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才_重庆市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巧匠”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2-07-22 19:44:46文/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复合型、创新型等高素质技术人才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系统构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训体系,加快职业教育自身转型,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重电”)积极适应产业技术改革升级,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以适应当地产业发展,构建“工匠协作、双能”支撑、孵化、支撑联动的“技能型工匠”培养模式,打造“数字智能重电”技能创新平台,开创产教协同教育新局面。
明确的目标
面对挑战
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批与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工巧匠”,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庆电力集团人民认识到,准确定位“能工巧匠”的培养和定位,关键在于把握“能工巧匠”的内涵——当代“能工巧匠”注入了“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的新内涵。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正在建设世界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庆重工作为成渝地区“双高”建设单位,肩负着为高端产业和高端产业培养“能工巧匠”的历史使命。面对机遇和挑战,重电人勇于担当、善于演戏,以“手艺协同、双能力支撑、孵化支撑联动”的“巧匠”培养模式有效响应了时代的呼唤。
达州职业中学地址
动态调谐
四川泸州卫校招生要求2021分数线
成都铁路卫校在哪个位置
成都农民工子弟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分数线
创新驱动
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智能化特点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在智能化时代,产业结构呈现大规模交叉整合的趋势。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专业群体与产业集群的对接是满足产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学校坚持以电子信息为特色,以智能为导向,按照相关性、相似性、连通性、整合性、互补性原则,将专业整合为八个专业(组)群,以群建院,以专业集群重构物理二级学院,连接市场,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通过专业群体的三个动态调整,有效提高智能领军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打造“巧匠协作、双能力支撑、孵化、支撑联动”的“巧匠”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构建创新与专业能力“双能力”支撑的课程体系,创新工匠导师与专业教师“工匠协作”的教学手段,打造政府、行政学校、企业“孵化与支撑联动”的支撑平台。实施“巧匠”培训计划,创建“优秀技能培训试点班”和“特色巧匠作坊”;实施“优秀技能人才奖励计划”,为“技能精英、知识霸王、创业人才、文体明星”铺开四条“成名之路”,以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成才。我们与华为、腾讯云、百度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基于互惠互利的工业学院等物理平台,构建了智能安全等模块化“巧匠”混合导师团队。围绕实际项目,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
汇聚全产业链要素,打造“数字智能、重实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学校对接区域产业前沿领域,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围绕“数字智能、重实力”的研究特点,集中创新团队的力量;依托高端领军人才,形成硅光子芯片封装与测试、电子数据取证、网络空间安全等特色研究方向,积极谋划“环中电力”创新生态圈建设,以建设科学城“大创新谷”人工智能特色园区为契机,提升“环中电力e家”全国大众创业空间,吸引全产业链要素集聚,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与科教协同教育,搭建技能服务平台,提升职业教育贡献度。
突破困难
硕果累累
成都希望职业学校有什么专业
济南职业护理学院位置
重庆重电“工匠协作”、“双能力”支持、孵化、支持联动的“技能型工匠”培养模式,解决了“课程内容缺乏整体设计、知识体系化不足、,“巧匠”职业发展基础薄弱,以及“教学团队深度融合不足、巧匠协作不足、“巧匠”指导团队实力较弱”的问题;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实践条件缺乏环节提升、平台支持不足、,熟练工匠持续创新的毅力不足”。
改革“巧匠”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获得一等奖22项,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银牌1项,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团队中获得银牌1项,获得国家技能大赛343项,省部级技能大赛获奖1200余项。近五年来,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6%以上,2022年居全市首位。学生在高端产业和高端产业就业的比例达到82%,获得“华为ICT专家”等高端认证的学生比例持续增长。2022,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一金两银。此外,学校还建设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光电技术与网络安全培训基地,培养了2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专家组组长和6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专家。学校的改革成果得到了国内外职业教育同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高度认可,并被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孙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