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五精五共”助力欠发达地区农村振兴
2022-07-23 05:30:02文/从主要工矿企业,到广大农村地区、中小编幼儿园、广西河池市生产经营第一线,都留下了河池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河池这个曾经极度贫困的地区,拥有一批可以雇佣、留住和使用的实用技术人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江县至诚中学占地面积
近年来,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河池职业教育中心为骨干的河池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发展。以“教育是下一代的灵魂工程”为指导,植根于贫困民族地区,围绕“一职一业一家致富”的战略目标,为河池市消除贫困、振兴农村贡献了职业教育的“洪流动力”。
10年来,河池市积极探索和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五精五公”职业教育扶贫之路,为河池这样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河池市政府各部门先后荣获“全区职业教育进步城市”荣誉称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被评为广西扶贫先进集体、广西扶贫培训先进单位、河池市扶贫先进集体。
“十四五”期间,如何带领河池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服务于农村振兴,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深化“五精五共”、落实“四项举措”已成为河池职教集团全面服务农村振兴的重要战略。
成都的卫校
深化“五精五共”
创建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新标杆
10年来,河池职业教育集团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地探索构建了面向经济困难劳动力和学生的“五精五通”职业教育扶贫模式。
与一般职教扶贫模式不同,河池职教集团的“五精”模式是政府部门牵头精准招生,高校牵头精准资助和精准培训,行业牵头精准考核,企业牵头精准就业;“五个共性”是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实训目标和规格等)、共建(共建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管理(共建目标、共建过程、共建结果)、共建评价(共建岗位人才培养成果评价),双赢(实现高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双赢目标),确保经济困难学生“能理解、能学习、能工作”。
“五精五共”模式在当地的推广应用,实现了高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共赢。目前,河池职教集团每年招收困难学生6000余人,培训困难职工1.6万人。截至2022 6月,35万名学生就业(占2008年全市贫困人口的20.4%),34万多贫困家庭脱贫,实现了“一职一业一富”的目标。
深化这一模式对巩固消除贫困成果、推进农村振兴工程具有重要作用。
落实“四项措施”
绵阳市安州区高级职业中学官网
开创农村振兴新路子
“技能改变生活,技能成就梦想”。职业教育在新时期农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在专业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地方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助力农村振兴等方面写下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大文章”,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河池职教集团,通过实施“四项措施”,夯实了农村振兴的基础,开创了农村振兴的新局面。
加强党的建设指导,全面推进农村振兴。为了让党旗高扬在促进农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河池职教集团成立了一支忠诚、负责、有前途的党员队伍,构建了“党建引领、科技与志向并行不悖、多轮驱动”的模式,举办了“党建+教育扶贫”培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农村振兴。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技术学校排名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巩固脱贫成果。为确保高中、高职以外不能升学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技能,河池职教集团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建立了更多农村儿童进入高职院校的机制,引导毕业生实现优质就业,巩固脱贫成果。
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农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以优质培训、优质就业为目标,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好、个性化、精准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实现最好的就业,巩固消除贫困成果,促进农村振兴。
加强产业授权,加强粽子工业学院。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粽子工业学院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壮湘寿源粽子”品牌。河池市政府部门决定将粽子作为河池市的重点产业,并将小粽子作为大文章,以推动专业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全市种植养殖业、巩固扶贫、振兴农村。
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职业教育”
为农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
等待的人会得到一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下,河池职业教育和职业学院逆势而上,蓬勃发展,使落后的职业教育成为全区的品牌,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吸引力大大增强。2022年,学校成为本地区首批“双高中”,在校学生1500人;进入强大的学校阵容;代表广西参加全运会的项目有11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2022年获广西教学成果特等奖,连续七年荣获全区就业先进单位。河池职教集团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集团。
河池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规模已从1000多人发展到8000多人;已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广西首批五星学校之一。三所市级中等职业学校和四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分别成为广西的四星级和三星级学校。
阆中江南职中学费
在振兴农村的新起点上,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河池职业教育集团,正在寻求新的篇章,开拓新的局面,开拓创新。围绕以德治国、育人为农村振兴服务的宗旨,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大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力度,为职业教育全面助力农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宜宾汽车职业学校
(曾岩、魏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