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回归已成为就业结构失衡的趋势或突破-高铁的就业趋势
2022-06-28 19:22:02文/从其他地方返回家乡,从东南沿海返回中西部地区,这种就业“回归”现象在2011-2012年的求职季节尤为明显。当公众聚焦于农民工“返乡”造成的“民工荒”等原因时,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是否可以利用这一形势,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返乡”形成更大的势头和规模,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领域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
|
曾蕾,宝鸡文理学院2008届毕业生,是一个时尚、美丽、活泼的女孩。毕业后,她去沿海城市寻找梦想。去年,她在家乡咸宁市成立了湖北智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决心通过咸宁生活网络引导市民过上优质生活,让发展中的中心城市咸宁变得时尚。她说:“我喜欢沿海城市,我更喜欢我的家乡。我想把沿海城市的潮流带回来。”今天,曾蕾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得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她的业务正在增长。
哪个专业学校好
咸宁是湖北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中等以上,但与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市工商局的最新数据,2011年,全市工商户籍户数增加了10万户,这意味着全市新增了10万名老板。其中一些老板是企业家,更多的是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
纵观全国,咸宁只是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从外地、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返乡。这种现象在2011-2012年的求职季节尤为明显。在不同情况下,两个群体的相同就业流动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这会给就业市场带来什么样的“蝴蝶效应”?
当荣耀与梦想遭遇冰冷的现实时,“回流”提高幸福指数
朱明在广州一家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工作了两年多,最近他想到了回河南老家的想法。“虽然广州的工资比郑州高,但两地房价的差距更大。以现有的工资在深圳买房很难。然而,郑州的生活成本低得多,而且离家近。我两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了很多经验,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很好好的”朱明的话简单而现实。
拥挤的交通、高得离谱的房价、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工作压力,逐渐让许多渴望“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中心城市的毕业生望而却步。一些曾经在大都市努力工作的“漂泊者”也计划“逃离北京、上海和广州”。去年,知名人力资源网站“智联招收”进行的一项关于求职者地域选择的调查发现,北京的选择比例从13%下降到12%,上海从9%下降到8%,广州的下降幅度与上海相似。“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也在慢慢改变。
对于大学生来说,除了现实的压力外,选择回国就业还有情感和家庭方面的原因。“如果我去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我的父母不是白白抚养我吗?”陕西女孩小高的一个笑话,代表了当前独生子女群体就业的现实思考。小高在武汉读本科,然后在北京读研究生。一年前,他被Xi市政府录用为公务员。与此同时,他在江苏和上海也获得了很多工作机会,但最终选择留在家乡。“说实话,长三角当然比Xi更宜居,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不过,考虑到一些实际问题,这在国内并不是一个损失。”小高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她认为,如果她在江苏和上海工作,她的父母将没有人照顾她。她将有10000个不愿意的人。
在这方面,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的选择非常相似,即越来越“现实”。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可以照顾离家近的老人和孩子。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东、中、西部地区各级农民工收入差距正在缩小。中西部地区当地就业与东部就业的月平均收入差距不到500元。如果扣除交通费用,当地就业与当地就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就非常小。
社会学研究表明,目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保障还不完善。当其他条件相同或相似时,工作场所离家越近,生活成本越低,生活质量越高,幸福感越强。上述蓝皮书分析也适用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其拥挤在大城市和东南海岸,不如回到家乡的小城市。在创业方面尤其如此。他熟悉家乡的资源,接触面广,对创业更为熟悉。据共青团中央最新统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创业属于返乡创业类型,大学生村官的政策示范效应是一个重要因素。
南充的技术职业学校
2、小城市、大空间、小地方、大成就——有机会就去哪里
德阳工程技术职业学校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2年,全国城镇需要就业2500万人,比“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就业人数多100万人,而680万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可以想象,就业压力。
与供求总量失衡相比,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已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地区。然而,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智联招收”发布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结构性逆转:2009年,中国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间的劳动力需求比例为1.38:1,到2010年,这一比例已变为0.99:1。这表明,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首次超过一线城市,但二线城市的人才供给仍然小于一线城市。因此,二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和空间。
幼师的前景如何
|
幼师师范学校
护理学校好吗
吴丽菊,2007年毕业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为浙江瑞安绿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负责人。毕业后,他在乡镇学校任教,并开设了自己的店铺。2009年,他加入温州一家装饰五金公司,担任行政总监。
“虽然工作稳定,报酬相对丰厚,但我最想做的是自己创业。”吴立菊一直在渴望自己的创业梦想。2011年,他获得了瑞安绿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计划建设一座集养殖场、果园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想法。我计划首先从繁殖开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喜欢养兔子。”
他说,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兔子的数量预计将达到1000只。“下一个目标是将承包的山围起来,采取放养的方式,让兔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喂养更多的优质兔子。”他说,养兔子致富不完全是个人的事。一旦这条道路可行,它将以建立合作社的形式,逐步向附近农民提供养兔和技术援助,以促进全村乃至更多人的共同繁荣。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回归”基层的次数越多,他们就越表现出宝贵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此外,他们有文化和知识。它们已成为推动基层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徽省在北京启动了“安徽大学毕业生在京创业计划”。该计划以安徽省在京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为支持对象。第一个计划是从2012年起,每年为约50名返回安徽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和创业政策支持,连续三年,以吸引更多学生返回安徽就业创业。
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在京大学生约3万人,每年毕业生近5000人。该计划以“积极回国创业,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旨在支持一批北京高校毕业生回国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此,安徽省在北京办事处设立了一个专门窗口,为返乡创业学生提供证书办理、项目推广、项目对接、创业咨询、资助、服务对接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创业项目实施后,当地创业服务机构负责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代理服务,包括报名资本“零首付”、免费创业培训、创业现场支持、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税收减免、人事代理、,等
目前,“回流”趋势很好,但规模有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向全提出,要建立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毕业生都能看到各地,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就业空缺信息。他认为,这是突破信息限制、解决高校就业地区不平衡的一个突破。
近年来,为了改变毕业生就业领域的结构性失衡,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三支持一支持”等专项就业计划,各省市出台了更多相关配套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认为,这些措施对改变毕业生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局面有积极作用。
3、就业难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结构调整
对于大学生来说,回到家乡、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就业创业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也给返回地区带来了真正的变化。然而,“回归”能否结束大学生就业难、化解结构性矛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向权指出,目前,国民经济投资的区域结构已经开始调整。许多企业纷纷西迁,大学生就业的地域取向开始发生变化。然而,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就业仍然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容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必须向省会地级市、县级市乃至农村基层延伸。
现阶段,“回归”地区和一线城市都存在结构性矛盾。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全省73.9%的新增就业岗位在制造业,而只有38%的农民工打算从事制造业,愿意从事制造业的大学生更少。
因此,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老话题和深层次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产业链阴谋——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书中用“非凡的6+1”描述了当今世界的产业链结构:“1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6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的六个软环节”。他认为,在“6+1”模式下,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6”而不是“1”。例如,在工厂里,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不需要大学生。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在制造过程中雇佣大学生;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产业链的六个软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运营和终端零售。然而,我们是以“1”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而不是以“6”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本身就造成了大学生失业。
根据“6+1”理论,不难介绍,目前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多,因此存在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局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六个软链接是在国外完成的。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结构性矛盾的一条途径。这样,就应该辩证地看待“回流”现象。“回流”一方面为欠发达地区注入了“血液”,但另一方面,“回流”后,城市中的低端产业是否会趋紧?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专家指出,这要求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型升级,以城市功能和定位的转变带动产业转型,从而带动就业结构的分层。东部沿海地区未来应建立以服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然而,实际经营和生产型员工逐渐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这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地理学的“反城市化”发展过程。
事实上,产业转型和就业“回归”不仅要从就业环节上进行引导,还要从生源培养和专业设置上进行优化。职业管理顾问刘云认为,“劳动力短缺”的对象大多是与“蛋糕制作”相关的专业和职业,“就业困难”的对象大多是与“蛋糕分享”相关的专业和职业。与“蛋糕制作”相关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寥寥无几,而与“蛋糕共享”相关的热门文科专业(如金融、管理、法律等)过度扩张,供过于求。所谓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蛋糕共享”专业(如金融、管理等)毕业生就业难。在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基层单位,对这些“蛋糕共享”文科专业的需求较少。如果专业结构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阻碍毕业生的“回归”。因此,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高校应根据社会需要主动做出调整。
教育部门正在回应社会的呼声。教育部网站最新发布的一份文件指出,中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行业人才供求年度报告制度,完善专业动态调整、预警和退出机制,减少招生计划,直至连续两年招收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相信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变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的失衡,进而对解决地区就业结构的失衡产生积极影响。(通讯员黄伟、记者***)
最新文章
习水中专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怎么样
遵义卫校公办卫生管理专业如何「遵义公共卫生管理专科学校」
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好不好_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旅游酒店专业怎么样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热门专业_遵义博导网络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怎么样
遵义博导网络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如何「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
遵义卫校临床医学专业好不好「遵义卫生学校是职高还是中专」
遵义博导网络职业技术学校电子通讯技术专业怎么样「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专业」
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_「仁怀中专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质量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