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职校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校资讯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2022-12-03 18:36:00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刻领悟推进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南沙方案》为核心,依托产业学院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夯实平台,科教融汇,协同培养,服务产业,办学成效显著。

一、因势而谋优化布局,面向智能制造谱新篇

围绕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优化专业结构。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广州市及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建设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应用等专业集群,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的专业达21个,占比70%,形成了“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的办学格局。

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生态。依托广州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契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学院职教联盟”和“广州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职教集团”,推动156家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人才共育共生共同体,入选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小伙伴(智能制造人才领域)。坚持走“产教融合,聚力发展”新路子,依托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借助行业企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政校行企多方聚力发展产教融合生态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顺势而为夯实平台,推进科教融汇促发展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建设产业学院。学校精准对接广州市开发区及南沙自贸区发展需求,主动融入产业园区,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重点领域,与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轩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11个产业学院,吸引企业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打造6万平方米“教学与生产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基地与车间一体”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汇聚融合科研资源,夯实创新平台。学校整合科研人才资源,与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成全国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余个国家及省创新平台,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与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轨道交通大功率高可靠供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成功应用在北京上海成都地铁、海军雷达基地等行业电源系统项目,转化产值达3.2亿元,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省高职院校零的突破,获“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省教学成果奖、省专业领军人才、省创新团队等殊荣,推进科教融汇,为服务产业树立典范。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文凭

三、应势而动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提质量

校企合作共培共育,促进技术技能提升。学校依托产业学院资源优势,构建“入园建院、课岗融合”育人模式,获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单位,与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兴森科技等企业合作共建中国特色学徒制明珞定制班、兴森科技芯片定制班,将岗位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工作任务融进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融通生产过程,企业骨干融合教学团队,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培养“零距离上岗”能力,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校企互利共赢。  

服务区域人才需求,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产业学院累计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7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位居全省前列,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超98.5%,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5%,学生在大湾区中小企业就业率达75%,师生获国家和省级竞赛奖项300余项,获国家、省级一等奖34项,校企合作承办10项省市技能竞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为企业、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乘势而上携手共进,助力产业升级强服务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科技资源,发挥产业学院平台优势,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疆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建成智能制造类省级工程中心、产教融合基地等平台15个,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创新与成果转化,近三年获专利授权2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8项,技术成果转化累计产值达4亿元,开展企业培训1.5万人次,有效推动湾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优秀案例20强。

2020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统招

携手中西部高职院校,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学校与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等全国中西部职业院校携手,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吸引粤、湘、黔、豫、黑等28所中高本的学生来产业学院在岗学习。举办全国产教融合高峰论坛4届,在全国会议作产教融合经验推广60余次,中国教育科学院、河北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及28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216家单位1800余人来校交流,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入选全国“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全国产教融合就业竞争力50强,示范效应显著。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分数:
  • 电话:
  • QQ/微信:
  • 地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