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劳动教育实践_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时期劳动教育探索
2022-07-23 08:56:49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中小编劳动教育的建议》强调准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道德建设和育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背景,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积极探索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新路径。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走进浙东沿海创新创业发展的热土,以具有典型商业职业教育特色和新时代特色的新势头爆发。
强化劳动教育时代内涵
把握立德育人育人的指导思想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谁、如何、为谁育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在综合教育中的根本地位,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以组织学生参加日常劳动、义务劳动、服务劳动和生产劳动为重点,通过劳动训练、训练浓缩、浓缩,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工作,搞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培养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热爱。根据专业培训和劳动教育的安排,定期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劳动自豪感和工作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培养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自立自强的能力。组织学生继续开展日常生活和劳动,定期以宿舍为基础评估劳动效果和星级宿舍,开展自我生活管理和自我劳动管理。
全社会都要尊重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把诚实劳动、勤劳作为一种常态,把尊重劳动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和社会共识。学校每学期设立实践教学周,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农村,通过专题和问卷调查,提高劳动实践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劳动力资源,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文化场所、周边社区等建立劳动教育协作关系,为学生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资源和保障。学校还在校园内开辟了“劳动实践场”,每所高校分块承包,自行安排种植,丰富学生在校园的工作生活。学校成立了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学生会,开展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竞赛,举办了劳动技能文化节等活动,结合“同龄人关爱”、“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服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巩固职业认同,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到劳动不高不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拓展劳动教育培训路径
专业教育与协作教育的融合
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找准劳动教育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结合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示范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之一,借助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优势,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校办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利用优秀的专兼职教师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和专业实践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资阳市师范学校有哪些专业
女生学什么手艺比较好
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基于企业实际环境的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是劳动教育的直接体现,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育、课堂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的全过程,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学校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模式,匹配企业需求,立足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学习,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联合开发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立足企业实际需求,以智能化、时尚化的数字化产品项目操作为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并允许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完成专业实践过程。企业导师通过“教身心”和“实践知识与实践”的实践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工匠精神”,培养卓越的职业精神。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分享教学成果,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共同育人。
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对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和实践路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创新劳动教育课程,以专业培训和岗位实习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组织劳动精神、劳动模范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安全法规等专项教育内容,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开设劳动教育专门栏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并在内容上将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课外拓展相结合,将劳动教育专业学习与劳动教育实际操作相结合;从形式上看,它是个体劳动教育学习与集体劳动教育活动相结合,校内劳动教育学习与校外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整合各种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学校劳动课程、生活劳动规范化、实习基地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培训体系。学校党委书记何耀伟指出:“学校要积极创新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劳动周、参观博物馆、采访劳动模范和工匠、专题研究、校内外公益活动,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营造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
泸州卫校招生要求2021
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中专还是大专
积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对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劳动育人的主体阵地,教育离不开文化。学校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在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五育并举”,以企业特色为导向,努力打造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为落实新时期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意义,张宝忠校长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和企业文化,以劳动实践为出发点,以文化感知为目标,为学生讲授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第一课”,并以秤和算盘为例。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制作钢秤和算盘来培养自己的劳动技能,感受古代工匠的精益求精。从文化理解到文化实践,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商业文化渗透其中。
开展新时期劳动教育,积极营造多元化的***氛围。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争当劳动模范的良好风尚,形成崇尚工匠和“一技之长,环游世界”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劳动模范和工匠在大国的社会地位,使技能为国服务成为新时代的新潮流。学校充分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结合校园窗口、海报等传统媒体,积极推进新时期劳动教育。学校以大国劳动模范和工匠为例,唱响了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主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和内涵,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谢国珍副校长说:“我们要选择学生喜欢看、喜欢听的形式和内容,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宣传工作,在全校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争当工匠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学校注重技能竞赛,以竞赛促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学校每年举办全校性的技能节,对每个学生开放。倡导学生以了解一项技能为荣,努力在校园营造“学技能、比技能”和“崇尚一项技能,不仅学历,而且能力”的文化氛围,培养“劳动光荣、技能珍贵”的工匠情怀,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学校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荣获省级先进集体。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暖通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冯晓和陆云分别获得制冷空调项目第三名和第八名,并成功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训练队。这两个学生是学校大多数学生的优秀代表。他们秉承学校长期实践和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用自己的“本领”精益求精、锐意进取、追求梦想,从浙江省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技能大赛舞台,努力塑造中国职业教育学生的风采。
新时期重新启动劳动教育,是国家富强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站在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启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新篇章。
(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