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可以发挥独特作用(非遗校园传承 课题题目)
2022-07-24 10:45:22文/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它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独特作用,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迫切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突破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契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核心,一方面是形成辐射全社会的独特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精湛专业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符合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形成了高职院校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独特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印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德建设相结合,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形式,生动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做好价值导向,为学校内涵发展开创新局面。
泸州天宇职业中专学校
盐城机电有哪些专业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将突出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这是帮助高职院校办出自身特色的突破口。校本高职院校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拓展、加强和优化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产业,积极参与地方文化遗产和产业创新,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发展,为促进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人才保障,也将使高职院校成为地方文化宣传的新窗口和文化教育传承的新平台。
职业教育应多角度发挥传承优势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特别技能人才方面的独特作用,必须深入挖掘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共鸣。
泸县电子机械学校电话
构建系统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促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是高职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步,有别于传统的师徒传承,走教育传承之路。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般过程。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和文化本质,适应专业非技术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开设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教育课程,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非物质文化背景。二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等教学内容融入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传承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组织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传承教材,促进专业技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同步学习,打造高质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此外,学校还应探索建设视频开放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学习社区等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终身学习的在线平台,以满足年轻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成都铁路中学2021招生简章
打造专兼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科学结构。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背景和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一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师资队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一是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担任名誉教授进驻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教学,亲自教授动手技能,促进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技能的密切接触,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面。二是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和交流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学校教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合作,共同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授课。同时,倡导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徒结对机制,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师选择合适的青年学生,形成师徒结对,这不仅通过传统的“师徒制”技术传承方式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传承,而且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规范了技术传承,形成了高职院校“学术+师徒制”的特色传承模式,从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开展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增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活力。一是要系统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切对话和亲身实践中,从情感共鸣走向行动意识。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纳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分和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奖成果与第一、二课堂学分转换的渠道,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三是要设计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广泛推广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技能,用好课堂、社团等线下教育载体和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线上平台,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文化,精心策划新媒体文化作品,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促进非文物成果转化,促进高职院校为地方发展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习俗的缩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要重视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是要鼓励师生在坚持传统、不落伍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因素,在内容、载体、形式、手段等方面创新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技能,设计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时代审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适应当代艺术文化生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向产品和商品的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开发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二是与政府、银行、企业共同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展现地方文化魅力,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化产业乃至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并将其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以帮助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和研究。
(作者: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分会主任杨建新)
成都市中和中学官网
最新文章
绥阳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好不好「绥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务川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好吗女生_「务川中专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怎么样」
四川畜牧兽医专业学校_「务川中专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怎么样」
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_遵义红花岗区经济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怎么样
遵义博导网络职业技术学校校长_遵义博导网络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怎么样
遵义美术学校实用美术专业怎么样「贵州遵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
湄潭中专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怎么样「湄潭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好吗女生」
遵义市红花岗区中等职业学校怎么样_遵义红花岗区中专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怎么样
![](https://tu.058ss.cn/2022/08-04/b74fc2bdafa13fba432a2d9fb3f7ced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