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幼儿师范学院办学类型与培养水平(成都幼师职业技术学院)
2022-07-21 15:31:30文/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名时间
A: 成都学前师范大学是一所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培养层次为本科和专科。
学校简介:成都学前师范大学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教育厅监制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四川教育行政学院,经历了四川教育干部培训学院(1964)、四川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的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成都幼儿师范学院改制。
成都学前师范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服务于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爱、真理、奉献、行动”的校训,践行“让成都学前师范大学的学生生活成为人生的宝贵旅程”的教育理念,探索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师德修养、能力培养、知识传承的教师教育核心基地。
成都幼师学院占地1100余亩,下设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三个校区。总部位于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00多万元,藏书145多万册,数字资源12tb。它拥有有线和无线集成的万兆校园网、集中式虚拟数据中心和涵盖教学、管理和科研业务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
成都学前师范大学加强科研。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四川省心理学会隶属于该校。目前,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基地、四川省儿童组织与思想教育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基地、四川省中小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等部级研究中心,四川省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小编师德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等、东南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区域和国家中心研究基地。近五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70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6项,市级项目369项,校级项目208项,横向项目28项;发表论文2305篇,其中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404种,其中SCI和SSCI收录61种,EI收录45种,CSSCI收录119种,出版图书(含教科书)142种;其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本;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5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获奖科研成果96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9项。
成都学前师范大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大力开展学生品牌协会建设和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全国有59个品牌学生社团,组织和参加了40多个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2229个奖项(其中国家级630个,省级633个,校级966个)。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连续五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珙县职业高中技术
成都学前师范大学坚持开放教育的原则,竭诚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十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通过海外留学、合作办学、国际交换生和海外有偿实习,教育国际化迈出了新步伐。
学校有17所学院,包括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美术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27个,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科学、工程、艺术、法律、管理、历史学等9个学科,在校生14000余人。
成都学前师范大学面临师资队伍建设。全日制教师736人,高级职称教师334人(其中教授98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66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享受国*院政府特别津贴专家6人,国家模范教师1人,国家优秀教育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高校“名师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四川省师德标兵2人。目前,学校拥有四川省高水平科研团队1支,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5支,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支。
成都幼儿师范学院加强教学水平管理。五年来,先后建立了三个省级实验教学一流中心、一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一流中心和两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教师教育(国家)优质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2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精品专业2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个,三个省级优秀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七个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四个省级政府教学成果奖。
成都幼儿师范学院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全心全意地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实施了面向行业需求的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优秀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加强实践教育环节,推进“校地共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建设1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基础教育和工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