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帮助强化产业,促进传承(助力产业转型)
2022-07-24 01:12:00文/不久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从贵州省黔西南州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传来喜讯——学校与当地刺绣师联合开发了四个产品,其中包括土布刺绣手袋“山海莲”,已批量销往上海。同时,该企业还收到了一批公文包和手提箱的生产订单。屋顶上有七个马蜂窝的车间是由废弃的羊圈改造而成的,正在迅速发展。
四川大竹百岛湖职业学校官网
2012年以来,首批骨干教师赴贫困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在过去的八年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的专业援助已从新疆和青海扩展到贵州。学校通过系统规划、资源整合、群体帮扶、精准帮扶,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资源优势,落实地方扶贫政策,不断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
依靠人才优势
有针对性的扶贫和对口援助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朱,曾三次助教新疆,在当地停学五年半,谈到阿克苏扶贫最深切的感受还是“扶智”。
阿克苏地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特别是长绒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被农业和农村部命名为“中国长绒棉之乡”。然而,由于纺织加工业和技术人才的缺乏,当地人民的收入只能依靠销售棉花,一些地区正逐渐陷入贫困。《新疆纺织工业调整振兴三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阿克苏建设纺织工业城市后,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缺乏。
据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科研与地方合作部主任鲁介绍,为解决地方人才培养困难,学校先后派出3名骨干教师,协助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纺织技术相关专业。此前,阿克苏职业学院几乎没有纺织相关专业,施工辅助工作相当于从无到有——没有学生,20名对纺织感兴趣的学生被从机电工程系分离出来作为首批培训对象;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其他高校的骨干教师以传统的“帮带”方式,调到领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赢得了阿克苏职业学院师生的高度评价。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阿克苏职业学院于2014年完成了纺织机电新技术和现代纺织技术的建设,并于2016年成立了纺织工程系。在自治区优质学校建设中,两校通过制定标准、立项、成果申报等方式,共同推动阿克苏职业学院学科建设和实力提升。自2012年以来,团队培训了400多名教师,结对31名学徒,指导15人完成了15个课程设计,5人主持了5个系级课题的申请,9人完成了部级教学成果,获得了二、三等奖。
成都幼师有哪些学校
“大部分学生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接受专业教育后,他们仍然会留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我们可以培养能够留下来的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和纺织工人,让这些孩子能够自己增加家庭收入。“考虑到当地90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操作能力强的特点,朱还带领团队完成了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使这些能够留下来的人才有最好的条件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今年,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的帮助下,阿克苏职业学院成功申请了“服装设计与技术”专业,并于9月份迎来了首批学生。
成都希望职业学校报名
依托专业优势
准确构建培训体系
贵州省黔西南州东部的山川秀丽。在这里,丰富多彩的布依族传统刺绣在当地人的指尖上孕育和世代相传。然而,由于环境的阻隔,当地刺绣者普遍学历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当代逐渐淡出。
为配合贵州“锦绣计划”的实施,2022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多次派出专业团队赴当地考察,希望充分发挥服装设计的专业专长和人才优势,帮助当地扶贫。“土布款式单一,门的最大宽度只有60厘米,很难用于服装的批量生产。刺绣缺乏时尚感,有些针脚已经丢失,很多当地人实际上无法刺绣。”时装学院教师韩春雨跟随团队前往策亨县进行调查。刺绣产品面临的困难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60厘米宽的门布?我们如何既能继承传统,又能向市场化、精致化、时尚化发展?回到宁波后,韩组建了“手工创作·土布时尚”的设计团队,带领3名专业教师和9名优秀学生,针对黔西南土布和刺绣的特点,开始产品研发。凭借设计行业独特的时尚感和视觉,团队在第一阶段开发了六款新产品,将其装进手提箱,并带到贵州。
由10多名服装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还为当地刺绣师量身定制了图案和配色等技能提升课程。如果你不知道新缝线,就用手教。如果颜色搭配难以理解,请拿出图纸进行介绍。如果你找不到样纸,就用报纸代替。大多数刺绣者都是文盲,只能说布依语。有时他们只能依靠逐点比较。韩说:“当地人连一把像样的剪刀都没有,所以我们自己带。每次我们飞到贵州,拉杆箱里都是布料样品和刺绣材料,一次最多80公斤。”。
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好不好
“与服装时尚相关的技术和创意是我们的优势。精准扶贫就是要用强大的专业优势和高素质的教师对传统技能进行再造。”时装学院副院长王认为,只有开展技术扶贫,让当地妇女有能力成长和就业,把指尖技能变成指尖经济,她们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今年上半年,2022冠状病毒疾病为减贫设定了另一个问题。学校的新一轮培训尚未开展,但两地师生通过互联网紧密交流刺绣技艺,与一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韩春雨回忆道:“我记得我们队刚到当地训练的时候,村民们都不热情,迟到缺席的情况很常见。沟通失败,所以我们队不得不以身作则,准时来到训练室,一直待到晚上11点,为最后一位绣娘送行。”,“扶植还是有效果的。团队的热情感染了她们。刺绣的女人们不再满足于现状,有了学习的意识。我听说当时一个没有基础的刺绣女人现在成了车间主管。”
截至2022年,学校先后在贵州省策亨县、贞丰县、望谟县举办了三期刺绣师素质技能提升培训班,共培训80名刺绣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家成功就业,不仅使他们的家庭摆脱了贫困,而且还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学校也从中受益匪浅。王说:“育人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参与扶贫工作的学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家、有国、有世界的胸怀,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贵经验。”
依托资源优势
绵阳市泛美飞行职业学校
准确服务地方经济
人才和技术援助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何进一步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的援助团队开始思考如何为产品找到市场,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如何促进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西北地区,朱团队起草了“园校企业”合作框架,组织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和阿克苏纺织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园区5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的产品和就业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形成的研究报告为阿克苏纺织业劳动就业规划提供了依据。带领纺织工程部和企业项目组攻关,突破300长绒棉纺纱技术,为当地长绒棉生产高支纱提供技术支持。
在西南地区,2022年底,20多名贵州刺绣女性跨越山海来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接受时尚创意、色彩美学等方面的进一步培训。据鲁介绍,当时学校借此机会邀请宁波相关企业为贵州土布刺绣提供展示舞台。宁波市服装协会获悉,秀娘“上了大学”,并专门安排了与企业的对接活动。
自贡市技术职业学校
绣娘的刺绣品和土布引起了企业家们的极大兴趣。宁波张邱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邱尔等企业家专程到贵州黔西南州调研对接项目,将当地产品转化为20余种产品进行生产。
此外,学校还不定期举办扶贫产品推广活动,并将刺绣产品带到文博会,让带有时尚气息的传统手工艺品走向海外。(通讯员王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