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创新铸就中国梦)
2022-08-20 18:18:00文/2022年8月15日,习*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
四川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
在习*平总书记指引下,一大批青年学生用智慧和汗水,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将创新创业的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中国梦,融入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用青春年华书写时代华章。
在“红旅”底色上筑梦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5年来,习*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回响。
传承红色基因,接受思想洗礼,了解国情民情,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成果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是“红旅”始终不变的底色。
过去5年,累计有483万名大学生参加“红旅”活动。他们走进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古田等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艰辛的创业史;走进安徽小岗村、黑龙江大庆油田、宁夏闽宁镇等地,感受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旗帜遍插祖国大地。
冕宁中学校地址
5年间,陕西“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分别在梁家河、延安革命纪念馆、铜川照金、延安南泥湾及延安宝塔山举行,向广大青年学生呈现不同的红色教育维度,传递不同的红色精神内涵。
甘肃省紧扣“红色筑梦点亮人生 青春领航振兴中华”主题,从红军会师地会宁到南梁革命根据地,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南梁精神”。
福建省把开展“红旅”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深挖八闽红色基因,推动项目团队进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
第五届“红旅”赛道获奖选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陈可认为:“在‘红旅’舞台上,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创业模式,但服务国家的目标是相同的。”
重庆大学“寻荟记”项目团队成员彭争民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就要展现理想信念,激发自我潜力,把青春奋斗融入国家前途命运,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乡村振兴舞台上逐梦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网站
“红旅”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促进了高校智力资源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在基层精准落地转化——
截至目前,已有累计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农户255万余户、企业6.1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7万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州市南洋中学怎么样
上海交通大学的“国瑞葡”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周边产业增收超30亿元,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3000余位。
重庆大学“硅根结蒂”项目团队研发出增产和修复一体化的新型硅藻基硅肥,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土壤修复的双重效果。
福州大学“村落传统民居‘一站式’守护者项目”团队因地制宜,以“高校+科研+公益”的道路,推动古民居、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江油职业学校有哪些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团队1000余人,共有90余支实践队伍深入该省30多个乡村,开展服务活动500余次。
鲁东大学“共‘桐’富裕——国家战略资源油桐产业的领导者”项目,研究油桐的育种、栽培及产业链延伸开发,成为新时代“新农人”的致富带头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山楂树之恋——沂蒙老区山楂精准扶贫”项目,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实现了新突破……
5年来,一大批青年学生来到乡村、留在乡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他们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带动一批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催生出更多小微供应链,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表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培养形成了一支新锐“双创”大军,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文化资源紧密对接和助力乡村振兴。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圆梦
参赛项目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红旅”创新特质的一个重要侧面——
浙江大学“文物方舟——科技赋能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军者”项目,借助计算机技术,融合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知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了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AI’无界——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助力全球抗疫”项目,实现对病人从分类、诊断到重症预测的全流程监控,提升了诊断速度和能力的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阻断疫情传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SET)机器人辅助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生产产业链”项目,将智能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提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机器人产品产业链,打造农业生产智能生产生态圈……
据了解,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已于6月正式启动,共有79万个团队、330万名大学生参加。活动以“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广大青年扎根基层创新创业,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再添“成色”。(本报记者 焦新)
最新文章
2022第二届全国蜀学论坛在西华大学举行
北京市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推动特别教育高质量发展——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学院:强化“五项”措施,不断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多措并举做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
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举行时间——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举行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三全”并举,抓好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
![](https://tu.058ss.cn/2022/08-04/d5a4860e2b32b64dfc95388462b29707.jpg)
热门文章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948号建议的答复——《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834号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2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26%
西华大学博士点建设——院士领衔,西华大学新成立一中心一基地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078号(教育事业类41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曝光八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读后感)
教师队伍发生格局性变化: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1144.2万人次——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人数
教育部:“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103万名教师(今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8.4万余名)
![](https://tu.058ss.cn/2022/08-04/f648bb5f7dabf77471b97b34d7f02f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