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结合,发展高水平区域服务型高职院校建设
2022-07-24 06:43:12文/百年职业教育打造金智品牌,植根浙中,与改革同行。学校强化“扎根中国办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工教融合发展主线,积极打造工教融合“升级版”、专业发展“集群版”、培训方式“深化版”、社会服务“拓展版”,探索了高水平建设区域性服务型高职院校的新途径。
1、 立足区域,打造产教融合“升级版”
学校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主线,建立基地、招生、就业、教学、科研“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实施“校内基地生产、校外基地教学”,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逐步深化产教融合。
新时期,学校适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要求,探索共享基地、集团联盟、资本混合、校地合作、研发引领、丝路互惠等六种典型产教融合模式,推动产教融合产业化,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双对接”。
例如,与西子航空集团等高端企业合作,投资1.28亿元,共建“智能精密制造培训中心”,建设区域性生产性公共培训基地,获批国家发改委首批工教融合项目和浙江省工教融合示范基地。牵头成立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农村振兴培养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被批准为浙江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凭借学前教育的优势资源,我们与三家公司组建了学前教育集团,打造学前教育品牌,寻求与专业的融合发展。深入锦衣新城,共建锦衣网络经济学院,打造特色产业学院,培养网络经济人才。引进四川省抗生素工业研究院成立“四川省抗生素研究院金华分院”,合作开展医药领域高端研究和人才培养。
2、 连接行业,打造专业发展的“集群版”
学校着眼于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积极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面向产业链和后链的专业集群,促进专业集群发展。紧密对接浙江省八万亿产业和金华市五千亿产业,重点建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教、卫生服务、网络经济、现代农业、,形成“集群发展、重点突出”的区域性服务型高职专业体系。
加强专业群体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如探索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大数据分析等电子信息专业群体,多方向培育大类,将装备制造专业群体转型为智能制造领域,将卫生服务专业群体发展到一般健康领域,并将网络经济专业群体与金华“第一产业”整合,聚集相关专业。
确立“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主线,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培育建设全省6个优势特色专业,在2个专业开展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举办中外合作办学9个专业。学校教学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在服务贡献、教学资源、国际影响力、实践管理等方面荣获四届全国高职院校“50强”。它是四所获得全部四项荣誉的国家高职院校之一。
3、 适应需要,打造“深化版”培训方式
成都市成华区招生办电话
学校适应产业升级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分层分类、创新创业等培养方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成都五月花高级技工学校好不好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有没有中专
泸州高坝卫校
加强校企合作培训。引入专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训,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其中,两个专业开展了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中小微企业实施“一对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推进分层分类培养。广泛开设“工程创新班”、“新经济青年领导班”、“优秀护士培训实验班”、“青年农民培训班”等专题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深化竞赛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连续三年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总奖项数和一等奖数的“双第一”。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深度融入职业教育、紧密融入工业企业、有效融入区域经济的“三个融合”理念,构建课程、实践、竞赛、评价“四大平台”,实施帆船、引航、远程航行“三航工程”,建立了“三加四三”大众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4、 合作创新,创造社会服务的“扩展版”
学校满怀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服务的情怀,将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作为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形成产教共生共荣的新生态圈。
学校逐步从以选题和论文为主转向以应用和转化为主,通过技术改造、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式服务企业,努力打造汇聚创新资源的新载体。拥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工程实验室,17个省市技术研发中心,10家专业公司,年技术服务费2000万元以上。
学校以科技专员、“1+1”科技配对、“百博入驻企业”、“百人通百村、千家万户”、共建企业大学等多种形式开展立体化技术服务与培训,如与华富时尚共建“华富大学”,延伸员工培训服务链,探索企业培训整体解决方案和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每年有近20万人接受各种社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