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五育联动”模式打造文化教育高地
2022-07-23 02:19:56文/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走上了提高质量、培育卓越、增值赋能的道路“快车道”,加强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尤为重要。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建校110周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紧紧围绕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培育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施“五育合一”模式,打造文化教育高地。
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发布《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无锡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有效加强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和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培育灵魂,传承红色基因
扎实执行“牢记初衷、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2022年以来,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小组学习40多次,举办全校政治理论讲座70余场,形成了“弘毅讲堂”、“袁博士说”、“百名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进校园”等品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知行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知梁家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教学项目,《梦回原子城》在“我心中的思想政治课”全国大学生缩微电影展上取得了良好成绩。我们将定期开展党校培训、“青马工程”和青年大学学习。以校庆110周年为契机,启动校史文化遗产工程,建设校史博物馆,编撰校史书籍,举办“校史红色标志”展览。
扎根弘扬国粹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所在地在110年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世界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画坛巨人钱松虎、民族音乐家杨等优秀校友,为学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沃土。学校一贯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建设、社区建设、工作室建设等方面完善了体系和坚实基础,在民族音乐、书画、竹编等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开设中国画、书法、民族器乐等课程;创办了杨民族音乐俱乐部、民间音乐俱乐部、书画俱乐部、竹编草木染坊等协会;成立文化中心,成立大师工作室,打造泥人、紫砂、书画、篆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收藏群;主持出版《敦煌书法史》丛书,举办“敦煌书法艺术国际研讨会”、“主题变奏书法展”等高层次文化活动;多年来,先后举办学生书画展、全国音乐音乐会、“艺术与生活”教学成果展、“创意梦工厂”等。师生们纷纷进入当地幼儿园和中小编,传播国粹典籍,受到广泛欢迎。学校被授予“全国高职院校传统技能传承示范基地”。
培养工匠,培养工匠精神
学校邀请国内优秀艺术家、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大师来校讲学、上公共课、参加座谈会,拉近学生与工匠大师的距离。同时,成立了大师工作室,进行课程教学、技能传授和作品创作。持有“校园劳动模范”活动通过分享全国劳动模范的成长经历和奋斗故事,鼓励师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校园技能节每年举行一次。通过技能竞赛,提高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工匠。近年来,学生在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550多个奖项。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开设种植园,开设“亲自然”教育项目和“传统劳动文化”系列课程,提高学生劳动实践技能。
遂宁师范职业技术学校学费
培养美,提高艺术和体育素养
成都建筑职业中专校老师招聘
成都有多少卫校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艺术设计
积极开展各种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持有“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三个庆典”、“弘毅演讲厅”、“校园高雅艺术”、“新年音乐会”、“体育节”等品牌活动,成立艺术中心,成立“弘毅合唱团”、“新媒体中心”等高水平学生团队,学生多次获得大学生文艺演出一等奖。“我和我的祖国”等红歌“闪光”活动引起广泛关注,网络流量突破10万。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开展阳光体育,组建了龙舟、射击等高水平运动队,并在江苏大学“总统杯”乒乓球比赛、全国青年啦啦队精英赛、全国U21射击锦标赛、江苏省第19届运动会群众赛龙舟项目等项目中获得金牌。
培育环境,美化人文景观
达州市汽车驾驶学校
学校是校园的道路、景观和建筑“点名”、美景与美誉相辅相成,擦亮了校园文化的“新名片”。精心打造一批标志性景区,进一步优化校园人文景观。每逢重大节日,校园内都会悬挂国旗、路旗和横幅,并竖立桁架,激发师生尊校、经商、服务人民的积极性。文化墙围绕“民族精神”、“民族功绩”、“民族重武器”、“民族工匠”、“民族文化”等主题精心布置。设计建造陶著名的教育名言雕刻墙,使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个环境都能教育人。改造办公楼、教学楼等公共场所配套设施,提高师生幸福感。
内江职业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实施“五育联动”模式以来,育人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和“无锡市文明校园”称号。学生努力在国家和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奋战在防疫抗洪一线,成为家乡的“守门员”和“安全员”;努力将博爱精神传递给志愿服务现场的数千个家庭。学校毕业生来自教育、金融、互联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各行各业,他们积极参与“三支一扶”和西部大开发,积极参与扶贫和全面小康事业,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杨、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