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与外延教育与扶贫双重驱动
2022-07-25 07:13:24文/二千零一十三11月,学院被认定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培养机构建设单位。学院立足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建立了创新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建设护士护理、护士护理等五个重点专业(群体),推进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培养和建设学院整体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什邡职业中专学校是公办学校吗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学院形成了“扎根老区、面向秦皇岛、面向巴基斯坦、连接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下、留、用、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成都希望职业学校是什么学校
强国之路交通先行
市政府牵头成立川东职业教育联盟,吸引了该地区70多家职业院校和工业企业的成员单位。在联盟的指导下,成立了9个企业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施人才联合培养教育。建立非直属乡(社区)附属医院模式。学院设有非直属乡(社区)附属医院6所。在学院指导下,医院在内涵建设、医务人员培训、硬件建设、学生实习(实习)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缓解秦巴山区“看病难”问题。搭建卫生科技教育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在乡镇和社区医院开展急救知识、医疗礼仪培训、送医、免费诊所等活动。建设综合性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共建综合性畜牧兽医教学基地,实现“做中学、做中学”的双循环,与农业企业合作成立现代农业技术指导促进委员会,开展技术咨询,组织团队开展科技追赶,提高居民脱贫致富能力。搭建校地(园)合作平台,建立达光电研究院、达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共同制定对接产业发展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开展人员互用、交叉预约,年轻教师进入生产线,并邀请熟练工人进入教室。搭建通用职业住宿合作平台,成立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20所中等职业学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与30多所学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与职业学校共建定向扶贫示范基地,并不断探索普通职业住宿模式。成立灞曲实用艺术研发交流中心,依托该中心成立芝麻设计工作室,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牵头建设灞曲巧匠工作室,建立非物质文化展厅。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学院坚持“立足老区、校企合作、学做结合”的原则,形成了多元化、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初三毕业上卫校好吗
护士护理专业应建立“校结合、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护士护理专业与医院专家共同制定课程结构和内容,突出早期临床、多临床和重复临床实践教学。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326”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认知实践、综合训练和岗位实践三个阶段,培养学生饲养、饲养、饲养、医学、预防、检验六项职业岗位技能,并交叉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临床医学专业构建1+1x+1p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行业标准和实践标准的要求,实行一年理论学习、一年专业学习和医院实习、一年毕业实习的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业构建“校园合作、学做结合、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坚持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突出了“三艺三讲三作”技能课程体系的特点。机电一体化专业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目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课程体系开发,突出订单式培养。
服务社会,帮助穷人,帮助幸福
学院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依赖性和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强。
建设扶贫开发基地,建立职业教育扶贫示范基地,建立校企合作产业扶贫专家工作站,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养猪业扶贫示范项目,建立中药应用研究会。加强配套智力教育培训,开发综合实训校本教材,对300余人的农村医疗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对200余人的医院护士进行培训,对400余人的煤矿作业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为1000多人的村民提供免费诊所,为800多人的乡镇居民提供健康检查。依托服务区域发展的平台,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四川省劳动发展培训基地、达州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等平台,开展信息安全培训1000余次,职业技能鉴定培训400余次,煤矿从业人员培训1000余人次,3000多名道路运输驾驶员接受培训,6000多名继续教育服务人员接受培训。
成都五月花职业学校地址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学院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训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队伍建设理念,制定并实施教师引进与培训计划,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四川省盐业学校怎么样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修订完善《教授培训项目实施办法》、《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引进项目实施办法》、《青年教师培训实施方案》等制度,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教师被选拔深入企业培训,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进一步优化。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20人,派出教授14人,聘请客座教授10人,培养名师20人,专业带头人24人,骨干教师43人,双师型教师占91%。系统培训提升整体水平,精心挑选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项目,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国内知名学校合作举办培训班,并邀请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授课。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示范建设以来,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6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3项,发表学术论文836篇;出版图书和教科书179本;获得专利2项,获奖专著9部。随着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学院将原来的6个系、4个系调整为9个系、4个系,增设了医学影像检验系、建筑工程系、公共事务管理系、,新增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口腔医学技术、城市规划等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会计电算化专业成功申报省级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这两个软件技术专业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教育教学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扩大实习实训条件,投资10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实训室42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38.89万元,实验仪器2351台,与医院、企业、园区等单位共建17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占实践教学课时的50.5%。新校园的建设正在形成。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850亩,总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11.4亿元,预计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目前,南区建设已基本完成,2000名师生已顺利搬迁,东区已建成,北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2022年底全面建成。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创建了课程中心、教学中心、考试中心、学习中心、教学评价中心,新建多媒体教室144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室3个,实时教学交互系统2个,微实验室1个,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引入20tb数字资源,如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期刊、就读节目学术搜索等。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坚持立德育人的根本原则,建立了全面协调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素质教育的格局。
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进一步明确院系职责、权益,完善制度体系,完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人事改革、财务后勤保障等制度,推进标准化、制度化、高效化、精细化建设。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评价、监督评价、同伴评价、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中心,社会评价以多种方式参与。家长、合作单位和三方评估机构提供建议和集体讨论。同学们以丰硕的成果获得了第十届全国高职院校“新岛杯”沙盘模拟商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第七届四川大学生艺术节a组艺术作品一等奖等荣誉。根据麦可思的报告,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总体知识和能力满意度为87%,毕业生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的相关性、职业期望的符合性、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四川卫视、四川教育网、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学院进行了800多次报道,建设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三年来,学院升学条件显著改善,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与工业企业的融合性、对地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达州职业学院正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把达州职业学院建设成为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和民生改善的、不可替代的、独具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