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学院:注重适应性、凝聚力和高质量,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7-22 22:15:12文/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需求导向,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带、苏锡常都市圈发展和无锡国家传感器网络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响应江苏省制造业强市和无锡市工业强市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扎实推进教育、工教结合、科技引领,助力无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坚持教育一体化,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围绕智能制造提高专业素质。 学校积极适应“中国制造2025”要求,聚焦无锡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服务机电产品智能制造,开设51个适合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同时,以制定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为高起点,精准对接关键技术领域,聚焦智能制造的三大技术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打造以数控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五大专业集群为主体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形成“双标准同步、三融合”的专业集群模式。同时,在高层次专业建设的指导下,整合各专业群体的优质资源,应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资源整合优势,有效提高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也稳定在98%左右,三分之二的毕业生留在无锡就业。同时,学校还牵头成立了无锡1+x试点联盟和省机械设计制造1+x证书制度试点合作小组,促进区域试点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证书培训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X证书在区域工业企业中的认知度,努力在全国推广1+X试点中贡献无锡智慧和无锡计划。
促进协作教育,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在现有“订单培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校企校政联合培养人才,率先组建国家、省、市职教集团,将其作为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其资源集聚作用,拓展人才培养合作渠道,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学校依托江苏省智能制造的领先优势,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整合人力资源、设备、技术、信息、文化等要素,汇聚引导、发展、服务三大驱动力,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两大服务需求,创新构建“两个服务、三个集合”的校企协同教育机制体系。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校企双交替、岗位技能双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京东物流(无锡)有限公司达成订单培训合作协议,开展订单班培训。此外,物流管理专业还与上汽安吉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项目合作”,订单班每次招收100名学生,许多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留在了上汽安吉物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京东物流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加强大众创业创新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汇聚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6所工业学院和8个智能制造培训中心,完善协同教育机制。通过建立开源创新学院、开设创新课、实施导师制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利用无锡大学生创业园和中桥校区的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使其具备产学研合作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应用水平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学生每年申请专利200多项,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得奖项800多项,其中全国职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校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4项。
2、 坚持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服务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招收分
建立技术跟踪机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无锡工业企业需求,实施“跟踪、消化、创新应用”的技术发展战略。校企共建7个省级研发中心、3个市级技术应用推广服务平台,培养8个省级和一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围绕数字制造技术和智能生产数字系统的研究方向,建成了技术研发、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产业示范、对外开放五位一体的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并被列为国家“十三五”产学研一体化工程项目。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和无锡市产业贡献一等奖。
建立资源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等三所千万元科研院所,努力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近两年来,学校申请国家自主科学、国家社会科学等省部级项目50余项,授权专利1000余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已向企业转让近100项专利技术,为无锡企业完成140多个技术开发项目和20多万人次的员工培训。
建设强大的技术改造示范中心,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学校主动在科技应用链中定位,形成服务领域企业生产和服务的“端到端”全智能升级能力。目前,正在建设的无锡智能制造技术交易平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到2023年,平台将实现技术交易合同认定资金总额200亿元,企业、学校、认定中心三方技术交易量不低于1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2000项技术服务。它将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积累和转化的典范。
三、坚持技术引领,打造区域技术服务创新平台
对接科技发展,打造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二。 学校与施耐德、思科、ABB集团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合作,重点制造智能刀具自动补偿、工业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并与政府合作,升级建设具有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二期”,打造产教融合型制造智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每年为近200家企业提供智能升级和服务转型解决方案,每年培训企业员工10万人。同时,通过建设海外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海外分支机构,服务智能制造企业海外发展需求,促进高职教育产出。
成都汽车美容培训机构
四川盐业学校怎么样
川大科技园培训学院
聚焦重点领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 学校依托智能制造和特色专业优势,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依托国家机械工业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等牵头平台的建立,加快教师入驻企业,融入生产线,围绕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专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引导和推动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确定课题和研究方向。校企合作共建7个省级研发中心和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聚焦数字制造技术、智能生产数字系统等研究方向,建设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等3所1000万元研究院。
四川城市技师学院专业有哪些
服务业转型,中小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中心建设。 学校以服务领域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主动在科技应用链中定位,形成服务企业生产和服务的“端到端”全智能升级能力。目前,学校正在建设的无锡智能制造技术交易平台较好地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建设期间,平台技术交易合同确认的资金总额达到200亿元,企业、学校、认定中心三方技术交易量不低于1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2000项技术服务,它将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积累和转化的典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孙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