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双高”建设打造书法特色美育模式
2022-07-23 04:08:23文/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国家创新新时期高校美育工作“双高”计划工程建设突出“品格、教育、基础、人格”美育培养核心要素,创建以书法为主要特征的美育模式,突出精神修养和艺术熏陶功能,深入推进学校美育建设,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重要的“文化校园与课程改进”建设致力于实现美育全覆盖
深化顶层设计,建设文化校园。学校高度重视美育教学改革,深化美育改革工作机制,努力构建集美育课程、美育实践、美育环境于一体的大型美育模式。以公共美术课和美术选修课为载体,推进美育第一课堂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以美术俱乐部、美术协会活动为载体,推进美育第二课堂建设,并就校园活动的系列化、智能化、专业化做一篇文章。学校重视环境渗透,校园内随处可见名人的书法作品和艺术元素,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审美艺术氛围。校训石正面“诚实、坚毅、勤奋、朴素”四字校训是历代篆书作品的集锦,背面“珩磨”二字和校史门校训由著名书法家遗骸标记,美术学院美术展览全年及时更换,而校史名人像、校史墙、滚算盘等雕塑与商业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
我们致力于专业指导和课程改进。教学团队不断深化美育教学整体设计,不断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改革,推进大师工作室建设,丰富展览、竞赛等活动载体,搭建多元化支撑平台,提升美育质量。学校2011年以来,面向全体学生推出了公共艺术“课程超市”,包括艺术介绍、书法鉴赏、艺术鉴赏、舞蹈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六个模块,形成了高质量、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链美育课程。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湛、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书法教师队伍。成立中国书法学院,成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基地。教师团队坚持数字智能推广路径,构建教学资源,实现书法课程虚拟社区、德士教学平台、基于微信的书法教学平台和浙江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的迭代升级。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要的“建房建平台、师法传艺”和“双高”的载体汇聚,提升艺术技能水平
构建主工作室和窗体“筑巢引凤”的强烈吸引力。学校专门腾出一定空间,投入数百万建设资金,进行硬件建设和重新布局,启动大师工作室和传统技艺传承项目,引进校内外艺术家和技艺大师,建设书法、水印雕刻、陶瓷、传统民间技艺、艺术设计等大师工作室。学校内外教师依托演播室平台,专注于艺术讨论、技能教学、技术研究、文化宣传等维度,通过学生对教师和大师的崇拜,传承传统技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成都市2022年大专卫校有哪些专业
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大鹏展翅”的强大推动力。设计是基础,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关键。团队不断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中国美学精神,构建多学科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将传统课堂与云在线课堂相结合,既发挥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快乐学习与趣味学习中教学的相互成长与双向提升。团队设计、开发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微课、拷贝视频、课件、扩展资源、主题讨论、作业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经典书法、视频手稿、纸质作品、演示作业等传统教学资源。,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重要的“内外联动、展览与比赛相结合”的双线内容,努力将高雅文化推向校园
成都华盛航空港职业学院
四川煤炭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眉山职业学校是公办吗
南充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进展“内外专兼”联合培训。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联合办学理念,与省美协、省书法协会、省教育书法协会、省青少年书法协会等专业协会对接,促进社会专业协会的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教师内外专业知识的融合,建立艺术遗产教师数据库,创建优秀的教师团队,专注于本科和专科学生的美育教学,推动高雅文化走进校园;在美术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对重大展览、竞赛作品的写作训练和指导,培养大学生美术精英。近年来,辅导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专业展览和竞赛中获得近100项奖项,不断提高学校美育的产出水平。
发展中的艺术家“三个走进”活动。立足校园,服务社区、服务农村,依托书法教育基地,组织讲座、现场指导、教育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夯实基地建设基础。整合专业协会和学生会活动、美术教学和美术实践,开展“美术诊所”活动,开展现场美术作品“医疗”和美术知识普及活动。通过面对面的、手拉手的指导和交流,可以提高师生的艺术素养。
重要的“案例积累、总结摘要、完善”的同步方式是大力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成果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在书法鉴赏课上,教学团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精选革命时代先贤的书法作品,深入分析其时代背景和精神要素,提炼革命家的家国情怀、人生信念、品德、奋斗历程,博学教养,讲艺术故事,增强民族感情,传承文化基因。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将“汤溶盐”的方法融入课程内容,在学习党的历史人物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革命传统中培养美育,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知成败、知得失、知兴衰”的书法鉴赏能力,形成书法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育人的新格局。开展宽视野布局,形成“精品”思想政治课教学路径;开展前瞻性思维,制定“高”课程思想政治规范风格,进行全面改进,构建“强”课程思想政治功能;开展多层次造型,展示“特色”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结合基地建设,加强辐射影响。学校在2011年通过省书法协会评审,成为全省第一个省级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基地。主持完成《浙江省书法教育调研报告》,协助浙江省书法协会指导全省近60个书法教育基地,荣获全国高校微格课教学视频大赛一等奖,并成功申报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大学书法“六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施”等省级项目,出版了《大学书法训练与鉴赏》、《即墨纸上——书法研究的新视野》等教材和作品。举办浙江省大学生书法篆刻大赛,突出专业活动的强化训练,突出示范效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为大学生创造“人人为本”的艺术教育。围绕文化浙江建设总目标,围绕书法普及推广计划,我们承担了中小编教师培训课程,通过理论研究、技术探讨和教学实践,发挥了专业指导的辐射作用。
近年来,学校围绕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加强美育建设的制度保障、资源配置、教育引导和实践培养;全面提升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重大展览和比赛的成绩、美育改革的有效性。以书法为主要特色的学校美育建设方兴未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徐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