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专美融合、五阶递进、育训结合”美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9-07 09:17:01文/“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体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开始,开展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理念和美育规律研究,探索构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专美融合、五阶递进、育训结合”美育体系。
在实施美育体系过程中,师生共同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其中音乐美育作品入选教育部思政司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为历来重庆市高职院校唯一入选;教师“一带一路”主题艺术作品被外交部永久收藏,在高职院校中树立了典范;成果获2022年职业教育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一、实施背景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建议》等文件对学校美育系统性、一体化、一贯式的全方位改革明确了具体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是高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历史使命,是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支撑。
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目前,高职院校美育与专业教育脱离,没有形成完整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激发情感、陶冶心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以生动直观、丰富多样化教学形式为手段的美育工作体系。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将美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融合,构建一体化的美育课程体系,丰富美育资源和载体、创新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完善的人格,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逐步引导其形成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人格品质。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新时代美育体系,解决美育规律认识不清、美育目标和路径不明确的问题
以新时代美育“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内涵要求为遵循,以席勒“美育是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理论为基础,依据“审美感觉、审美认知、审美体验、审美表现、审美创造”五阶递进美育规律,构建新时代美育体系(图1):
美育理念: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审美与素质技能共生
美育目标:优秀时代品格、和谐健全人格、素质技能兼备
成都有几个卫校?
美育路径:创设艺术情境,触发审美感觉;系统开发美育课程,深化学生审美认知;校企共建艺术体验馆、智慧美育资源空间强化审美体验;依托二课堂和校外活动实践,加强其艺术技法和情感表达,学会审美表现;打造并固化“八展两节”美育实践平台,激发审美创造。
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美育场域、评价机制等方面落实美育体系建设。
图1 高职“
(二)创设“一体化”课程体系,解决美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割裂,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弱的问题
坚持融合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美学、社会美学等融入美育理论、美育通识、专业技能、素质拓展等四类美育课程,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特色规范美育课程体系(表1),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图2)。
表1 “一体化”美育课程体系(以数字创意类专业为例)
图2 美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艺术鉴赏》(重庆市精品课程)
依托线下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和VR场景体验、数字孪生体验等虚拟实训系统,开展美育混合教学,促进审美认知与艺术理论、艺术技能、素质拓展贯通(图3)。
图3 美育混合教学框架
(三)构建“育训结合”美育场域,解决美育资源和载体不足、美育方式单一的问题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从人文环境、网络环境和校园景观三个方面创设育训环境,触发审美感觉(图4、5)。
图4 校园育训环境联动审美感觉实施框架
图5 校园育训环境
依托重庆数字创意职教集团,联合市高教学会高校美育专委会、非遗数字化研究所、华龙网(数字创意企业),建成艺术体验馆、“中华文脉——历史文化上网工程”等智慧资源空间,增强审美兴趣和审美体验,树立审美价值观(图6、7)。
图6 数字微资源联动审美体验实施框架
图7 “中华文脉——历史文化上网工程”数字美育资源
将美育融入志愿公益、技能实践、社团表演、双创实践等二课堂活动,激发审美表现。组织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等高层次艺术创作展示、竞技,提升审美表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审美追求和较高艺术品位,实现审美创造。优化美育二课堂教学流程,明确学时学分,纳入毕业指标要求;将教师指导美育实践纳入工作量及绩效评价,建立美育实践师生考核评价体系(图8、9)。
成考和自考哪个好
图8 美育第二课堂多元实践实施框架
图9 美育二课堂
三、成果成效
(一)学生审美素质和创作能力大幅提升,人才质量显著提高
以美寓德、以美启智,学生审美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获全国技术能手1人,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二等奖2项、省级奖43项,全国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获奖26项、省级130余项,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获奖191项,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奖2项、省级10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入留学生课程,留学生创作书法作品125件,非遗艺术作品34件。
(二)美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获得同类院校与社会高度认可
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成省级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2个。被人社部设立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中国集训基地;建成省级示范性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建成省级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美育类在线课程3门,其中《艺术鉴赏》被41所院校8289名学生选修。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完成美育类教改课题4项,发表论文27篇;完成艺术类横向课题22项,获知识版权4项。
组织14所高职院校举办艺术作品联展、影视文化节等,覆盖学生13700余名;中华文脉历史文化上网工程发布数字微资源327期,被25所高校和数字创意企业选用,点击量达200余万次。
(三)成果及作品在国内外广泛推广,示范效应明显
师生共同完成音乐美育作品《大学生生命教育组歌——礼赞生命》入选教育部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项目,为历来重庆市高职院校唯一入选。《风景写生》被评为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共35院校选用。“一带一路”主题雕塑作品被外交部永久收藏,在外交部机关、部属单位以及我国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使领馆进行展示;艺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共4项,示范效应明显。
四、经验总结摘要
(一)坚持融合创新与和谐统一,创新提出高职院校“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审美与素质技能共生”美育理念,纠正了高职院校对美育基本范畴、美育理念的认识偏差,为高职美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理念。
(二)遵循美育特点与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专美融合、五阶递进、育训结合”新时代美育体系,为高职院校美育工作贡献了“重庆工商职院”方案。
(三)聚焦高职院校美育资源与载体不足、美育方式单一等长期困扰的问题,行校企协同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育训结合”美育场域,突破高职院校美育实践环节薄弱的困境。
五、推广应用
成果于2022年率先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全校47个专业推广,2022-2022年期间,依托重庆数字创意职教集团举办行校企美育专题研讨会12次,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推广,被华龙网、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52次,获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高校美育专委会、传媒艺术专委会高度评价,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作者: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李可、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