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联合数百个县和数千家企业,帮助提升现代农业
2022-07-25 10:18:00文/作为国家示范性农业高职院校,杨凌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走农业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成百上千的县和企业联姻 创建一个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联盟
二千零七年,学院启动实施百县千户企业联姻工程。学院利用与陕西省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共建优势和位于杨凌示范区的区位优势,选择与学院所设专业密切相关的县(区)政府和企业作为友好点,整合协调学院和企业两大教育资源,遵循“优势互补、友谊联姻、合作创新、共赢”的原则,建立紧密合作、松散结合、辐射互惠的三级友谊圈,校企校务联合体互利共赢。在满足双方科技服务、技术研究、职工(农民)培训等方面需求的前提下,学院采取了办大型农业科技专家学院、实行农业专家联系村(镇)服务体系等措施,建设产学研结合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科技入户,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先后与甘肃省咸阳市、宝鸡市、延安市、兴平市、永登县、民勤县等地政府开展校务合作,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各二级分行紧密结合专业实际,面向行业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学院已与省内省外合作一百四十二县(区)政府一千三百三十二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一百二十二一个集学生培训、教师培训、科研实验、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一百零六县(局)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探索形成学校与县(市)、教学部门与乡(镇)、专业教研室与村社区(企业)、教师与专业户(项目)的联系,把社会服务的视角投到千家万户,形成了“四级联动”服务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实施,不仅建立了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高校、政府和企业联合体,而且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科研与推广的结合,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并为高校毕业生上岗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提前熟悉生产过程和工作流程,从而为毕业生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尽早了解企业企业考查学生,为相互了解和相互了解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百许多中青年教师承担了医院内科研究基金项目,围绕三农发展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二十陕西宾县有多名青年教师参与基地建设,并在基地实习。先后十一专业一千五百许多学生到基地进行生态农业、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等课程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在数百个县、数千家企业的平台支持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提高96%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二千零九年十一6月,学院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二千零一十年四6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国家级奖项五十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具有典型经验的大学之一。
扩展服务功能 建立服务农业的长效机制
为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依托重点专业,建立了应用技术研究、服务和管理机构,在各教学院系建立了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团队。学校以科研应用项目为载体,面向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和新产品推广,不仅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且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鼓励和支持广大科教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明确管理体制。成立并成立科研促进办公室、“三农”发展研究院、产学研基地管理办公室、昭宇小麦研究院,负责组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每年由学校拨付一百100万元作为科研推广和社会服务专项资金,支持科教人员开展科技推广,保障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的持续发展。三是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动员和鼓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科技推广能力的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和“三农”,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鼓励教师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承担科研项目,承担技术咨询,开展技术推广,以多种方式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服务,为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2021泸州天立招生公告
目前,学院已形成“专业为纽带,部门抓好落实,县乡协调,需求为基础,学校、企业、政府、农民受益”的良性合作机制。通过实践,探索了学校与政府(企业)密切合作、产学研有机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农业院校面向工业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川省科技馆活动过程
实施五种模式 探索农业高职服务业发展的新途径
学院依托数百个县、数千家企业的联姻工程,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搭建校县合作平台、工学结合、育人服务共赢”的新思路,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促进服务模式,“科技村型”、“专家院落型”和“企业带动型”,解决了由于学校类型和专业设置的差异,科研促进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使科研促进服务工作更适合行业特点,更富有高职教育特色。
技术服务型以科研项目的实施为依托,围绕科研促进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服务。大学教师受雇于企业或农业专业协会,担任企业技术人员或技术顾问。学院有八十许多专业教师被地方政府或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或技术总监。以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为平台,与校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产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示范基地由科教人员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当地政府的总体规划职能组织,村组和农民参与+科教人员+“农民”模式以示范带动成果转化,辐射带动周边其他农民共同发展。如陕西省宾县、奉贤县、杨凌县三个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日本、德国、比利时、美国等国专家对宾县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地方政府确定技术村类型的年度目标和任务,学院选择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承包团队,开展技术村和实用技术推广。先后被学院选定四十许多老师去了杨凌,那里是学院所在地四乡镇一镇十二开展科技村服务。先后在陇县东南镇田家庄村、李家山村、东风镇、陇县、苏家河村、官山管委会、陇县、庙台村、井口镇、太白县等村开展了两联一包扶贫,普及科技,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专家院落式是由县政府出资建设的专家院落,为农业科技专家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学院派专家到院里带领学生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生产实践技能培训。如学院先后建成了宝鸡市千阳县农业科教专家院、宾县小章镇农业科教专家院、宝鸡市农业科教学院专家院、长武县果树专家院等。
企业驱动型教师依靠自身的科研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为农业经济建设服务,实现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近年来,该学院三十许多教授和专家被县、市政府和企业聘为科技顾问和技术负责人,七教师领导科技企业,在社会服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怎么样
你认为幼儿早期阅读重要吗?为什么
多年来社会服务工作的实践和成果,不仅突出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学院小麦育种专家赵研究员培育的“五农”系列小麦新品种,已在陕西省和黄淮麦区推广了近十年六千100多亩,粮食增产十八帮助农民增加收入36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乌农一百四十八小麦优良品种不仅成为陕西关中灌区小麦生产的骨干品种,还成功引进甘肃省永登县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实现了当地春小麦向冬小麦转变的重大种植体制改革,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
大竹县中峰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
学院连续四年组织实施省教育厅“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举办了一大批服务三农的科普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农业的科技活动,如向农村和家庭发送技术、材料、实用技术培训、专家现场技术指导等,为拓宽增收渠道、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陕西省宾县、丰县生产教学科研示范基地被认定为陕西省教育厅“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学院被确定为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陕西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实训基地、陕西省林业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省级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
学院社会服务成果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地位,发挥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二千零一十年以来,连续四年被杨凌示范区评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中央电视台、陕西卫视以及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对高校服务社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中国教育报》曾两度登上头条,题为“农民增收,教育大有前途——杨凌职业学院让农民握着“金碗”和“农民眼中的活财神”报道宣传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