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努力打造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冲锋队_山东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
2022-07-23 00:29:40文/教学团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压舱物。2007年以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现代物流教学团队着力优化“双师型”团队结构,坚持规范指导,形成了“立体四层”教师发展标准,并于2011年组建了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以培养“四有”好教师为重点,坚持师德与技术的双重优势,形成了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以完善团队建设机制为重点,坚持改革驱动,形成了以标准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通过改革实践,团队实现了从科层制向跨界融合共生的转变,系统解决了校企协同团队建设合力弱、分工协作完成模块化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教师分类分层能力,形成共生共建共享的团队建设新生态。2022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幼师就业形势如何
南充信息工程学校怎么样
师德第一,标准领先
培养一批“硬核高手”
为人师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团队坚持师德第一、师德与技术并举的原则,结合“四有”好教师标准,构建师德与师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社会参与的师生家长道德监督体系,加强了过程考核和管理;创新培育载体,开展入会宣誓、教师节宣誓等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培训,树立师德榜样,加强媒体宣传,强化师德榜样的带动作用。组长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奖和全国物流人才培养特别贡献奖;团队所在支部“双领导”书记被评为省级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山东援疆优秀共*党员、山东援疆优秀教师;28名团队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
标准引导和提高教师发展标准。根据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需求,团队形成了“四有、三维、四层”的教师发展标准和层次结构,分类准确的培训机制,结合教学、教学、科研等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成长路径。聘请景博物流等全国产教结合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相结合、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良性梯队结构。探索形成了专业带头人培养“精英”、骨干教师提高“精技”、青年教师长“精技”、兼职教师与“精技”合作的分层、分类、精准的培训机制。2022年,四名团队教师直接受聘为四级教授。
改革驱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深入推进“三项教育改革”。团队与全国首批产教融合企业和高职院校携手,实现校、产、企、校协同,形成共生、共建、共享的团队建设新生态圈,开发出课程后竞争、证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实施“三段式课程、递进式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项目导向等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承担了1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其中包括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制定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实践训练指导、技能积累和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团队成员深入参与制定新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他牵头制定了山东省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系统制定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标准,参与制定了“1+x”职业技能水平标准,系统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标准体系。2022年,培养现代物流技术技能人才高地工程成为国家“双高”建设特色工程。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四川省南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形成一套“特色机制”
建立校际协同工作机制。牵头成立了山东省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和山东省物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是全国物流领域职业教育团队协作共同体成员。依托校际合作平台,团队建立了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他牵头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等机构合作,建立了教育部创新团队系统项目“物流管理领域‘四维四化’团队社区协同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并设立了子项目,并组织山东省物流相关教师开发了18本物流教材。
成都东星航空技校
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共享人才、设备、场地等方面,建立校企协同教育机制。与京博物流、顺丰快递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开展物流领域的教育教学、技术研发和管理咨询,帮助山东省新老动能转换项目。与京博物流等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共同开发企业培训教材和培训资源。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传承创新平台、北斗物联网研究院等技术技能积累平台,实施teaf培训和德国工匠教师等项目,11人获得国际资质,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典型物流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提高了教师的技能积累能力。
建立团队建设评估机制。立德树人致力于学生的成功,建立了学生成功数字档案,构建了评价体系,推动“五育并举”;完善了职业情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评价等因素的多元评价体系。我们致力于教师的成长,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努力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促进个性化发展,建立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和绩效结果的多元评价体系。示范和指导致力于提高效率。以成果产出为重点,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团队建设新模式,示范引领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项目创新措施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单招分数线
打造一批“高端成果”
教学科研项目成果丰硕。团队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教学资源库有3个子项目,8门省级精品课程,6本国家规划教材;承担各级教学科研项目52项。
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得84项奖项,其中一等奖6项,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220多项,其中“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奖,冯被评为共青团工匠精神践行先进个人,徐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模范。
团队教师在全国70多场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报告,共惠及8600多名教师;建设经验已被国家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推广,并被山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学院等机构借鉴,惠及全国11000多名物流职业教育教师。
(王、牟海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