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产教融合发展_职业教育改革40年,教育与工艺融合[关键词:产教融合]

2022-07-24 12:53:03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课程与证书共生,传播人才共同成长、共同教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培养ICT(信息通信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成功合作了10年。“课程与证书共生”模式是一条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之路。

“课证并立,长在一起”百花盛开

乐山师范学院成考学费

10年来,4600名ICT毕业生和800多名学生通过了华为各级认证,其中56名学生通过了华为认证体系中最高级别的ICT技术认证——hcie(华为认证互联网专家),占全球hcie总数的1.2%,居高校首位。

据麦可思数据显示,一年后,2016届高职院校ICT毕业生的月薪达到5622元,比学院平均月薪高出11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全国示范高职院校的月薪和广东省大学生首次就业的平均月薪。

高职院校ICT专业采用“课程与证书共生”的模式,与华为共同培养人才。一流的企业有标准,一流的学校有示范,一流的城市有沃土。“班证共生”模式是标准、示范和沃土融合效应的成功,是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的成功,也是“抓痛点”和“建机制”的成功。

“班证共生共生共生”模式探析

2006年,职业学院与华为达成共建专业、共建人才的协议。与华为工程师一起,高职院校教师将原来针对在职工程师的认证课程整合到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中,建立了适合零基础学生的计划。

“班证共生共生共生”使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实现嵌入、共生、互动,使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准确服务于ICT产业链。

在产教一体化的“起点”上,该模式强调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共生”,以及课程开发与证书标准的“共生”。高职院校教师与华为工程师共同探讨;在产教一体化的“过程”中,该模式强调课程升级和证书升级的“共同长度”,以及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共同长度”;从产教结合的“结果”来看,这种模式形成了人才“供给-需求-供给”的闭环反馈系统。

“抓痛点”和“建机制”的成功

“课程证书共生共成长”模式中的“证书”是企业对在职工程师考核的“示范”。了解这个“证书”就等于了解了企业需求的“痛点”。因此,学校对毕业生的培训也相当于为企业培训工程师,这为企业节省了人才培养成本。因此,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当“班级与证书共生”成为一种机制时,学校和企业都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华为的认证标准不断升级,课程体系也在更新并反馈给认证体系。在这种模式下,高职教育的内容体系与企业工程师认证体系相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ICT技能型人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精准培训、精准就业。

“抓痛点”和“建机制”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两张皮”问题,使人才供需双方以“学校课程”和“企业认证”两个关键点为纽带,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供需两端协同工作。“课程与证书共生”约束在职工程师必须通过的认证与学校课程教学。事实上,它将企业工程师的培养纳入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企业成为教学的主体。(马晓明)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

携手进入航海专业“无人区”


中国首个由京东领导的无人驾驶飞机分销运营试点。com集团不久前登陆陕西。作为京东智能物流正常运行的测试点,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众多嘉宾。

规划专业群体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机+”的概念开始推动许多产业的升级,尤其是物流产业。2022年,京东集团无人机产业发展规划落地陕西。

为了建立与产业链和创新链紧密相连的专业体系,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机组和航空物流专业优势,推进通用航空专业建设,确立通用航空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包括无人机应用专业和通用航空技术专业。

随着一方产业升级发展,另一方专业建设发展,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就联合建设无人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密切交流,寻求在新的导航领域进行合作。

推广“技能培训+制造”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京东无人机人才培训基地、无人机组装测试中心、通航机场校外培训基地、师资队伍、专业教育、标准化无人机物流示范基地、“通航学院”等七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双方以系统思维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生产制造”,形成了“以工入教、以产促教、以教引劳、产教结合”的合作模式。

作为双方战略合作的一部分,京东无人机(Xi)飞行服务中心近日落户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长安校区。来自陕西、新疆、山西等地的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已成为首批“飞行服务部”飞行服务中心的学生。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人才

甘孜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学费是多少

双方促进优势资源共享,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 无人机的认知学习→ 学习无人机组装、调试和飞行专业知识→ jd。com、学校和学生共同确定具体的实习企业设置实习岗位”,实现课堂基础理论教育与企业生产专业知识学习的有序衔接。

康复护理专业学什么

在建立“京东无人机(Xi)飞行服务中心”的同时,双方还按照京东的要求共同建设了“无人机组装测试中心”。com无人机生产和测试技术。通过岗位实践,学生将承担京东集团部分无人机的组装、生产、维护、维护和测试,进行生产性实践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理解和内化企业文化精神。

根据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目标,到2022年,将建成500多个通用机场和5000多架通用飞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同以“通用航空学院”为载体,以京东在Xi航天基地的通用航空机场为平台,在国内外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通用航空机场管理、航空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培训。(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施耐德电气

“双向互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近年来,无锡职业学院与施耐德电气(中国)通过双向服务、双向引进、双向培训等“双向互动”方式,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培养一流的电气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助力江苏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发挥了积极作用。

双向服务,共同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制造能力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企业对控制技术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双方依托施耐德电气在江苏地区分布的客户资源,共同研究高职毕业生岗位变化规律,共同分析施耐德电气资质证书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对接开发核心课程,形成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团队教师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自动化集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生产过程数字控制技术为突破口,积极为施耐德电气产品用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学校师生与施耐德电气合作,承担了20多家企业制造项目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将工程实践反馈到教学中,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双向引进,共同改善科教队伍的实际条件和结构

近年来,施耐德电气向无锡职业学院捐赠了价值100多万元的最新自动化设备,共同建设了“交流调速系统与应用”、“PLC技术与应用”等课程教学实训室和学生创新活动实训室。该企业还安排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讲授订单课程和实习岗位。

学校除安排相关专业学生进入施耐德电气及代理企业实习就业外,每年还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临时培训,深度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并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项目应用。2015年,学校成为施耐德指定的生产解决方案小伙伴。

中专生如何考大专警校

双向培训,共同提高教师和员工水平

双方通过共同搭建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开展自动化技术人员认证、技能提升等培训。

施耐德电气与无锡职业学院合作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服务能力”项目。8名骨干教师和青年医生先后赴施耐德电气进行在职培训,提高他们深入参与工程项目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校定期开展施耐德电气变频器、伺服控制器等产品展示和用户培训,每年培训施耐德代理服务商和售后工程师250人。

“双向互动”的整合优势发挥了“1+1>2”的作用,实现了互利共赢。近年来,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了3本教材,将企业案例转化为32个教学案例,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控制技术专业群成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双方共建实训室,开设订单班,实施在职实习,每年举办技能竞赛,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双方共同承担自动化领域企业的工程认证和技术支持。他们不仅为施耐德电气用户设计和实施20多个工程项目,还为区域机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除了培训教师、学生和员工外,双方还向外界开放了优质资源。两年来,双方共培训了江苏省内外高校教师250人,培训了当地中小企业相关员工600余人。(刘)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二中

川师大有舞蹈系吗?

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培养现代工匠

四川省德阳市是“国家重型装备基地”,形成了以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配套企业1470余家。企业急需一大批懂技术、技艺精湛、能创新、德才兼备的现代工匠。四川工程技术学院与中国二重万航模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搭建平台、实施三对接、推进三进、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共同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模式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瞄准高端制造,打造产学研平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集德阳重型机械配件厂、材料中心等教学、科研、生产机构于一体。同时,引进科研院所、中国二重等企业研究中心,共同打造产学研平台。平台承担产品试制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创新创业、提高师生工程实践能力等功能。

学院与企业共同成立了航空材料检测中心,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提供检测技术标准和规范。中国二重万航模锻有限公司组织试制和新产品生产。学院提供设备设施3700万元,组建了42人的生产、学习和研究团队,为社会发展航空材料检验检测服务、检测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

学校和企业先后成立了四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智能控制研究院等16个产学研机构,汇聚工程技术人才217人,为企业培养员工13000余人。

抓住关键环节,实施“三对接”

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以产学研平台建设为载体,学校和企业建立“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整合机制,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相衔接。

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组织下,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四川产教融合信息平台”,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供需,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对接。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

在全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航空学会等行业组织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产教融合理事会和专业(集团)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的对接。

学校和企业组建了专兼职的产学研团队,将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形成的工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对接。

培养实践能力,推进“三进”

通过教师进入平台、学生进入项目、教学进入现场,学校实现了工学结合、知识与实践的融合。

成都卫校招生要求2020

学校建立专职教师轮换制度,确保专业教师每五年至少进入一次生产、教学、科研平台,形成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山东畜牧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学校将新产品试制、技术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等项目作为工程质量改进课程,纳入选修课。学生参与项目实施,提高实践能力。

学校实行专业主干课“双师教学”,理论内容由专职教师讲授,实践内容由平台工程技术人员讲授;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规范,现场教授技能课程和工程质量改进课程。

西昌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官网

立德育人,培育“大工匠”精神

学校创新“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制度,建立学生党员和校企“双报告、双检查”制度。

在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基础上,学校将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由学校干部、教授或企业专家担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针对学生实习期间思想政治工作的“真空”,学校与企业基层党组织共同实施学生党建“双报告、双检查”,建立“实习党员管理卡”。

学校成立了大师工作室,聚集了行业和企业专家,并进行了独特技能的演示。技能大师团队参与教书育人,塑造了学生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项震)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