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聚焦质量建设,引领全国智能制造高职院校(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智能制造产业革命)
2022-07-23 17:50:49文/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江苏省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扎根机械产业核心产业,对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创新,注重质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建设,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成都大学有市场营销专业吗
四川有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吗
1、 双标准同步,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助力机械行业转型发展
学校服务于制造业强国战略,以制定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为高起点,精准对接关键技术领域,聚焦智能制造的三大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机械技术、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五大专业群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同时,结合“人工智能+专业”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淘汰、更新、新建等方法动态优化专业结构。
2022年内江市技工学校招生计划表
在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领导下,整合各专业群体的优质资源,应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资源整合优势。明确各专业群的核心技术方向和技术应用领域,协调调整各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和就业方向,从专业群、专业群、专业三个层面形成集约化管理优势。近年来,骨干教师主持制定了智能制造领域的9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并将核心技术转化为教学标准;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379个,收到资金1.12亿元;实现年社会培训8万人次;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建立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重点专业8个、国家实训基地3个,并在积累技术技能和支持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创建了“双标准同步、三集中规划”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模式。
2、 着力创新,打造“两个服务、三个集聚”的校企协同教育机制体系
四川药学大专学校有哪些
学校依托江苏省智能制造的领先优势,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整合人力资源、设备、技术、信息、文化等要素,汇聚引导、发展、服务三大驱动力,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两大服务需求,创新构建“两个服务、三个集合”的校企协同教育机制体系,显著提升了校企协同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工业和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携手育人。依托国家机械工业智能制造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与相关企业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长期合作机制,实现与企业的物质和智力资源的集中和共享。校企共建5个省级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同时,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将生产和科研中不断出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和前沿知识转化为教学和科技资源,组建了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成功申报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项目规划项目,建成两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培训平台;学校拥有汽车检测、维修等两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并受无锡市委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现代学徒制标准。
阆中师范学校占地面积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品牌互动,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相互信任和融合的社区。在世界500强等品牌企业的指导下,与23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50多家企业为学校提供了7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58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或订单班,世界500强企业的学生就业人数达到17.3%。学校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工业部唯一的OEM解决方案小伙伴,相关专业教师也被聘为施耐德的荣誉顾问。
3、 凝聚素质,“三教”改革塑造教育教学新形式
成都华商理工学校是大专吗
学校以入选国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试点学校为契机,深化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将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年”和“人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场所之间的效率和标准”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发布教研室活动工作指南,组织一系列专业提升专项教研活动,推进全课程信息化,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师,重点改革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心组织全面开展专业组组长评议专业组、专业组组长讲专业、全体教师讲专业的“两条链”系列活动,开展专业升级转型专项教研活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名师示范、挨家挨户讲座、专家课堂评估和领导课堂秩序。近年来,教师在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得四项一等奖,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得六项一等奖。
三跨模式,系统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在“融合、建设、制度积累”的优质资源开发理念指导下,学校搭建了政府、行政、企业、学校互利合作平台,形成了优质教学资源跨境、跨境系统开发的“三跨模式”,建立了数控技术、物联网技术等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12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了两个资源库之间的顺畅互动机制。教学资源开发“三交叉模式”和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新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将转变为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推进“全体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全体学生使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数字资源的使用覆盖所有课程”的全过程信息化,构建新型线上线下协同教育系统,逐步使课堂教学过程“黑匣子”透明化;通过对课堂质量信息的动态收集和分析,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常态矫正”,有效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同时,学校还建设了包括共享课程、MOOC、微课程等平台的校园数字化学习中心,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化学习需求,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
4、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新体系
学校以德性为基础,以学生多元化成长为中心,形成“两融合一对接”的技能过硬的人才培养模式(图3)。要把德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系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文化和社会实践三大教育体系。开展以个性化教育为基础的“信用银行”制度改革,拓宽学生成才渠道,形成个性化、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成立“大国巧匠谷秋亮工作室”,与品牌企业合作成立开源创新学院,实施灵活的小组课、导师主导的制度创新、目标导航、项目驱动的模式创新,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拔尖的机制创新,促进专业知识的融合发展,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以“汇聚优秀人才、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造就优秀人才”的理念,培养思想品德良好、技术应用能力强、技能精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近两年来,学校学生每年在各级各类创新竞赛中申请专利182项,获奖500多项。近五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1200余项,其中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一带一路与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
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根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最新统计,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充分性、适应性、就业工资等指标位居江苏省高职院校前列;根据麦可思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22名应届毕业生培训质量的评估报告,近5名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的月收入水平、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职业期望的符合度均在逐年上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创新班毕业生由施耐德、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招收,起薪8000元/月以上,培养了一大批一汽高级专家、省级技能大师黄程等企业精英人才。学校还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学校50强”、“江苏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