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专业与创意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化融合”的平台

2022-07-24 01:01:52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无数年轻人的梦想被点燃。帮助年轻人在创新和创业的斗争中发光是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全面实施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部署的基础上,全面深化产学结合,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合理论研究和长期实践,打造了“专业创业一体化、校企合作、多元化融合”的综合双翼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我们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单招一般考多少分能录取

巴中市巴州区化成职业中学校

“专业创新融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怎么样

江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学校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专业与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培训目标是“三次产业融合”。学校大力推进“专业、产业、就业”和“三产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现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学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创建了20多个创新创业实验班。其中,“电子商务实验班”是学校与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举办的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不仅可以由企业电子商务专家亲自授课,还可以在节假日在生产线上进行电子商务实践。

教师队伍是“三师合一”。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讲师+创业讲师+创业导师”的“三师”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选拔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专业讲师;聘请熟练的工匠和专业校长担任创业讲师,负责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培训;聘请企业家、成功企业家和优秀校友作为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在各个方面具体实践创新创业团队。目前,学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有专业讲师35人(其中专业教师26人),创业讲师23人,建立了由49名行业和企业优秀人才组成的创业导师库。同时,学校拥有“张大师工作室”等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26个教师科研创新团队。一名教师离职创业,10多名在职企业家。

课程体系是“四个层次的整合”。学校将创新创业课程整合在专业课程体系的“通用、专业和实践选择”四个层次。一是在通识教育课程层面,为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和“就业指导”必修课,注重理论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为全校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在专业课程层面,依托管理工程学院相关课程,全校开设了“中小企业管理”、“公路建设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三门创业课程,作为各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能力;三是在实践课程层面,整合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四是在选修课层面,增加创新创业选修课学分,开设20多门服务创新创业的选修课,涵盖创新创业、实践服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个人金融等方面,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创业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是“四环融合”。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整合为教学、实践、实践、考核四个环节。在教学环节实施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构建从专业岗位到管理岗位实践的培养路径;在考核过程中,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认定为专业课程成绩或专业学分。学校完成了32门课程、106个班“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小班教学87个班,50%以上的课程以过程评价为基础。20多门课程采用非标准答疑,6门课程设立“Mu班”,20多门课程利用“超级明星”和“智慧树”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建成57个科学与实践一体化课堂。

成都机电工程学校食堂照片

“校企合作”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创新“学校引导、企业搭建平台、学生歌唱”的理念,采取“案例协作”、“运营协作”、“资源协作”和“产学研协作”四项措施,打造创新创业训练、战斗、孵化、实践基地。

通过案例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创新创业案例,并将学校专业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作为创新创业项目的生产条件,以“学校实训条件+企业案例”的“案例协作”机制,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通过商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的实践基础。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资源、资金和项目,建设“学校场地+企业管理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创业团队自主经营和管理。目前,学校已建成“建筑装饰艺术设计工作室创业实践基地”和“道路交通车辆监控服务平台创业实践基地”等19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校积极引进企业、产业、社会等资源,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校台+企业资源”的“资源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机制。目前,学校已建成“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6个孵化基地和“陆雨桥”等6个创客空间。同时,根据创业项目、创业导师和创业服务的专业属性,将孵化基地分别分配到相应的专业集群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和实践。

与产学研合作,打造“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以生产教育实体、校外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工厂中学为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校内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常驻机构,以“校生+企业平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建有两个校外创新创业示范园区,交通工程档案培训中心、路桥建设教学基地等七所“工厂中学”。同时,学校通过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交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等工教实体平台,组织师生参与交通工程建设,先后完成工程勘察设计项目1000多个,测试和检查、咨询和监督。

“多元化融合”助力“双创”教育盛会

学校汇聚教学、实践、科研、商业、文化五种多元化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渠道,实现全方位、多渠道教育。

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双创”学习内容。学校根据专业群体聚合课程、培训和培训资源,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培训项目和类似专业培训条件的相互融合。学校拥有在线课堂平台、教学资源数据库平台、精品课程平台等五个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知识在线培训。学校推出了“超级明星”和“智慧树”平台,在平台上发布和分享了学校的Mu课程,并在这两个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源。

成都东星航空旅游学院是几本

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双创”途径。学校整合第二、三课堂资源,拓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学校颁布了《学校实验实训场所课外开放管理规定》,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利用图书馆、实训室、交通工程中心、国家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等场所进行专业实验、创新发展等。学校加强创新创业社区和创新创业俱乐部建设,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体验平台。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创新创业大赛。2022,学校在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项国家级奖项和10项省级奖项。

整合科研资源,提高师生“双创”水平。学校加强对学校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跨领域联合创新研究,鼓励课题组吸引学生参与研究,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015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研究项目10余项,教师开展省级多学科研究项目68项,发表论文110余篇。

整合银企资源,确保“双创”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学校牵头成立了“合作发展理事会”,由江西省交通厅、南昌市政府部门、江西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以及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学校共同组成。学校充分发挥理事会成员单位实训基地作用,拓展技能培训功能,打造“技能培训+创新培训+创业模拟”模式,将校外实训基地专业培训与创新创业培训模拟相结合,建立274个校外实训基地。国家赣江新区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学校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享受相关政策。双方围绕赣江新区六大主导产业、n个专业园区、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产业研究院所、协同创新机构等平台,共同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在人才、技术研发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成果产业化、高端智能化等。

聚集文化资源,加强“双创”素质培养。学校充分利用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优良传统,将红色文化教育、时事教育、省情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用好井冈山、瑞金、方志民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一起义纪念馆,在井冈山白鹿乡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加强学生诚信、法治等职业素质教育。同时,通过加强与运输企业的联系,让学生接受运输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勤奋、勇于创新、不怕风险、默默奉献”的运输人的职业精神。

面对新时代的新需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激发个人活力,培养集体团队,注重成果支撑,注重文化积累”的办学理念。通过加强“竞争、教育、实践、服务”等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使学生更充分、更优质地就业,努力打造学习、科研、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产业,为新时期江西的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创新创业的“江西鄱阳新军”。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明忠)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