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园_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耕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
2022-07-22 19:37:55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肩负着社会责任,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变”与“不变”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成都五月花技师学校是公立的吗
一是坚持深入培育职业教育的初衷,积极寻求优化教育供给的变革。职业教育是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它优化了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增强了服务业需求和个人终身学习需求的适应性。
随着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学校坚持“根植于地方装备制造业”的办学定位,与地方区域产业共存,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密切一致。在此基础上,拓展办学功能,将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趋势紧密结合,将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建立优化、提升和拓宽专业群体建设的机制,努力打造连接智能制造业的专业集群。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向,与江苏海洋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4+0”、“3+2”等高职本科生对接项目,全面探索高中衔接、高中衔接的培养模式,应对办学层次和模式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学校与国家信用银行系统对接,开辟学历和专业资格互认渠道,制定《学习成果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化机制,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学校将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学习体系,突出地区和行业发展需求,提高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增强办学适应性。
成都航空学校有哪些要求
车划痕自己喷漆修补
二是坚持服务区域发展的社会责任,积极寻求变革,提升服务内涵。职业教育要切实担负起培养技术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责任。必须平衡人才培养、技能创新和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真正实现“教育在国计民生中的双重作用、引导与支持的双重作用、内政与外交的双重作用”。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这是世界上所有大学的共同经验。学校的贡献和它的支持一样大。60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国家需求、制造业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战略支点,服务于区域和产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学校始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推动专业体系更好地融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体系设计和完善,提升社会贡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研和社会服务支持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技术产业中心”等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平台,整合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用技术中心、培训中心、科研院所等实体,创新“项目+标准+服务”发展模式,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提高服务开发能力,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为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学校将进一步拓展办学职能,紧紧抓住提质升级、奋进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深化服务、增强动能的关键突破期,坚定不移地履行服务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输出“师范机电”模式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道路,积极寻求体制机制创新变革。促进职业学校与工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是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重要特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最早提出的校企合作是将合作主体确定为企业和学校,并认为学校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只要企业和学校互动合作,这一目标就能实现。然后提出“产教结合”、“产教结合”,直至“产教结合”。从“企业学校”到“工业教育”,领域更广,视野更高。“整合”与“组合”之间也存在质的差异,这是基于两种高度互补的资源之间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整合与合作。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南充2022年卫校哪些好点
围绕“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学校的理念和实践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园区、创客空间等,到共建共享工厂、工业院校等。,从探索“内园外站”的校企合作平台和“四个方向、三个层次、内园外站、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学校利用行业教育谱系工具,引导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和专业建设指导报告,实践“一个行业、一个专业、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计划、一个专项一辈子”的实践模式,形成产教融合的“内园、外站、四维融合”的新生态圈。目前,学校已建立了五所“跨地区、跨行业”的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学院,形成了“校园互联、产教融合、实体+云”的“共享工厂”产教融合平台,牵头成立了五个职教集团和联盟,建成132个区域性“立体”校企合作基地。经过探索和努力,产学研结合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学校将以实施新职业教育法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产、教、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关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育人主体作用,以高质量的学徒制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丰富办学形式,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拓展办学空间,促进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服务国家战略。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