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以“互联网+”模式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计算机互联网专业就业前景

2022-06-28 11:58:31文/

网络思维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同时,当前的“互联网+就业”模式建设还存在着观念认识偏差、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应用不足、就业指导服务范式不科学等现实困难。要使“互联网+就业”模式成为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形式,需要实现互联网思维范式的“三个转变”,并进一步完善其实施路径。

实现思维方式的“三个转变”

去哪里学习幼师

中专是什么的

  从“工具思维”到“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基础是实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而后者则强调赋予互联网权力,以创建一个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因此,“互联网+就业”不应通常在简单地将就业指导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工具思维”层面。应该从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理念和赋能模式入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切入。

  宏观层面,要求政府部门为“互联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在中观层面,高校决策层需要统筹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在精准就业的指导下实施精准人才培养。在微观层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该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工具和思维习惯,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怎么进

四川上职高好吗

中专是什么的

初中文凭成人自考本科

  从“服务思维”到“规划思维”的转变

  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核心是实现“人岗匹配”,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较强的规划能力。然而,目前普遍的就业指导缺乏“规划思维”,即没有充分唤醒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而仅仅通常在服务水平上,这导致了两个问题。首先,就业指导服务仅限于提供就业信息或帮助解决临时或补救性就业困难。其次,就业指导只被视为一项分阶段的服务,而不是一项系统的教育。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从解决阶段性就业服务到唤醒就业指导全过程。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时空数据生态链,连接中低年级职业规划分析的“前端”、高年级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中间端”和毕业就业后跟踪反馈的“后端”,随时记录和整合数据,不断引导和修订,准确把握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层次和动态,帮助大学生全面实现就业的准确规划、服务、帮助和反馈。

  从“独立思考”到“社区思考”的转变

  实现“就业生态共同体”,是大学生精准就业的保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全局的工作。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利益平衡困难,思维观念缺乏共识,技术实现动力不足,就业生态社区内外部系统与内部要素之间的独立运行和自成体系的现状,难以在大学生就业的各个环节形成合力,制约社区的“共轭效应”。

  为了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必须以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共同利益机制、构建良好就业生态目标为基础,构建“政府、大学、家庭、学生”等多学科参与的“就业生态社区”,以及“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其中,学生和学校要素构成了学校内部的就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家庭和政府等社会要素构成了学校外部就业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再是被支配或被支配的,而是基于共同目标的合作和互动伙伴关系。

“互联网+”聚焦精准就业

  有针对性的定制,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在线就业市场信息,准确供应目标“客户”。一方面,高校应建立“毕业生数据库”,整合人才培养小伙伴、人才招收小伙伴、校友企业等资源,建立“就业数据库”,确保网上就业市场的充分供给,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高校应创建准确的信息服务矩阵,如“云招收”、“云指导”、“云服务”。高校要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等权威渠道、定向渠道、微信朋友圈等关系链,发挥官员、学生、民众的集体效应,发挥普通用人单位招收与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深入培育数据平台模块化,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一方面,在毕业生就业简历的关键信息中,可以设置“学校级别”、“兴趣爱好”、“实习经历”、“小组学习练习”等细分信息标签,利用大数据分析、信息智能挖掘等技术实现信息查询、分析和选择功能,以方便雇主使用综合招收系统对毕业生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开发和引进职业评估的专业技能,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职业优势并进行协调。当然,用人单位也应该更科学、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就业需求,智能地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相匹配,实现供需双方信息的准确匹配和双向准确推送,并利用大学生就业数字化互动平台发出邀请,从而实现“一对一”、“键对键”或“屏幕对屏幕”的面试和签约。

数据牵引、在线和离线精确协助

  “一人一卡”,脉搏评估。从大学生入学之初,甚至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者的阶段,它都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逻辑起点。通过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每学期将动态跟踪记录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竞争等方面的信息,并利用数字技术对其自我意识、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每个人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并根据求职创业情况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生命一策”,点对点援助。学校应熟悉并及时跟进职业规划文件,探索每个大学生的职业特点,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精准就业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切实可行的就业决策,并提供分类指导。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为面向普通就业的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对于职业规划模糊、就业困难的学生,由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导师、心理健康教师等组成的导师小组将共享信息,并进行多对一的“专家咨询”和“一对一滴灌”精准指导。

  跟踪反馈,精准改革人才培养

没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怎么办

  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反馈机制,拓展就业调查跟踪的经纬度,将就业大数据准确反馈到招生、人才培养、优质就业等各个环节,以精准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精准改革。探索“互联网+”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即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云数据共享完成学生在校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主题申请等形式在线完成企业的“订单式”培训任务,企业将提供绩效评估和岗位能力评估。

  此外,要建立健全就业统计预警系统和精准帮扶机制,完善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动态调整和预警,完善就业大数据对人才培养改革的决策和咨询功能,构建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招生、人才培养、就业相结合的精准就业指导模式。

  完善机制,多方协调精准

  确立政府就业责任主体,积极运用“互联网+就业”模式,激活就业与创业的“棋局”,为高校毕业生信息和人才的顺畅流动提供就业环境和政策支持。要充分发挥其协调、中介、调解作用,主动打造“互联网+”就业新形式,搭建社会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桥梁,帮助高校实现就业信息共享,消除障碍,建立就业市场供求衔接机制。高校要加大投入,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学校、家庭、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增强家庭与学校的黏性,克服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中的家庭与高校“两张皮”现象,实现社会家庭就业支持的多元化。

职业高中有哪些

(作者:浙江树人大学副教授杨立调,本文摘自2022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ndjc260yb】)

职业学院校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