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提高高等教育为国家服务的能力_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建设

2022-07-23 12:57:15文/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反贫困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中国即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坚定地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李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消除贫困的决定性目标和任务。

    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反贫困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委员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会长杜玉波长期深入高等教育领域,曾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主管高等教育工作。在回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杜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高等教育如何从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提升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

    记者: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体,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重大需求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为了适应新时代标准化的新需求,中国高等教育还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困境?

    杜:总之,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实际需要,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矛盾依然突出,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最大瓶颈。具体来说,由于政策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长期供给不平衡,我国高校的空间布局不平衡,表现为东部资源密集,中西部地区稀疏“东高西低”格局。

    来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从甲级学科在各省的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和苏联甲级学科占50.57%,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甲级学科分别占70.72%、19.99%和9.29%。由此可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明显处于劣势,而西部地区的劣势更为明显。

    从…起根据近10年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公共预算的统计,东部省份的投资水平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院发布的《关于新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建议》提出,要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点是加强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学科建设。

太原美甲培训学校

    因此,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已成为新时期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步走”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记者:您认为这样的布局结构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促进高等教育

    杜玉波:结合当前实际,总的来说,未来我们可以“三个进一步”的努力和努力。

成都机电学校到底怎么样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怎么样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加快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给予差别化的政策支持。在实施新一轮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规划的过程中,要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基本能力建设,在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上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成都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四川巴中有没有大专学校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活力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举措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高校服务社会需求提供了广阔舞台。因此,建议国家层面应依托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制定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高校积极适应新常态和新战略的要求,通过调整结构、搭建平台、打造载体、构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地区间高等教育差距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我们需要加强国家战略和地方战略的协调。因此,建议中央政府通过政策、机制和资源配置,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地方层面,要加强省政府的统筹能力,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改善,带动地方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需求能力的“三个着力点”

职业教育该如何发展

    记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改革开放40多年来,高等教育一直是中国变化最大、最引人注目、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也是迫切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之一。你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在服务国家需求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杜玉波:总的来说,随着多年来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的服务发展能力也逐渐增强,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如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短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才等民生急需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学前教师和家庭护士护理。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指导,一些高校仍然热衷于追求所谓的“全面”和“全方位”发展导致高等教育整体低端产能过剩,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区域振兴的能力不足。

    记者:有没有最好的办法来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这些能力不足的问题?

    杜玉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做一篇关于评价的文章,着力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制度设计、重点突破,加快引导高校提高服务能力。

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的建议

    一是通过改进分类评价,引导高校差异化发展。加快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评价和引导的标准和方法,构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采取校企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突出应用型办学。本科教育要培养适量的基础性和学术性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培养结构要从以学位为主向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转变。通过推动一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的转型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之间的人才培养比例更加合理。通过加速“双一流”建设,形成高层次、高层次的学术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办学特点和资源需求,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人事管理、质量评价、监督评价制度,形成分类评价的制度标准和管理政策。

    二是通过完善学科专业评价,引导高校特色发展。我们决心建立学科专业设置预警机制,落实高校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将就业情况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有所作为。高校应建设与办学定位和办学特点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群,压缩办学规模“平原”,多建“峰”,避免提速,铺摊摊位,追求规模。打破学科壁垒,既要支持传统优势学科的拓展和壮大,又要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科技、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特别是建设一批能够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和区域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例如,这场疫情暴露了中国公共卫生和防疫人才的严重短缺。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涉及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交叉。高校迫切需要协调努力,加强这类学科的建设。

    三是提高科研评价水平,引导高校在服务中攻关核心技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核心技术攻关新体系。高校具有学科齐全、科技人才聚集、基础研究扎实等独特优势。努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前沿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承担服务国家的重要责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控制,牢牢了解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此次疫情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暴露了我国科研评价体系中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建议进一步改革高校科研评价激励机制,扭转过度强调论文数量等科研量化指标和过度依赖出版物的局面SCI论文的功利化倾向;要加强对高校开展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加强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领域的前瞻性布局,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科研环境,让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基础研究,以更强的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和服务国家战略行动。记者柯进

四川卫校招生要求2020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