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四化四化”为振兴农村培养新型农民

2022-07-22 20:58:45文/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继承了农业职业教育70多年的教育积淀,着眼于嘉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农业相关专业群体建设,继续创新“人才下乡”教育教学改革。2022 5月,学院被农业和农村部、教育部评为首批农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之一。

“以农为本,整合专业群”,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院确立了“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会创业”的新型农民培养目标,突破了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的障碍,整合了园艺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并充分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对现有涉农专业进行改造和完善,拓宽传统涉农专业的界限,建立农村振兴专业集群。在专业组内,有家庭农场管理、智慧农业技术、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治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文化和旅游等课程模块,构建“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实现基础课程共享、专业课程分离、,模块课程的互选。此外,将农业教育、创业教育、数字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农村振兴需求侧与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无缝对接。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要求

四川省成都汽修学校

“三院联动、四方融合”,打造“一体化”教育生态圈。学院与森河种业、嘉新彩集团、东宇集团、碧云花园、市农业科学院等知名企业共建森河种子学院、嘉新彩农商学院等6所工业院校。学院依托嘉兴农民学院(嘉兴农村振兴学院)和工业学院共同组建嘉兴市新型农民培训联盟。团由市领导担任主席,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主要负责人、市、县、城区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骨干企业担任团执行董事。建立了“政、学、企”四方协调的新型农民培育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出台政策,行业制定标准,学校组织实施,农业企业参与培育,构建机制同频共振、校企融合共生的综合教育生态系统,形成多学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力量。联盟选择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嘉兴)、农业经济开发区(平湖)、首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潘家浜)、美智奥种业等,建设了35个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训基地,并聘请了农艺师、农艺师、,与教师组成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

“众创定制融合”,建立“类型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招收直接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对农业创业感兴趣的农村青年。按照“学历+技能+创业”的培养方式,学院实行“农忙与休闲学习、生产与学习并重”的教学模式。12批农民大学生全部重返农村振兴岗位,1200多人已成为农村振兴的带头人,培养出可以留守的“专业”新型农民。近年来,学院扩大了全日制农业专业学生的招生规模,实施了“季度学习培养、专业创新人才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工业学院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23个现代学徒班,学生629人。学院构建了集实训、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农学就读教育,培养“三农”情怀。专业就业匹配率超过70%,创业率达到17.2%,培育负担得起的“一体化”新型农民。学院从家庭农户、农业农户、农业创客等方面招收学生,按照“个性化定制、菜单式教学”的培养方式,学院采用“理论教学面对面+实践教学点对点+创新创业携手”的教学形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15万余人次,培养“技术型”新型农民。

“数字化赋权、资源整合”,构建“本土化”的教学资源新形式。学院开发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了集教学、咨询、推广为一体的数字云“课程超市”,提供跨时空的立体技术服务。校企合作编写了《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用技术》、《农业节约型集约利用技术》、《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丛书》等3套30部地方特色教材,建成了枫桥水蜜桃生产技术等16部新形式的活页教材,制定了20项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共建共享20个虚拟仿真学习环境教学项目,打造“特色教材+活页教材+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新教学载体;以示范村、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培训基地,聘请当地专家、田秀才、农业创客、村干部为兼职教师,实现“校园-乡村云”联动、“师生-主人”互雇互教、“项目-案例-体验”联合调研推广,开辟了教学资源开发的新途径。

四川希望汽车技师学院护理专业

多年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新型农民”成效显著。园艺技术专业已建成国家骨干专业。2022年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4个省级工教融合项目获得农业专业集团批准。6600多名新农民接受了农村振兴培训,毕业生为农村振兴服务的比例从58.5%提高到77.8%。

(作者: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四川民航飞行学院空乘专业

绵阳外国语学校招办电话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