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_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2022-07-25 09:35:14文/据编辑介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研究所继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后,于2015年6月进行了第七次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报告是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样本涉及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7个省的28所高校。本版独家出版,希望能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教育决策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
毕业生执行率:专科生最高
根据被调查毕业生的总体统计,如果将上表中的第1项至第6项视为“已确定”,则毕业生在毕业时的“执行率”为83.1%。
从学历比较来看,实施率差异不大,达到80%以上。专科生执行率最高,为87.4%;其次是硕士研究生,占84.5%;三是本科生,占81.5%;博士生的实施率最低,为81.3%。
四川省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
从性别比较来看,男性的执行率高于女性。男性执行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确定单位”上,男性的“确定单位”比男性高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比较来看,高职院校的实施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含“985”)重点大学,占86.5%;独立学院和私立学院排名第三,占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办学地点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实施率低于东、中部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大学的实施率分别为85.9%、81.6%和78.4%。
起薪比较:科研机构最高
为了消除奇异值,调查仅统计观察值,月起薪500~30000元。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算术平均值为4187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历越高,起薪就越多。从算术平均值来看,大专生为2640元;本科生4010元;硕士研究生6363元;博士生6753元。
二是性别差异:从算术平均值来看,男性为4448元,女性为3896元,差异为553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来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5571元,普通本科院校3944元,高职院校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2993元。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来看,北京、天津和上海为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比率是2.03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平均收入3605元;县级市县平均收入3066元;乡镇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单位性质不同。11类单位按平均起薪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科研单位5407元;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关3967个;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机构3740元;民营企业(私营和个人)3647元;中小编3422元。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七是不同工种之间存在差异:专业技术工作、企业管理工作、机关党群组织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收入居前三位,分别为4611元、4504元和4400元;文员及相关人员、业务服务人员收入居中,分别为3901元和3847元;生产运输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相关人员以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水利行业的生产人员的最低收入分别为3014元和2977元。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5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按照平均起薪从高到低的顺序,19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行业为5386元;金融业5098元;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费4834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费4648元;房地产4395元;租赁及商务服务费4165元;矿业4077元;文化、体育、娱乐费3999元;农林牧渔业3938元;电力、天然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为3926元;制造费3859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822元;教育费3816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3661元;建筑业3607元;运输、仓储、邮政:3496元;居民服务费3334元;批发零售3255元;住宿和餐饮费用为2854元。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9倍。
就业满意度:对矿业最满意
由于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有充分的选择,他们对自己找到的工作非常满意。在已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25.9%的人对自己找到的工作非常满意;53.6%的毕业生满意;19.0%的毕业生感觉一般;1.2%的毕业生不满意;只有0.3%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二是西部地区;三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就业满意度最低。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二是地级市;三是县级市、县;第四,在农村地区,乡镇就业满意度最低。
第四,单位性质不同。11类单位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党政机关;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机构;中小编;私营企业(私营和个人);其他企业;医疗卫生单位。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七类单位按满意度从高到低排列: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者;农林牧渔业水利生产人员;办事员和相关人员;业务和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员及相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满意度从高到低排列:矿业;公共行政和社会组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财政;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电力、天然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探;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制造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居民服务。
成都有名的汽修学校
此外,性别和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就业分布:乡镇仅占2.6%
根据已确定就业单位的回答,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如下:
首先,从就业地区来看,北京、天津、上海毕业生占12.8%,东部地区毕业生占46.0%,中部地区毕业生占22.2%,西部地区毕业生占19.0%。
其次,根据就业地点:59.1%的毕业生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25.4%在地级市,13.0%在县级市或县,1.8%在乡镇,0.8%在农村。
第三,根据单位性质,按比例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出11类单位:私营企业占38.9%;国有企业占27.9%;外资企业占8.1%;国家机关占4.9%;其他企业占4.6%;其他机构占4.6%;中小编占4.2%;高校占3.1%;科研机构占1.5%;医疗卫生单位占1.1%;其他占1.2%。从分布结构来看,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非常集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最重要的就业单位。
第四,按工种划分:七类工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专业技术人员29.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占16.7%;14.3%的业务和服务人员;14.1%的企业经理;11.2%的员工和相关人员;5.1%的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员及相关人员;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水利生产人员的1.8%。从分布结构来看,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相对分散,五类岗位比例达到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融业占15.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占10.8%;制造业为10.3%;9.1%用于教育;建筑业占6.7%;农林牧渔业占5.4%;电力、天然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为4.5%;批发和零售为4.2%;4.0%用于运输、储存和邮政服务;4.0%用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3.1%;2.7%用于租赁和商业服务;房地产2.7%;2.3%用于健康、社会保障和福利;2.1%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1.9%用于住宿和餐饮;采矿业为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1.0%;居民服务为1.0%。
四川省宣汉县昆池职业中学
新兴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表现突出,成为比重最大的两个行业,合计占26%。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仍然很重要,占总数的17%。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产业占15.4%,其中教育产业占突出比例,占9.1%。
就业影响因素: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
四川财经专科学校
毕业生的就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多重要?应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供需情况,但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仅包括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仅为毕业生的观点。问卷包含21种影响就业的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序,21种因素为:1。工作能力强;2、相关实习经历;3、丰富的实习经验;4、了解自己,扬长避短;5、了解本岗位的要求和特点;6、学术水平高;7、形象气质好;8、良好的应用技能;9、学校知名度高;10、更多就业信息;11、热门专业;12、学习成绩良好;13、历届毕业生口碑良好;14、教师推荐;15、朋友的帮助;16、良好的家庭背景或亲戚的帮助;17、学生干部;18、在就业地有户籍;19、男性;20、是党员;21、赠送礼物以促进人际关系。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能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如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和学术成就,其重要性通常处于在中间。家庭和朋友、党员干部、性别等因素对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最小。
毕业生求职状态
职业意向:就业是每个毕业生生活中的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通常重视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个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发现毕业生最重视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达州财贸职业学校地址
求职渠道: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并通过一定渠道将求职信息发送给相关单位。调查显示,网上招收的比例显著增加,并与学校信息提供的比例挂钩。亲友的作用仍然很高,达到20.1%。
就业指导课程:从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的帮助程度来看,8.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帮助很大,16.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帮助很大,48.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帮助一般,19.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帮助不大,6.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帮助。
求职人数: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提交简历的平均单位数为13.3个,接受面试的平均单位数为5.6个,表示愿意接受的平均单位数为2.9个。进一步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关系,成功的求职者比不成功的求职者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求职费用: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均求职费用2029元,但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没有显著相关性。求职过程中的过度支出不一定会提高求职成功率。
(本报告由岳长军教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