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创新“双元、四层次、三结合、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22-07-22 23:16:56文/化工技术专业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老的长期专业。始建于1958年,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是不是公办
面对问题,寻求改变
近年来,随着“两个现代化”融合的不断推进,石化产业向绿色、集约化、智能化方向的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步伐日益加快,而倡导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在日益深化。面对石化行业和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学校应如何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如何创新和完善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机制?如何加强和改善教学条件的支持?2010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创新、绿色、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要求,从优化培养目标方面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协同教育机制,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条件等,围绕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石化产业技术升级的要求,确立了“标准一体化、能力递增、校企合作、书证一体化、技术与创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高职化工技术专业“双四层次、三结合、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导向深化改革
1、系统设计“双四级”人才培养路径,重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满足专业岗位需求
一是系统设计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双四层次”人才培养路径。根据岗位要求,对标化工生产控制、安全、设计等典型化工职业技能水平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设定“操作控制、生产管理、道德素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的培养目标,12个毕业要求和42个毕业指标点;根据职业能力成长和职业教育的规律,系统设计了校企双协作的“双四级”人才培养路径,遵循“职业认知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 职业意识培养与专业特别能力培养→ 职业素质深化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职业道德内化与定位(群体)实践能力”。
其次,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上,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毕业指标点和工作流程系统化的要求,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构建了“公共文化通识教育与通识培训课程”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了“专业(群体)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专业发展模块课程”,制定了23项专业课程标准,形成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体系,以满足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职业专项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三是突出学生主体性,构建“双四层次、职业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课程体系,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中心,在课堂和课外,系统设计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X”职业技能培训、科技创新实践和岗位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职业通用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岗前职业培训“四步走”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创新与发展”。
2、创新“三个融合、三个结合”的教学运行机制,突出“班级证书竞争创造”的融合,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一是将标准要素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结合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竞赛标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按照职业活动的顺序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将技能研究案例和国家竞赛融入课程教学,将技能训练和竞赛组织方法融入教学组织过程,将技能评价标准融入实践教学评估过程,形成了对接标准的“三位一体”教学形式。
二是建立“三位一体”机制,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建立“书证”课程与技能考试学分的互认机制,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书证”课程和相应的技能证书进行考试,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实现课程教学与技能考试的一体化;建立“校级技能月省级竞赛全国竞赛”三级技能竞赛选拔机制。通过技能月活动,全体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水平培训和考证,选拔省级比赛全国比赛候选人,组织强化训练,实现全技能水平考证、竞赛选拔和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实现技能考证与竞赛选拔相结合;系统设计“大众创业与创新”课程和实践教学,实施课内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培训、科技创新实践等技术与创新一体化教学,实现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
南充2022年卫校有哪些科目及分数
在创新“三结合、三结合”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过程对接专业活动和“学历教育-技能训练与考证-大众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的“一融合三融合”教学模式,实现了“书证(1+x)融合、技术创新融合、,和独创性培养”。
岳池招生办地址
3、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机制,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一是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并实施目标达成和课程教学的自我诊断和纠正机制。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标准体系;依托学校的“工程云课堂”,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诊断和纠正。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教学活动参与率、任务完成率、目标达成程度和课堂学习满意度等教学数据分析,实施实时课堂诊断与纠错、课程学期诊断与纠错和专业年度诊断与纠错。课程主管教师及时调整和不断改进教学目标、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专业培训目标”。
二是依托项目教学,全面实施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以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全面改革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技术模块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课程评价方法;课堂教学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根据专业活动的评价要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三主体”(教师、学生、工商管理硕士)的综合评价体系,“四维”(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个性发展)和“四结合”(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个人与团队、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迭代升级化工实训基地和立体化课程资源,确保教学条件的支持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是按照石化行业技术标准对化工实训基地进行智能化升级。建立“技术领先、校企合作”校园化工实训基地智能升级改造机制,对接石化行业新技术、新工艺,采用VR、AR、虚拟仿真等技术,与校企合作,迭代升级单元操作实训设备,建立虚拟仿真化工生产培训中心和半物理仿真培训设备;构建SIS安全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和ar\vr系统模块,开发内外部作业联合和多人团队协作培训功能,完善智能控制“单元级-工段级-车间级”培训平台;建成了药物合成、分析检测和安全技术培训平台,完善了“校-省-国”三级化工生产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平台,确保了培训设备技术水平与高端产业技术的对接。
二是遵循信息资源技术标准,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立体课程资源。创建“以用户为导向、建用一体”的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理念和模式,以及“物质层”的三级课程资源建设、使用和更新机制←→ 性能层←→ 交互层“根据化学专业标准和行动导向教学(建设者)和用户需求(用户)收集生产案例和竞赛案例,开发、更新和优化课程资源材料和教材(材料层); 基于用户学习方式,开发在线开放微课程、富媒体教材和化工操作交互动画(性能层),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平台(交互层),以浏览器为容器,可以基于即时响应和学习情况分析;它实现了建设者和用户之间的即时响应和共享共生;它满足了学习者“书本学习”、“做中学”和“课堂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有效保障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一年学费多少
四川省针灸学校好不好
突出成果与示范
成都机电工程学校简介
化工技术专业“双四层次、三融合、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国石化职业教育领域,引领了专业、课程、资源、教材、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内涵的建设。2010年以来,化学技术专业先后在江苏省设立了三个特色专业、一个品牌专业和四个国家教育部优质骨干专业;2022年,学校应用化学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2014年,学校化工系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已成为《国家应用化学技术与化工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目录》修订组组长单位,国家石油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学校先后主持制定了22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竞赛技术规程;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专业课程资源,主编13部国家规划教材,荣获第一部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和1部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建设一支首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两支国家石油化工优秀教学团队,化工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师实践实训基地;化工专业学生连续第八届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化工生产技术竞赛组一等奖;2022年以来,学生主持全省“双创”项目,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双创”竞赛,获得毕业设计/论文评审68项。“实施教师发展‘135’工程,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和“对接专业标准,立足行动导向,整合信息技术,打造传热应用技术教材新形式”被选为高校质量年度报告的典型案例2022和2022年,江苏省职业教育“三层次、四结合、五保证,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案例被选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2022,化工专业“双四层次、三融合、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成果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薛旭明、范亚娟、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