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志愿精神培养时代新人_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
2022-07-24 05:35:16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德治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要把培育志愿服务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精髓,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内涵,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加强对青年的思想价值引导,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营造氛围、培育意识、强化制度、打造梯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探索了实践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汽车服务营销专业前景
泸州卫校有哪些学校
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和教育氛围。学院注重制度建设,把制度保障作为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基础,注重规范性、科学性,将志愿服务融入教育全过程。一是总体布局和制度领导。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证书制度编制并颁发。志愿服务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累计服务时间达到100小时,获得4个学分;二是共建学校、共建地方、示范引领。与青岛市文明办合作,建设全国首家由政府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的公益性志愿服务培训机构——青岛志愿服务学院,推进志愿服务课程设置和标准化,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汇聚各方资源,每年开展机构、企业、教师等各类培训课程100余门,培训志愿者骨干1万余人;三是优化结构,打造梯队。学院发展壮大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长效建设,建立网上志愿者队伍,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全方位服务培训意识、品牌项目整合能力、西部大跨越”的青年特色志愿者梯队和“德学兼备”的文化教育体系。在过去的五年里,在校学生在其在校期间每年开展超过10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3000多名学生志愿者被公认为明星。
南充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什么专业好
注重志愿者文化建设,加强对志愿者服务精神的引导。一是加强志愿服务环境建设。依托校址搭建志愿服务走廊,依托七所二级学院共建七所院校,通过各种宣传阵地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通过横幅、主体活动、新媒体等渠道,开展志愿服务综合培训,并做好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二是将志愿服务教育推广到课堂。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志愿服务工作变成实用的“工作课堂”;将学生社团纳入课程管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加入社团并参与社区活动;将思想政治课融入志愿服务实践,普及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教育。第三,弘扬志愿服务文化。我们将继续打造志愿服务文化品牌,确定每年3月为学院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月。我们先后组建了全市第一支郭志愿服务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队、雷锋班等,并邀请知名专家和先进人物进驻校园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和事迹宣传。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学费
实践育人,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第一,建设社区学院。学院与灵珠山街道办事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全国第一所城市化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演讲厅”、“美丽乡村之旅”、“青年爱心公益之旅”等活动。学校与地方共建的八所社区学院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定期走进社区,作为社区助手深入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建立志愿服务联盟。学院与全国10所高职院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个“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合作联盟”,形成志愿服务协同创新的整体优势。近100名教师已成为志愿讲师。志愿服务课程涵盖生活服务、社区管理等10多种。他们积极联系火车站等窗口单位,设立规范的志愿服务岗位,使志愿服务成为习惯。三是打造全覆盖服务阵地。结合学院的特点和专业知识,在街道、社区、企业等地建立了近100个基地,有效地将社区服务转化为实践课。学校建立教育、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志愿者服务场所,建立规范统一的志愿者服务岗位,开展一小时公益主题活动。以文明校园建设和大学生文明自我修养工程为契机,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高校建设发展的具体工作中,促进高校志愿服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稳步提高。每年约有95%的大学生报名为志愿者,志愿者已成为高职青年学生的第二身份。
围绕使命,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完善志愿服务内容。我们与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心基金会和高校校友共同设立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首个奖励基金——“爱心基金青年事业明德奖”;结合学院体系建设,聘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等社会名流担任德育导师,定期为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深化学校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全面落实党员导师制,聘请二级学院教师和对口职能部门党员担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员,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组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学院已形成专业技术、配套教育、共建城市、公益奉献、展览节庆、社会实践等六大志愿服务项目。各个部门都出现了一些专业、覆盖面广、具有社会影响的志愿服务实践品牌。二是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依托项目,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共建品牌项目,按照“专业背景支持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哺育专业建设”的思路,打造以环保为主要内容的“绿喇叭”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产业群的特点,以大学生助老为出发点的“日出日落”志愿服务团队,从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出发,积极为老年人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关怀,营造幸福家庭生活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青岛啤酒节、世博会等各类重大活动,现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小马教育”教育扶贫项目,覆盖山东、四川、贵州、甘肃、西藏等地。第三,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学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区居民。依托“小强家电维修俱乐部”、青岛市第一支郭明义爱心团队、“心之翼”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创新志愿服务内涵,传递“青岛职业学院”之心。积极鼓励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西部服务、“三支一扶”、“山区计划”等项目,创新西部计划招生选拔方式,制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西部计划选拔分数计算标准》,并根据执行标准量化分数。选拔制度由共青团西部大开发项目办公室和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46名西部项目志愿者在新疆、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重庆、青海、宁夏等地服务,80%以上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选择在西部扎根。
自2008年以来,学院在志愿服务领域获得了国家级奖项有17项家族级荣誉和20多项省级荣誉。学院培育的品牌项目“养马育人”公益教育团队先后获得第二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并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大赛铜牌等国家荣誉。学院春节志愿者服务团队被评为全国春节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社区1+1(双百融合成长计划)”项目在全国高校1160个申请项目和854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在104个入围示范项目中排名第八,是十大入选项目中唯一的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项目。(记者孙燕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