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学历下工教融合发展的校本实践——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工教融合发展
2022-07-23 10:26:47文/二019年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拟成为湖南省轨道交通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智库和产品研发基地;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示范引领区和株洲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加速器”;成为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的建设目标。作为一所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级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行业办学优势,走上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整合为路径、以平台为载体、以共赢为目标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1、以服务为宗旨,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服务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促进就业和适应工业发展需要为指导。”
一是建立专业群体服务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服务于国家轨道交通产业的高速、重载、智能化和一体化发展战略,将轨道交通设备的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连接在整个产业链中,积极适应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的要求,学校已建成轨道交通设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应用、轨道交通应用控制和轨道交通管理服务四大专业群体,全面服务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和走出去的需要。国家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已建成有5个国家示范专业,3个国家示范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高水平专业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二是技术研发服务业的产品链。学校生产创新基地与中车合作,实现铁路牵引机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一体化,成为中车产品链中的重要环节。我们自主开发了机车门锁等一系列实用新型机车产品,部分产品以主机出口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近的近三年来,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承担省、市、企业项目85项;行业中小微企业四项技术创新;联合开发新产品16项,其中9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1项填补电力机车配件空白。
第三,教育培训相结合,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依托学校首批国家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开发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技能鉴定和员工培训资源,涵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业务链和价值链。基于智慧职业教育平台的在线共享,我们将全面打造企业员工核心竞争力培训品牌,从技术员工到管理骨干,从专业领域到管理领域。2022,学校完成中车等企业各类技术工作、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等的培训课程四二企业的业务和服务到哪里,学校的培训就会扩大。
成都汽修学校学费
二以整合为路径做好校企资源共享
学校和企业应以资源整合为路径,加强人力资源共享、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学校专业教师60%以上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匠来自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其中80%的铁路机车专业教师来自企业。在血脉联系的基础上,与校企领导建立创新教学团队学校3个国家教学团队中型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会计二0%。实施“双向沟通、双向接入”和“固定岗位+移动岗位”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在学校建立“一站七室”,即刘院士一个工作站,温等技能大师(大师)七个工作室,在企业内设立知名教师工作站,实现校企教师资源共享。建设高水平兼职教师库,邀请企业大师“协作教学”,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大师建立“师徒关系”,磨练“芙蓉巧匠”。 陶教授与中车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股份有限公司谢为核心成员的“高铁工匠”团队在2022届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一等奖。
二是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学校毗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依托“前校后厂”的区位优势,紧密联系装备制造和应用企业,与3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共建共享虚拟现实结合实训基地。学校收到了价值一亿多元的教学设备、仪器和SS6B电力机车模拟驾驶装置等虚拟软件。学校依托企业员工培训资源,拥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以上课程87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200余部,国家规划教材56部。校企合作,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实施智慧职业教育等四大平台信息化教育培训新模式,开展企业“线上+线下”混合培训。
第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施“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系列活动将企业的制造标准和职业技能水平标准融入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及时将企业核心价值DNA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2月份,学校学习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014成立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九001质量管理体系将结合当前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构建诊断与改革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九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紧密整合和实施“三级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形成了企业目标管理、规范管理和绩效导向相结合的高职院校管理特色。
四川乐至县机电学校
3、 以平台为载体,强化对产教融合的把握
成都铁路技工学校口碑
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是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学校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工业学院和职业教育集团一个用于行业教育整合的三层平台系统。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
第一,建立产学研联盟。形成“全国高铁制造与机电技术职业教育产业教育联盟”加入中车牵头的全国轨道交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联盟下设“标准与专业建设、职业能力重建、信用互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国际合作、就业创业”七个工作委员会,探索“工作站+工作室+项目+技术”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主动为中车服务,与企业共同前瞻性地规划未来的职业和专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联合梳理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20多个职业类别,制定职业规范和标准,共同制定机器调试、远程故障诊断等三项复合创新的新工作标准,并同步纳入专业培训标准。同时,学校和企业制定了专业教学标准。学校与中车合作,率先制定了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与维修等三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并为动车组等两所省级高职院校制定了国际专业标准,为八所省级高职院校制定了专业技能抽样标准,如电气自动化,实现了校企标准的统一。
二是建设工业学院。学院与株洲国家高新区天心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共同组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心高新技术产业学院”。工业学院采取“地方政府主导、园区企业参与、湖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天心高新技术园区联合经营管理”的模式,主要培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天心高科技园区是株洲国家高新区“一区三园”的组成部分之一。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是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园区。园区内有中车株洲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中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中车集团一级子公司4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配套企业49家,当地配套率为0.9%,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工业学院本着“优势互补、特色强化、品牌打造、产学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人才培养+员工培养+技术创新”为纽带,在员工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科技服务、培训鉴定、实习培训、学生就业创业。
第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率先建立了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连接轨道交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体系“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涵盖轨道交通设备的整个产业链。其成员包括主席单位中车株洲机车有限公司等11家轨道设备主机制造商,渤中精工等19家通用设备和机车部件制造商,以及广州铁路集团、长沙地铁等2家1设备应用企业,服务区域从中南到华东,辐射全国。集团旗下八所高中和高职院校共同打造专业对接产品生命周期,以及轨道交通设备对接全链条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调试)、设备应用、售后维护等生命周期。2010年,职教集团被列入国家示范职教集团(联盟)首批培养单位名单。
四我们将继续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共赢
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紧密结合双方利益,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以共赢为目标,为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园说活动准备怎么说
第一,协同企业发展X证书。积极服务中车,共同开展1+X开发和试点,校企双主体开发1+X证书标准。核心参与了中车“轨道交通电气设备安装与调整”1+x证书的试点申请,完成了证书标准、评估方案、评估场地建设标准、培训教材等的制定。第一阶段,来自37名本科生的3876名学生,全国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将参与试点,企业标准将直接引入高校人才培养。
第二,服务中国高铁走向全球。作出回应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于中国高铁“走出去”,为中车等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技术和技能型人才。2022年,学校获得了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2022年开始招生,共有来自泰国、孟加拉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个国家的41名国际学生。300多名当地轨道交通员工接受了“蒙内铁路”和泰国、尼日利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等援外项目的培训。学校与俄罗斯、德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地区)的两家5家教育机构和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教师培训、学生实习、联合课程开发、联合学生培训、联合产品开发等数十项合作。作为国家“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该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合作设立了包括铁路机车在内的三个中外合作教育专业,共有350名学生。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企业前瞻性跟踪为满足“智能制造、海外运维、无人驾驶”等复合型岗位、国际化工作环境和创新工作能力的需求,准确培育高素质的发展、创新、,轨道交通行业的复合型和国际技术及技能型人才,“能够制造、驾驶和维护”。以“中车株洲机车车辆总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中车株洲电力新订单培训学院”为载体,与中车及其下属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形成“双学科三层次”的教育结构,创新了“校企双向嵌入”、“双学科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三种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来,与中车、铁路局、地铁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了14个新订单班,新增订单学员7902人;与长沙地铁、渤中精工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试点,试点学生24人。
工教融合升级版的不断推进,创造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办学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和“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50强”,批准两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入选首批国家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单位,批准1所全国高校党建“标杆学院”和2所“模范支部”,批准湖南省“三个全员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该校毕业生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对应就业率在77%以上。轨道交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超过9.5%。近三年来,学生获得了100多个省级技能大赛奖项,其中包括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大赛一等奖,二018中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吉安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学生组)及团体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有112名毕业生已成长为中车“高速铁路工匠”、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国家级和全公路技术专家。学校初步形成了以“1+X”证书为基础的教育培训相结合的“X”证书体系,初步形成了标准输出模式,成为中车等中国轨道交通企业海外本地化人才培养的供应基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