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振兴_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改革
2022-07-15 19:25:09文/职业教育助力农村振兴的行动逻辑
成都航空旅游职业学校专业
当前,我们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纵联横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自身的形式和结构,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在农村振兴中的作用。
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足和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积极适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在学科设置方面,可以考虑实施“1+n”一体化发展模式,“1”是与农村主导产业相联系的主导专业,“n”是与主导产业相联系的几个专业,按照“产业群-职业群-专业群”的产学耦合逻辑,形成高水平的专业群。重点加强和优化茶、柑桔、蚕桑、浙特产等优质农产品,加大电子商务支农探索,发展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在促进乡村旅游和村庄升级方面取得更多成绩,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在传承农村传统技艺中打造品牌。在培养方式上,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形成“学校+企业+村庄”的合作教育模式,发展“项目+创新+创业”的行动教育载体,拓展“校园+花园+乡村”的联合教育课堂,培养有知识、有管理、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服务。
完善制度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普遍性。新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要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各级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应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融合,扩大长期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开辟职业教育的“死胡同”,完善“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规范。高职院校应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打造“浙江式工匠”,涵盖农民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在职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实现教育的普遍性和公益性。特别是要依托专业优势,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获得高水平技术技能和高等教育的机会,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退伍军人和新增劳动力进行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民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拓宽收入增长渠道,帮助实现“扩”和“提低”的目标。
成都卫校初中去读
优化办学布局,加强职业教育协调。职业教育的协调包括内部因素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结合特点,整合资源要素,促进农村急需地区职业教育供给。对山区26个县等职业教育后发展地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实施“一县一策”帮扶,加快职业教育布局。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本能力建设,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村振兴人才培养学校,支持高水平农业职业院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政府拨款、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整合等。通过城乡、高校、学校、地方的联动发展、合作帮扶,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破城乡职业教育二元结构,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优秀的人才培养与全省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成都护理学院招生简章
结合科技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具有丰富坚实的创新基础和潜在的科技创新内在活力。农民科技职业教育首先要结合农村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需求,不断探索分类教学和培训模式,改变“1+x”职业证书制度,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培养现代农民。积极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运用专业知识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当前,尤其需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重点,并将其应用于农村振兴的全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以“浙江农业”系列数字应用为切入点,创新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依托“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形成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共建共享、协同进步,扩大和提高职业教育在科技创新服务农村振兴中的实效性。
(作为作者:吴敏琪,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浙江省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