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技术差序”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2022-07-22 20:34:03文/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全国公办全日制环境保护高职院校,秉承“万物同舟,天人合一”的校训和保护青山绿水的情感使命,以服务社会为最高追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要求,将各种真正的“做中学项目”(真正的“做中学技术项目”)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按照能级排序进行整体差异排序设计,构建“技术差异排序”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生态环保人才的高素质发展树立典范。
基础阶段:通用技术激发力量扎根基层,实现“生态文化润心”
成都棠湖科学技术学校怎么样
以提高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全面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通识技术教育,以相对容易的公益性技术宣传教育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实践活动,在“做宣传教育”中“学态度”。通过增设特色公共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将一、二、三节课有机结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的全覆盖,不断激发学生在绿色生态文化渗透中扎根基层的动力,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未来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并逐步提高其学习技术的能力。
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
在基础阶段,我们主要使用差分排序的方法来改进通用技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动机,使其扎根于基层。首先,通过沉浸体验,激发爱情感知。“走进大自然”等体验项目融入“生态环境素养”等公共课程,每年组织3000多名新生参观生态环境科学博物馆、生态植物园、河流湖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建构认知。与企业共建国家空气监测平台、校园污水处理平台等校内实训基地,将“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宣传教育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并编入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审美教育和生态环境素养等教材,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第三,通过实践参与,探索扎根意识。结合“六五”环境日、“三夏下乡”等宣传教育项目,依托中国生态环境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等政府部门的相关调研专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乡镇、村庄等地进行环境科学宣传,开展入户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基本环境素养。
发展阶段:专业技术,培养服务环保能力,推广“教学岗位专用技术”
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开展专业技术教育,包括生态环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工艺精神。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接生态环保相关岗位,准确确定专业核心技能和核心课程,以难度越来越大的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以教育双学科(学校+企业)、岗位双目标(素养+能力)、教学双场所(校内+校外)的方式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以项目完成情况和态度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通过“就业导向”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 技能确定→ 课程确定→ 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在“做服务”中逐步“学会技能”,提高职业责任感,逐步增强技术实践能力。
在发展阶段,我们主要采用差序法提高专业技术,培养学生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服务的能力和素养。首先,通过样本诊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校企合作教育平台提供的真实案例分类引入课堂,如长沙环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校办公司)承担的分析监测项目纳入监测课程教学,咨询评估项目纳入管理课程教学,并将治理与监控项目纳入工程课程教学。通过案例诊断,熟悉环保项目的实施过程。其次,通过方案优化提高设计能力。以“全国土壤污染源调查”项目为例,针对监测专业学生,将“制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地调查点采样方案”纳入“固体废物与土壤监测”等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制定点抽样方案。第三,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实施能力。“污染源普查”和其他项目被纳入监测和管理的核心课程。根据前期制定的“点分布和抽样方案”,师生共同完成点分布和抽样工作。仅本项目就涉及长沙、常德和岳阳共74个地块和数千个监测样本。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认知和认识显著提高。
乐山职业学校招生信息
卓越阶段:特别技能增强职业发展活力,促进“能力可持续发展”
以提高学生专业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开展专业技术教育,包括隐性知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以科技创新疑难项目为载体,开展政、管、企、校深度融合,打造“政、企、校”协同教学团队,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发展”,树立职业自豪感,逐步提高级技术职称术创新能力。学生和毕业生均可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云学院”技术咨询、继续教育和培训,五年内为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支持,开启校内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桥梁,关注学生终身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卓越阶段,我们主要采用微分排序的方法来增强专业知识技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促进专业发展。首先,通过项目推广,实现迁移创新。以《制定长江经济带(湖南)三线一序实施方案》等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筛选类似项目,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到这些项目中。其次,通过流程改进,实现叠加创新。开发承担“无动力砌块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等技术创新项目,以应用新设备、新标准为出发点,通过方法比较,对分析方法和分析条件进行改进,师生共同组织,将所学技术方法叠加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集成创新。师生共同承担“多功能除臭剂”等专利的研发、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鼓励学生以项目成果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促进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生产。通过差异排序,提高了学生的专项技能和水平,显著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近年来,学院师生共同制定了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0多项地方行业标准,获得了40多项专利。师生共同发明的微生物除臭剂被评为湖南省八大“黑科技”之一。学生肖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典型人物。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怎么样
南充石油化工职业学校地址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大赛中,毕业生王周、钟涛代表长沙县生态环境监测站获得了县城集团“执法应急监测大赛”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钟涛获“湖南省女子功绩奖”。项带领团队在第十四届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大赛中获得社会机构综合组团体冠军和个人一等奖。彭文华在2016年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都认同母校注重提高级技术职称术技能的培养特点,尤其是将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与实际项目和工作的零距离对接,毕业后能够快速获得精准就业。
成都职业技术学校寝室
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全国各地基层涌现出一大批生态环保铁腕力量。例如,国家环境监测“三五”规划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拉萨市环境监测站站长王芳,一直奔赴污染防治主站,每年行程近2万公里,为团的每一次科学决策提供了真实、快速的监测数据;兰州市环境监察局工作人员马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被誉为环保战线上的“木兰”。他冒着严寒站在企业现场九天,全身心投入到环境监理第一线,用青春和鲜血履行了保护青山绿水的庄严使命;“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和“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索南·杰布是“老西藏精神”和“那曲精神”的践行者。多年来,他扎根于西藏的基层岗位。“缺氧而不缺乏精神,艰难困苦而不惧艰难困苦,海拔更高”在《唢呐揭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他的领导下,饮水安全、村道畅通、村通覆盖、邮政资费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全乡7个行政村如期脱贫;中国建设第八工程局西南分公司安全监察部经理周,荣获“中央企业抗击2022冠状病毒疾病先进个人”称号,先后负责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主会场改造、主媒体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2022年,他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多次与死亡抗争,仅用9小时的现场指挥,就完成了联合医学院西部医院住院部700个病房隔离区的改造和ICU缓冲区的建设,它创造了中国以11天的速度顺利交付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邓涛,枣庄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滕州人才”、“滕州工匠”、“枣庄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工匠”荣誉获得者,承担完成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省、市技术创新项目,大力实施环卫技术改造创新工程。工作室被枣庄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岗位技能大赛中以优异成绩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的姜,2022年“中国最美丽的基层环保人士”黄道冰,2022年“中国最美丽的基层环保人士”苏日珍,陈Xi,安徽省“最美计量师”报名计量师吴,江西赣坡人才“555”工程带头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其他行业领导者、企业骨干和各界优秀人士。
学院办学40多年,为环保产业培养了5万多名技术人才,直接参与解决了全国、省内外的多项环保建设问题。目前,湖南省各县市环保部门的环保骨干大多是环保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全国环保行业有5000多名环保干部,15000多名基层环保技术骨干、监测和执法人员。大学毕业生“吃苦耐劳、上进快、下岗留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展望“十四五”,学院将站在“双高”建设的新起点上,按照“地方不可分割、行业认可、国际交流”的要求,致力于为祖国的生态环保事业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