合、共赢的牢固战略伙伴关系。

报考飞行员怎么样

  港航并重,水陆并举,构建特色专业体系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学院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开展“港航业人才需求研究”,与青岛市教育厅合作开展“青岛市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匹配研究”,分析学院专业设置与行业、区域经济的衔接程度,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暂停4个专业的招生,新增物流信息技术等5个专业。目前,学院以国家重点专业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以中央财政和企业投资建设支持的实训基地为依托,共开设8个专业群35个专业,其中港口航运特色专业占专业总数的52%,形成“港航并重、水陆并举”的专业化建设格局。

  企业与学校互动,工学结合,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校企全面融合、提升素质”为指导,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对接行业企业用工标准,实施“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如“校港互动、五个推进阶段”、“学做结合、循环提升”,实现校企联合育人、过程管理。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按照文化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要求,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构建“两个平台+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型课程改革。学院还邀请港航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勤工助学教材,将部分港口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教材纳入教学内容,实现“学工结合、实训与学生专业化”。

    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把学校开到港区,把教室搬到码头”。学院积极营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环境、仿真环境、网络实景环境、企业现场环境”等多元化课程教学情境,建设“码头远程实景教室”,让学生实时了解海域船舶分布情况,学习码头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流程,进一步缩短课堂与现场的距离。

  积极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办好高职教育的同时,要上下衔接、左右衔接,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与五所中等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三两连读”;与2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分段式人才培养;牵头组建了青岛市两所中高职办学联盟。

  德技并重,内育外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以校为家、务实敬业”的精神,组织教师开展“五个标准、五个决心”、“我与祖国同命运”等主题实践活动,定期组织企业文化学习,促进香港文化教育与航运企业的融合,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专业

  实施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项目。按照“骨干第一、全员提拔、人人过关”的思路,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与评价,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按照“教学生技能,教师必须熟练了解”的原则,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实施概念改进项目。通过国内外培训,跟踪专业发展趋势,更新教师职业教育理念。三年建设期间,安排135名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考察;安排近500名教师参加国内培训和继续教育。

  建立学校与香港之间的人才双向容纳机制。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建立以行业专家为主体的近500名兼职教师图书馆,每年分批、分阶段组织专业课程教师到港口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从而实现“金牌工人走上领奖台,专业教师走上企业”。青岛港集团还建立了港口人才招收的“绿色通道”。港***术人员可以选择性地调到学院,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到港口,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

  育人育人,文化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中国梦”、“港湾梦”、“人才梦”教育,激发学生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在日常教育中,要巩固一日生活系统的基本技能,将港口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提高学生对行业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素质、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专业素质,形成“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素质教育模式,打造具有港口特色的教育文化品牌。

  招生与就业挂钩,内外兴盛,人才大量涌现

  搭建多元化开放的招生平台。学院紧紧抓住国家招生改革的战略机遇,连续三年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生规模稳定,学生素质良好。2014年,报名人数达到4140人,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109%。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就业可以促进招生,实现高校招生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成都医学院附属护理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风光

  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学院定期组织专项校园招收,提高就业岗位专业对应率。2014年,举办了6次大型综合供需会议,参会单位1000多个,就业岗位3万多个。其中,大型港航企业的在校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40%以上。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公司的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离职率低,职业期望与就业满意度的重合度高于全国骨干学校的平均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7%以上”。

  目前,学院已培养毕业生4万多人,遍布全国沿海和雁江港口、航运公司及相关行业,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技术骨干或行业领导者。业内著名的“振超团队”,80%的成员都是学院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世界卸矿效率创造者青岛港孙博、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妃甸港刘等一大批人才是高校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反馈企业,服务社会,实现合作共赢

  打造“港训”品牌。学院以青岛港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国内外港航企业职工培训。三年来,学院为青岛港、龙口港、曹妃甸港、中外科协、新加坡高级乘务联合会等国内外企业培训了8万余名员工,为青岛港和港航业人力资源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

  帮助工业和区域发展。学院积极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为青岛港航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利用与青岛港集团共同组建的四家应用型专业研究院作为“港口机电技术应用研究院”,参与技术研究项目130余项;连续两年参加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连续三年承担国家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为全国40多所高职院校培训教师;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与9所中高职院校开展对口支援。

 

山东省青岛市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高铁乘务员做些什么工作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电话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