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基本概念_“第三本教育护照”掀起盖头来
2022-08-11 21:42:13文/
安徽第二轮高职扩招报名入口
盐源县中考成绩排名
|
||||||
|
||||||
■邱开金 周晓玲 什么是创业教育?在学界或业界有很多的说法,但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概念解说。不过,在众说纷纭的描述中,对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阐释相对集中,如创业教育关注和培养的重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术、创业方法等。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创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究其原因,无不与全球化、知识经济、终身化学习等相关。尤其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推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刺激,使专业学习与专业对口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大,以创业促学业、以创业带就业,也就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可见,我国创业教育的兴起有着复杂的社会关联,同时也决定了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对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开展好创业教育,正确认知、科学实践、制度保障,缺一不可。 1.正确认知——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知,主要反映在功能定位、内涵解读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创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核心是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类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创新创意的素质和能力。当前,有人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把目标定位在纯粹的商业活动上,这是最典型的创业教育功能扩大化的表现,应当引起重视。客观地评析,创业教育过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性体验创业和意念中想象创业是主要的形态,创业教育播撒的是创业的“种子”。 创业教育内涵的解读,就是要明晰创业教育内在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要做些什么?创业教育有自己内在的生成机理:首先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因创业是就业的一种特殊方式,创业意识有多向性,如创业主体意识、创业战略策划意识、创业风险意识等,需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其次是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育活动,依据创业必备的素质,激发学生善于探究、乐于求新求异、敢于挑战担风险的品质,训练百折不挠的刚强意志。再其次是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者需要有善于洞察的睿智和果敢决策的品质,其中专业文化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创业者创业的先决条件,创业教育不能排斥通识性、专业化的学习过程。 职业的价值取向,是创业的动力源泉。创业应当是一种智者的抉择和行动,在心理层面,创业是个体职业意识倾向与个人优势兴趣结合的产物。但从外因看,创业教育则要帮助学生形成创业的理智,如人职匹配、量力而行的原则,市场调查的方法,经济运行和掌控的技巧等。在创业教育中,纯理想化的说教或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2.科学实践——创业教育本真意义所在 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以致用,使专业文化知识内化为潜在的能力素质。因此,创业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实践,作为教育过程,也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 创业教育教什么?这是十分繁杂的问题,就其影响的因素参照,必须要兼顾几个方面。一是以生为本,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在市场经济发育较为完善的条件下,专业的边际不断扩张,为同一专业不同角度创业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因志向不同,跳出专业创业、依托专长错位发展的创业趋势也日渐明显,创业教育理当因学生将来创业之需而教。二是创业能力的发展以一般能力为基础,所以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专业化教育,同样也存在于普通教育,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应当渗透到育人的全部课程之中。三是创业教育是相对独立的一种类型教育,教育内容的体系化、创业课程设置、服务创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流程设计等,都应当纳入创业教育的必修内容。目前,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教材开发滞后,教学内容单一,创业教育等同于一般文化教学的现象突出,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创业教育该怎么教?总原则应该是依照课程的性质、遵循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而教。创业教育担负着创业能力培养的重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严格根据创业的规律和流程,按照创业进程设定和分解教与练的内容,其中,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占50%,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教授的课程至少占1/3,学生动手环节的内容不少于50%,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值得学习借鉴。此外,必须因人因业而教,强调个性化教学。学生创业的方向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学习的诉求也就不可能一样,目前创业教育大班化教学的方法必须改革。特别要提及的成功教育案例是,有的学校实施项目式创业教学,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虚拟性创业、或实业性创业,教学根据项目确定教学内容,全程跟进,创业教育有声有色,很受学生的欢迎。 创业教育谁来教?这是创业教育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在目前又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古人有言,师者是学道在先。主授创业教育的教师,自身有无创业的经历是胜任创业课程的前提条件。据相关调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多由三类教师组成,即思政课教师、就业或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而其中真正具有创业经历者微乎其微。没有创业体验讲授或指导创业课程,其效果可想而知。现在,依据教育部的要求,全国高校必须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看来师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解决。 3.制度保障——创业教育的导向和后盾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涉及面广,内在关联错综复杂,要确保创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制度的保障极为重要。 第一,创业教育的导向要从制度上确立。就现实看,创业教育的乱象不少,如有的将创业教育当成一门文化课,教室中讲创业、课堂中练创业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将创业教育等同自主创业,教学采用“放羊式”,简单以创业的经济效益评定学习优劣……针对此,创业教育的规范,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导向极为重要,绩效评价要尊重教育规律,导向要突出教育性。 第二,创业教育要坚守教育公平的原则。随着创业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各类竞赛也热闹非凡。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比赛搭台,让少数学生崭露头角,以此去感召和激励同学的创业热情,这无可非议。不过,毕竟成功的、或能有机会参赛者是同类专业中的极少数学生,创业教育的关注面、着力点仍然是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创业热情而又面临困境或挫折的学生。当前有种很普遍的现象是学校讲创业教育,总喜欢对成功者津津乐道,而忽视了大多数的创业弱势的学习者。 第三,对创业教育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学游泳不下水则不达,而学创业只是纸上谈兵也难成。政府和学校应筹措专门用于支持学生创业的起动资金,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排解创业资金问题。 总之,创业教育说到底,它是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其所担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从教育观念到教育体制机制,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绩效评价到教育功能最大化,是一个有机联动而完整的教育过程,实施过程中决不能厚此薄彼。 (作者邱开金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教授,周晓玲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推进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职教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本报记者 钟伟 “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出大量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疑会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无疑会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走向成功的自信心。”9月26日—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学术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中国职教学会会长张天保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60所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代表,作为创业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与常务理事单位成员参加会议。 “我们在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中,不仅注重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强化,还高度重视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谈起开展创业教育的感受,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认为,开展创业教育,不是让所有学生都成为老板,而是要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认识自我、收获自信、获得认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合理定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 宁波商帮文化源远流长,民营企业发展蓬勃。据宁波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沈剑光介绍,宁波市近年来对创业教育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自2010年起,该市研发园区、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基地、服务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类基地每年新增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补助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和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基地创业。宁波各高职院校纷纷将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学生培养体系,开始创业教育课程,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有几年了,不少地区和职业院校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然而就职业院校创业教育总体而言,目前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精神、品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教育。与会代表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成立中国职教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是解决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迫切需要。 据了解,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精神,团结全国从事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校长、教师、专家以及关心支持创业教育发展的组织和个人,共同推进国际国内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研究、建设与改革,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管理决策、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高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水平,提升校长、教师、教研科研人员的创业教育应用能力,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16家单位的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发言,分享创业教育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探讨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搭建创业平台 培育创业土壤 营造创业文化 宁职院推进创业文化生态建设 ■周晨 创业文化生态建设的要素包括创业课程、模拟创业项目、培训和辅导创业青年、良好的孵化环境、创业政策扶持,通过学校教育、政府倡导、企业界参与和社会组织共同构建的跨平台合作,共同构建创业文化的生态系统。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就建立了高职院校中的首个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并陆续把创业课程纳入到学院教学课程体系,探索了创业教育学分制、中高职创业教育对接、“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实践三阶平台建设”等多种改革措施。经过持续的探索与发展,2008年,学院与北仑区人民政府、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了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色,集人才培养、产业培育、研究开发三位一体的北仑区大学生创业园。 该园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以集聚特色产业、发挥集聚效应为工作重点,自2008年12月成立以来,已经荣获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园、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宁波市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截至目前,该园区已经拥有纳川自动化、海控电气等56家大学生创业公司,企业在2011年度经营中营业额超过4500万元,2012上半年营业额达3200万元。 大学生创业园构建了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实践三个平台,使大学生创业课程贯穿大学生涯,形成从易到难、逐步扩大受众、最终走向社会的完整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平台——课程体系的完善。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熏陶,除了开设相关创业选修课和创业讲座外,每年下半年进行的班级特色项目化(创业工作坊)建设申报评审工作中,均有百个左右项目符合建设要求,成为院级创业工作坊项目,每个项目均获得学院1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建设支持,其中优秀的创业项目纳入大学生创业园项目库,以此为载体搭建创业教育普及平台,进行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团队的具体项目来源于创意课堂,以真实项目作为平台,通过班级特色项目化(创业工作坊)的建设和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合作意识也有了进一步深化。 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土壤的培育。2011年以前,在学院最中心的创业大道旁,形成了一条管理规范的创业街,拥有28个店铺。如今,创业孵化平台也移到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区,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了创业教育孵化阶段。 创业实践平台——职场训练的摇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学院机械管理生产管理3100班学生于黎明,在参加完2011级新生职场化素质训练后告诉老师:“到数字科技园纳川自动化公司实习后,我更快了解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在企业的应用,知道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事情自信心强了,更可贵的是体验到了‘通过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企业精神。”职场训练项目正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有力载体。 在面向全校的经营体验结束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创业团队提交成熟的创业方案,开始面向社会逐浪商海,到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这些公司还承担了为相关专业在校生进入创业企业职场训练的工作,园区现有5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分批次为在校生提供企业职场训练岗位。 目前,大学生创业园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创业文化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这个系统里需要各类元素协同、健康配合发展,这个系统才会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才可能和学院的创业教育有同步良性的互动发展。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