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湘潭医药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新促卓越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湘潭医卫继续教育)

2022-07-23 04:46:14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医药卫生职业院校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基层医学人才总量和专业人才数量都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刻不容缓。

湘潭医药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有106年的办学历史,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专业特色,依托行业,面向行业,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下、用、留”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为加快高等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湘潭医卫继续教育

响应局:

面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短板

基于目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2+1”培养模式,学生临床接触较晚,安排学生在基层和社区一线医疗机构进行教学实践的较少,导致“教、学、用”脱节,而在医院实习阶段有效保证学生教学质量的难度,湘潭医药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已做出精准措施,突破医教协调的痛点和瓶颈,我们将共同探讨构建双师型体育人才机制体系,并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断:

“1+1+1”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构建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解决。学校创新“1+1+1”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教育模式第二年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从学校转移到医院,确保学生“早期临床、多临床、重复临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一个核心、两个学科、分阶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两课”是学校和医院的联合培训。“循序渐进”是指在学校完成专业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桥梁课程的“诊断学”学习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完成医院临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理论教学和床边实习学时为1:1。医学和护士护理专业学生还将每周增加一次医疗和护士护理机构实习。第三阶段是临床实践。除了在综合医院实习外,全科学生还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8周;第三阶段的医学和护士护理专业学生分为两个部分。学生首先在综合医院进行为期8个月的临床实习,然后进入医疗护士护理机构在医疗护士护理专业科室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习,并采取“轮岗制”、“项目制”等培训方式,使岗位能力的培养层层推进。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校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了临床医学全年级学生的充分参与,每年都成为常态,确保了校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同时,结合各附属医院的特点,参与专业方向,开创临床医学(医疗护士护理方向),探索“医疗护士护理”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养老服务提供新业态。

--课程体系建设“以调整为主”,优化基层教学内容

为了满足基层医疗服务岗位的需求,学校依托9家附属医院,学校和医院定制“1+1+1”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

在课程设置上,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优化教学内容。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负责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健康看门人”以培养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急救素养为基础,以岗位任务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通过课程设置整合“内科学”、“外科学”等六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重组、教学内容优化等,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例如,第二学年的“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程在网上授课,“临床基本技能”在第四学期末由学校集中返回学校,这不仅是对临床医学所有核心技能的复习和强化,也是第三学年专业技能抽样考试的良好基础。临床医学的医疗护士护理方向更加面向社会需求。特邀医疗护士护理机构资深专家来校讨论,重点开设《老年心理学》、《临终关怀》等必修课和选修课。重新组织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内容供应。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

泸县天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学校和学院共同努力培养人才

成都华大医药卫生学校分数线2020

实施“学校+医院”联合管理的“双主体”教育模式是突破医学教育协调瓶颈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突出“双师型”教育,学校聘请“双师型”医学卫生教师担任教学医院临床医学住院主任。“班主任在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参与临床实践与学校的协调,引导学生在产学研结合、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快速成长为社会急需的医学人才。”胡晓勇,湘潭市第三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介绍。胡既是学校教师,又是医院科室主任,完全符合“双师型”人才标准。

为了保证学生在医院阶段的教学质量,这种“双主体”教育模式已成为学校所有教学医院的常态。同时,学校还形成了定期举办产教融合论坛的机制,每年在学校举办一至两次产教融合论坛;形成了教学质量“双控”监督机制。学校和医院成立了教学质量监督小组,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形成了技能相互促进机制。学校每年都会与专业教师、附属教学医院医生和学生举行技能竞赛;形成了学术交流机制。教师与医生共同承担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申报和享受教学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

泸州市工业技工学校在哪里

解决问题: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四川巴中专科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省针灸学校)

随着“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带动了临床医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教师在卫生职业教育等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10余篇。围绕“1+1+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获批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获得18项相关奖项和2项相关专利,丰富和完善了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作为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机构产教融合的经典案例,“养老有‘医’养”于2022年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卫生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专场)中推出,并获得一等奖。

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2022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综合通过率为75.56%,居湖南省首位,全国前列。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受到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欢迎。他们一到岗位就可以进入岗位,两三年内成长为骨干人才,有效地满足了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需求。该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96%。

中央电视台、湖南公共频道等主流媒体专门报道了学校的教学经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带动了该校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近年来,“1+1+1”人才培养模式也扩展到口腔科、护士护理、老年保健和管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订单培训覆盖全校80%的专业。校企(院)合作、产教结合已成为湘潭医学卫生职业学院106年办学特色和亮点。

(温、曹)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